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928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粘虫对玉米的成长多有影响,文章从粘虫的形态,粘虫生存所需条件等入手探讨分析这一害虫,并对如何防止粘虫提出相应措施,以期能对消除玉米粘虫有所帮助。 关键词:玉米粘虫;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23-2 0 前言 粘虫,夜蛾科,又叫夜盗虫、行军虫、剃枝虫,属鳞翅目,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幼虫蚕食叶片,大发生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作物叶片吃光,只剩下光秆或仅留底茬。粘虫是远距离迁飞性害虫,不耐 0以下低温,不耐 30以上高温。由于辽

2、宁冬季低温,粘虫不能越冬,虫源从南方迁飞而来,迁飞前在虫源基地已繁殖一代,到辽宁称二代粘虫,6 月中下旬为二代粘虫危害盛期。2012 年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雨水大,湿度大呈暴发态势,专家称 20 年不遇,主要发生在河滩地、荒地地区。2012 年二代粘虫在黑山县偏重发生,重发地块麦田每平方米幼虫量高达 200 余头,玉米田百株幼虫量达百余头,发生程度及危害历年罕见,为近十年最重的一年,田间残留虫量大。黑山县三代粘虫成虫 7 月 8 日始见,灯诱蛾数量逐日上升,7 月 16 日至 21 日达到高峰,每台灯日平均诱蛾 40 余头,其中 7 月 17 日诱蛾 58 头,到 7 月 28 日每台灯诱蛾量

3、达 24 头。今年虫量大,持续时间长,专家称 20 年不遇。对结穗的玉米、高粱、谷子等造成严重危害。重发地块省市县植保站发出了粘虫暴发的预警。辽宁省农委下发了紧急通电,黑山县里召开了紧急防治粘虫的工作会议。据统计黑山县农作物受三代粘虫危害面积 30 万亩,二代危害面积 10 万亩。 1 形态识别 1.1 成虫 体长 1720mm,翅展 3545mm,淡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处有 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下方有 1 个小白点,小白点两侧各有 1 个小黑点,顶角有 1 条伸向后缘的黑色斜纹。雄蛾腹部较细,用手指轻捏腹部,腹端可伸出 1 对长鳞片状抱握器;雌蛾腹部较粗,手捏时伸出管状产卵器。 1.2

4、 幼虫 幼虫分 6 龄,老熟幼虫体长 38mm。头部黄褐色,沿蜕裂线有棕黑色“八”字纹。背中线白色、较细,两侧有细黑线;亚背线红褐色,其上下有灰白色细线;气门黑色,气门线黄色,其上下有白色带纹。腹足基部外侧有黑褐色斑,趾钩单序中带。 2 发生规律 2.1 生活习性 粘虫无滞育特性,在我国东部的 1 月份 8等温线以南地区,粘虫可终年繁殖为害;48等温线之间,粘虫冬季虽能取食,但数量少;04等温线之间,以蛹和幼虫越冬;0等温线以北的地区,越冬代成虫是从南方远距离随气流迁飞来的,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弱。有傍晚日落后、半夜前后和黎明前 3 个活动高峰,与成虫取食、交尾、产卵和寻找栖息场所等活动有关

5、。对糖、醋、酒混合液及甘薯、酒糟、粉浆等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发酵液也有趋性。 卵馒头形单层排列成行,形成卵块,每块 2040 粒卵,每头雌性成虫可产 10002000 粒卵。在小麦田,卵多产在植株中、下部枯黄叶片的尖端、叶背或叶鞘内,以及稻桩叶鞘的内侧。在稻田,枯黄叶尖产卵最多,但也有产在叶鞘内侧的。初龄幼虫多潜伏在寄主的心叶、叶鞘、叶腋内,有吐丝下垂习性。3 龄后有假死性,多在夜间取食,气温高时,潜伏在作物根际土块下。12 龄幼虫啃食叶肉形成透明条纹斑;3 龄后沿叶缘取食成缺刻;56 龄进入暴食期,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 90%以上。大发生时,可将植株叶片吃光。在食料缺乏时,大龄幼虫可成群向田外转移

