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对策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有利益性,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正确、不准确,这样的情况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歪曲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通过造假来达到人为的粉饰结果。会计信息失真是中国会计领域的一大顽疾,其风气之盛、牵涉面之广,令人目瞪口呆,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整治会计信息失真。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87-02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
2、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看,不外两种类型。从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从纵向看,流量失实。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 一、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 1.会计制度制定方面的原因。政府可以说是中国会计制度制定的唯一主体,它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会计制度往往过多考虑自身利益,例如争取更多税收、实现产业升级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主体的利益。这种由政府单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必然是不完
3、善的,因此其他利益主体弄虚作假以维护自身利益在所难免。 2.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竟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3.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差。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后生成的。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同样会计要素的判断,往往会得出不同的
4、结果,在账务处理上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一些专业水平转低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职业水平的局限性,素质、技能较低不可避免地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致使会计信息不实。 4.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 ”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 ,会
5、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二、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产权制度。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
6、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 2.进
7、一步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在当前情况下,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操作规范 ,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首先,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账簿,编制和取得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法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后才能登记账簿。其次,应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定期进行账证、账账和账实核对,做到账证、账账相符,账实一致。最后,必须根据正确无误的账簿记录来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报表准确无误、可以验证。会计核算单位应建立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
8、责分明,同时改进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 3.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改革现行会计人员只要有一定的工龄和学识水平,并通过考试,就能取得一定的技术资格,而后最后的聘任和年度考核会由所在单位进行。这样主管单位难以对会计人员履行有效的监督,国家应明确对外提供真实信息是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一重点赋予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后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使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实施会计委托制度。
9、应当根据各个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特点及会计核算方式而决定。我们并不需要对所有会计岗位进行委托,不受委托的会计岗位仍由单位管理,如果不这样,不仅是高成本的,而且还会低效。会计岗位一般分为总会计师、会计主管、一般会计人员、出纳四类。 (1)总会计师的委托。根据 1990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颁布的总会计师条例规定,在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设置总会计师,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由此可见,对总会计师的委托,主要存在于大中型企业和经济业务重要
10、的部门。对其任职条件仍然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2)会计主管的委托。在会计委托制度中,这应是最主要的委托岗位。几乎所有单位都会存在会计主管这个职位,并且其在单位会计工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甚至处于核心地位。控制好会计主管的工作,也便找到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为所有的会计信息的报出都要经过会计主管的审核。故而,在绝大多数单位中应实施会计主管委托。 (3)一般会计人员和出纳的委托。这两类人员的委托在一般单位中显得没有必要,但并不排除在一些特殊单位中,由于某些岗位的重要性或特殊型,或出于形成更好的制约关系的考虑而实施这样的委托。总之,会计委托制度是否实施,如何实施不是一个“一刀切”的问题,
11、应当综合考虑单位各方面情况,特别是生产管理的特点,再来决定如何的进行。 5.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惩罚力度。造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无异于变相地支持造假。在中国假冒商品为何屡禁而不绝,其主要的原因是对制假贩假者的惩罚尺度过于宽松所致。如加大惩罚力度,对那些制假贩假者处以经营上的极刑停业,并罚他个倾家荡产,相信没有人再敢制假贩假。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好措施是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对于违背会计诚信,强迫实施及具体实施会计造假的人员,如构成犯罪的将依法从严追究其刑事责任,不够成犯罪的,行政领导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且数年内不得考虑其升迁;对于情节严重的会计造假
12、人员将永久性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当造假的成本远远大于其所得时,造假便失去了意义。 6.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应注重如下措施:(1)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2)建立审计委员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 (3)
13、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7.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首先,是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与权威性,加强对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约束企业会计行为,增强信息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公开性。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再次,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适.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 2 玄宏,王永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4). 责任编辑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寇维林(1973-)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从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