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上海郊区发展调查评价摘要:对上海郊区多年来发展状况作出客观评价,能为政府部门制定郊区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文章构建了郊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郊区发展从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居民生活质量和产业发展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法能够找出影响郊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助于为郊区发展的决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进而明确其发展与完善方向。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上海;郊区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F205 一、引言 郊区,位于城市行政边界之内,由于通常靠近城市商业中心区,因此郊区居民便能自然参与到城市的生活、
2、工作与购物活动中。同时,郊区作为自治城市的组成部分而缴纳税收,能够为城市发展助一臂之力,是为城市带来繁荣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1。因此,推动郊区健康发展,采取正确的郊区生长方式,建设对城市有益的郊区意义重大。 近年来,上海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推动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致力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体制,旨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然而,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公共资源紧张等问题也随之产生。为缓解发展中瓶颈因素的制约,充分发挥郊区在新一轮发展中的战略作用,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本文应用上海郊区发展评价模型,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郊
3、区发展进行评价,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二、上海郊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郊区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是一个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经济系统以产业为核心,社会系统以人口为中心,自然环境系统以环境为主线。因而,对郊区发展的评价应以“3E 原则”为前提,即经济效益原则(Economy) 、社会公平原则(Equity) 、生态和谐原则(Ecology)2;对郊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科学性、全面性、独立性、协同性为准则。 最终,正式问卷是在对预试问卷反复论证、修改的基础上形成。由于是对上海郊区发展进行评价,故问卷发放范围只限于上海市。调查时
4、间为 2013 年 1 月 15 日至 3 月 8 日,共计发放问卷 2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63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其中实地发放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32 份;网络平台发放 1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31 份。经提炼构成郊区发展评价 5 个一级指标,即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居民生活质量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由交通道路、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农田水利、抗灾防灾、供水、供电、燃气和通讯网络设施构成;市容环境涉及区域规划布局、市容市貌、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交站点设置、公交发车频次、医疗服务水平、义务教育水平、邮政服务机构、文化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
5、设施几方面3;居民生活质量由收入水平、住房状况、社会保障、商业购物设施、金融服务设施、食品安全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和生态质量来衡量4;产业发展由郊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贡献度和农业现代化与郊区城镇化、工业化的联动程度反映。 三、上海郊区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本部分分为以下 4 个方面。 (一)确定评价因素集 因素集为各指标的集合,其中一级指标包括 5 个因素: (二)确定评价论域、指标权重 (三)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隶属矩阵 根据评价因素集合中各个评价因素对郊区发展的影响程度,对每一个评价因素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的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权重集合记为 A。根据评价等级标准
6、,确定评价因素集合 U 对评价论域 V 的评价隶属矩阵 R。 (四)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权重 A 和评价隶属矩阵 R,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的评判集B。为了对被评价对象的上海郊区发展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单值化处理,其结果记为: 四、上海郊区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 本部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需要解决各评价因素重要性的判断问题。采用调研法,将来自不同郊区(县) 、郊区新城和市中心地区的问卷,对重要因素的人?次数作累加统计,求出每项因素在重要性反馈中的比例 。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郊区发展调查
7、评价指标权重如表 2 所示。 (二) 构建评价隶属矩阵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于是对上海郊区基础设施发展进行评价,故问卷发放的范围主要在上海市构造隶属度子集 。其中: (四) 计算模糊评价结果 五、结论 全面掌握上海郊区发展现状、洞悉薄弱环节,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文章构建了郊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居民生活质量、产业发展 5 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第一,在对郊区发展评价的五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权重最大,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权重大于市容环境和产业发展。通过郊区发展评价隶属矩阵可知,基础设施中的供水、供电、燃气、
8、通讯网络,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邮政服务、义务教育,有关居民生活的社会保障、金融服务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隶属度多处于“较好”的水平。而对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污染控制、公交发车频次、食品安全状况和生态质量等因素评价中, “不好”或者“很不好”的隶属度明显大于其他因素,这些是有待加强建设和完善治理的重要内容。 第二,上海郊区发展的评价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发现了当前阶段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能够为政府部门在制定郊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过程中提供支持。当然,伴随上海郊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因素权重可作进一步调整。并且,评价模型还可以对不同郊区(县)的发展进行对比评价,
9、从而找到各自区(县)的差异及其薄弱方面。 参考文献: 1Andres Duany,Elizabeth Plater-Zyberk,Jeff Speck.Suburban Nation:The Rise of Sprawl and Decline of American DreamM.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10. 2诸大建.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上海市郊区经济促进会城镇化研究课题组.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7):30-32. 4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郊区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5汪侠.旅游消费券效用的模糊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20):87-89. 6周彩英.基于 AHP 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评价J.档案学通讯,2011(3):88-91.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