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思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杨艳玲电话: 010-83573003Email: 2012-6-西安 遗传性疾病 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遗传代谢病 小分子病 大分子病 线粒体病遗传性疾病需要与时俱进的专业医疗技术支持 病种多达 20000多种,病因复杂,表型复杂。 可以发生在胚胎成年各个时期,以儿童多见。 临床表现复杂,可累积单个脏器,也可能导致多脏器损害,引起神经、肾脏、心血管、血液、消化、皮肤、眼、耳等功能损害,导致残障。 致死率很高,已经成为我国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诊断与治疗学研究的进步,遗传性疾病的病因诊断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成为可治可防的疾病。表 2
2、 北京市部分 遗传 性疾病的 诊疗 状况诊 断技 术 方法 疾病 举 例 防治 对 策产 前 诊 断 干 预细 胞 遗传 学 染色体分析 唐氏 综 合症 能 早期 训练Tnrner综 合征 能 激素替代荧 光原位 杂 交 Prader-Willi 综 合征 能 饮 食与生活管理分子生物学 基因分析 遗传 性 肾 病 能 药 物治 疗脊肌萎 缩 症 能 生活管理生化分析 氨基酸分析 苯丙 酮 尿症 能 饮 食与 药 物酯酰 肉碱 谱 分析 原 发 性肉碱缺乏症 能 左卡尼汀尿液有机酸分析 甲基丙二酸尿症 能 饮 食与 药 物酶 学 测 定 戈 谢 氏病粘多糖病能 酶 替代治 疗线 粒体病 部分可
3、能 饮 食与 药 物不同类型的遗传性疾病需要依赖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神经精神疾病 遗传病 癫痫、智力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急性 /慢性脑病是遗传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遗传性疾病成为可诊断、可治疗、可预防的疾病。 有患者才有医学理论! 逐渐走出悲观 -遗传代谢病及筛查历史回顾 1902年,英国 Garrod第一次发现代谢病(黑酸尿症)。患者尿液放置后呈铁锈色,鼻骨、耳廓等软骨变黑,证实为黑酸沉积导致的疾病。 1934年,挪威 Flling发现 “苯丙酮尿症智力发育不全 ”。解读了苯丙氨酸 苯乙酸 苯丙酮酸的代谢通路。 1953年,德国 Bickel研发
4、“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结束了遗传病为 “不治之症 ”的历史。 1963年,美国开始采用足跟血进行 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筛查,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遗传病筛查。 1981年,我国左启华教授、陈瑞冠教授开始 苯丙酮尿症 筛查、诊断与治疗研究。 2010年,全国新生儿筛查覆盖率达到了 60% 。 通过对病人的认识,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解读生物化学代谢机制、病理演变过程、遗传背景 在对疾病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更新、充实教科书。现代生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学研究 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 Tanaga教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首次解读了异戊酸尿症的生化代谢
5、特点。 1990年,美国应用串联质谱进行了多种疾病的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分析,并应用于新生儿筛查。 质谱分析为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带来了革命,大大提高了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效率。同时促进了代谢组学的研究。 溶酶体酶、线粒体酶活性检测技术逐步发展,酶替代治疗、分子伴侣治疗进步。 分子生物学技术进步,得以从基因水平解读疾病病因与防治。 小分子病氨基酸 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有机酸 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异戊酸血症尿素 先天性高氨血症脂肪酸 氧化异常碳水化合物 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症、果糖不耐受症蛋白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无白蛋白血症金属 肝豆状核变性、 Menkes病嘌呤 雷 -尼二氏综合症色素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卟啉病激素 克汀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遗传代谢病的种类 已命名 600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断思路 提高警惕,重视症状与体征,发现高危儿 一般检查 血液:贫血?细胞形态? 尿液:酮体?蛋白尿? 生化:肝肾功能?肌酶增高?低血糖?酸中毒?酮症? 影像学检查: 脑 CT、 MRI:进行性退行性病变? 肌电图异常?神经传导异常? 组织活检:皮肤、肌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