1、优化生态 促丰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加速县域跨越式发展步伐, “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 丰都位于重庆地理中心、三峡库区腹地,处于“一圈”和“两翼”的重要接合部,是承接“一圈” 、联动“两翼”的重要节点。幅员 2901平方公里、辖 23 镇、5 个乡、2 个街道,下设 53 个居委会、277 个村委会,总人口 84.29 万人。丰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夏为梁州属地,周为雍州所辖,春秋战国时期为巴国属地,曾建“巴子别都” 。建县设治亦有2000 年历史。境内
2、有独特文化资源“鬼城名山” 、世界级地质奇观雪玉洞、原生态自然风光南天湖、龙峡河谷景观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既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湿地,又有山地草场、峡谷溶洞,还有风貌保持较为完整的乡土风情。近几年,又相继发现大量古代文化遗址,长江、龙河水上旅游资源、长江沿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资源,极具打造中国乡村旅游样板的资源条件。涪丰石高速公路、渝利快速铁路建成通车,丰忠高速公路、水天坪综合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马建设。龙河新城和城西片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新增城镇面积 2 平方公里。园区建设投入强度达到 50 亿元/平方公里,产出强度达到 70 亿元/平方公里。20 万吨成品油库、光电材料生产基地、粮食
3、仓储加工等亿元级项目落地,东方希望、船舶制造、创美石材等工业新增点形成。丰都的区位优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改变,渝东南地区通江达海最便捷的“水、公、铁”交通枢纽,为丰都新一轮县域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发展高地。 2013 年全县 GDP 增长 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8485 元增加到 15765 元;农民人均收入由 2479 元增加到 5991 元;81%的农户提前实现万元增收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 11.3%、13%。只有实实在在的真抓实干,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心群众
4、生活,才能真正凝聚民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才会有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能真正激发全社会更多的创造活力。县政府承诺的 10 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建和维修校舍 2.9 万平方米,营养改善计划和“留守儿童”工程惠及学生 10.4 万。 “三甲”医院启动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室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日益改善。解决 6.3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五大保险”扩面增幅达 10.3%,城镇新增就业 7600 人。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和移民后扶工作,完成整村脱贫 18个,减少贫困人口 1.6 万。留守儿童“4+1”教育管理模式在重庆市推广,照顾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
5、人等弱势群众。率先推行农村敬老院管理制度改革,建设村(居)爱心援助站,10.3 万民政对象得到了帮助。首创村级扶贫义务监督员制度,初步实现了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有效衔接。获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 、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 “全国全民体育健身先进县” 。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进一步明确丰都为重庆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定位、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未来几年,丰都县将紧紧围绕“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生态涵养发展理念,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旅游精品化” ,突出抓好“工业立柱、城镇聚气、农业夯基、旅
6、游靓牌、生态铸魂”五大建设任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生态经济发展为主线,以生活品质提升为要求,整体转型、同步小康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生态优越、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三峡库区明珠、重庆生态低碳经济重地、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 实现“生态涵养、绿色崛起” ,关键是要抓好“工业立柱、城市聚气、农业夯基、旅游靓牌、生态铸魂”五大任务。丰都提出 2014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 11%、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7%以内的目标。 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建设经济发达、活力迸发的创业之都是丰都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突出经济发展,支持创新、创业。着力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着力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在加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奋力推进丰都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涵养、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