6、。幼虫老熟后,在植株附近表土下 3cm处筑土室化蛹,在水田多在稻桩中化蛹。 2.2 温湿度条件 粘虫发生量受虫源基数、气候条件、蜜源植物和天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同一年份、不同地块的受害程度,取决于农田小气候状况。粘虫发生的最适温度为 1922,相对湿度 70%以上。温度低于 15或高于 25,相对湿度低于 65%,对成虫产卵、幼虫孵化不利。在粘虫越冬地,日平均气温上升至 5时,成虫开始出现,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成虫进入盛发期。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气温比常年偏高,阴雨天多,有利于粘虫的发生。低温且降雨量大或长期干旱,都会导致产卵量减少和幼虫死亡率增加。临近江河、湖泊,地势低洼、田间湿

7、度大的地块受害重。密植和肥力、灌溉条件好的小麦田,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受害重。 2.3 蜜源植物条件 粘虫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营养条件影响卵巢发育、成虫寿命和抱卵量。 3 防治措施 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各发生区又互为虫源地,必须注意了解异地虫源和本地虫源的动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诱蛾器诱集成虫和谷草把诱集成虫产卵,根据诱集成虫和卵块的数量预测发生量。如果田间幼虫数量较多,要采取果断措施将幼虫消灭在 3 龄以前。 虫源数量是粘虫能否大发生的主要依据,预测的方法:利用粘虫诱蛾器诱集成虫,3 天累计成虫 300 头以上可能大发生。配方是白酒、水、红糖、醋的比例为 1:2:3:4(每

8、份为 125g) ,加 12.5g 的晶体敌百虫。每块地设 2 盆,3 天加半量,5 天换一次,检查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利用谷草把诱卵,三根谷草为一把,每块地 20 把,每 3 天更换一次,检查卵块及卵粒数。 3.1 农业防治 如果第一代幼虫发生量较大,第二、三代粘虫发生区,结合夏收夏种及时耕耙及中耕除草,清除草害,减少粘虫食源,同时将部分幼虫翻入土中,不利于幼虫的化蛹和消灭一部分蛹。 3.2 人工防治 人工采卵、捕杀幼虫,能在短期内压低虫口密度。还可利用草把诱卵,在成虫产卵盛期前,选叶片完好的稻草、高梁干叶、玉米干叶1020 根扎成小把插在田中,500800 个/hm2,3 天更换 1 次,可

9、将粘虫密度压低 50%左右。 3.3 化学防治 田间查幼虫,小麦田少于 15 头/hm2,要进行挑治;多于 15 头/hm2的地块要在 3 龄前全面防治。选用 2.5%敌百虫粉 22.537.5kg/hm2 喷粉;也可选用 40%乐果乳油、或 50%辛硫磷乳油 600900mL/hm2,还可选用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1.5kg/hm2,或 10%氯氰菊酯乳油、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300600mL/hm2,以及 25%灭幼脲悬浮剂 450600mL/hm2 等,加水 1125L 常规喷雾。 粘虫(夜盗虫,行军虫、剃枝虫)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幼虫蚕食

10、叶片,大发生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作物叶片吃光,只剩下光秆或仅留底茬。粘虫是远距离迁飞性害虫,不耐 0以下低温,不耐 30以上高温。由于辽宁冬季低温,粘虫不能越冬,虫源从南方迁飞而来,迁飞前在虫源基地已繁殖一代,到辽宁称二代粘虫,6 月中下旬为二代粘虫危害盛期。2012 年 7 月末 8月上旬已经发生了第三代粘虫,对结穗的玉米、高粱、谷子等造成严重危害。今年呈暴发态势,省市县植保站发出了粘虫爆发的预警。辽宁省农委下发了紧急通电,县里召开了紧急防治粘虫的工作会议。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粘虫危害面积 300 多万亩,绝收近 40 万亩。发生密度和分布范围 20 年来罕见。防治方法: 3.3.1 诱杀 利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粘虫成虫,或在田间设置枯草把和杨树枝把,诱集成虫产卵,集中消灭。 3.3.2 药剂防治 可以选用 48%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20%马?氰乳油15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 倍液,或 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高粱禁用)进行喷雾防治。 夏季,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喷药防治时要注意用药安全,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 作者简介:刘凤英(1975-) ,女,汉族,辽宁黑山人,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