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保护理论及方法初探摘要:本文在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保护和更新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中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保护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体现着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中的组成单元,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古建筑和其他历史文物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为保护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进行保护与更新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保护和更新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梳理是必要的。在本文中
2、,笔者首先对建筑遗产相关国际宪章的保护原则和精神进行了梳理,随后对我国现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变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进行探讨。 1 建筑遗产保护相关国际宪章 1.1 雅典宪章 1933 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第一个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对城市一般历史建筑保护的概念。其主要精神包括:通过创立一个定期的、持久的保护体系有计划地保护古建筑,摈弃整体重建的做法,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提出尊重过去的历史和艺术作品,在不排斥任何一个特定时期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历史纪念物的保护修缮。事实上否定了风格性修复的做法;赞成谨慎地运用所有已掌握的现代技术资
3、源,强调这样的加固工作应尽可能地隐藏起来,以保证修复后的纪念物原有外观和特征得以保留;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可识别的;应注意对历史纪念物周边地区的保护,新建筑的选址应尊重城市特征和周边景观,特别是当其邻近文物古迹时,应给予周边环境特别考虑;一些特殊的建筑群和景色如画的眺望景观也需要加以保护1。 1.2 威尼斯宪章 1964 年 5 月 31 日举行的“历史古迹建筑师和技师国际会议(ICOM)”第二次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委员会通过了威尼斯宪章 。它在重申了雅典宪章遗产保护范围与意义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更为完整的建筑遗产保护概念。 宪章指出建筑遗产不仅包括伟大的建筑艺术珍品,也包括建筑的
4、文化意义。强调了建筑的文化含义及为历史所营造环境的功能。 1.3 内罗毕建议 1976 年 11 月 2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华沙内罗毕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简称内罗毕建议 ) 。文件在单个建筑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历史地段建筑保护的概念。建议中指出“历史地段是指在某一地区(城市或村镇)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这一地区历史发展脉络和集中反映地区特色的建筑群。其中或许每一座建筑都够不上文物保护的级别,但从整体来看,却具有非常完整而浓郁的传统风貌,是这一地区历史活的见证,它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落等” 。 1.4 华盛顿宪章 1987 年 10 月内罗毕建
5、议的内容在华盛顿宪章中得到总结。 华盛顿宪章成为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份关于保护历史建筑与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 宪章确定了历史地段及更大地区的历史城镇、城、区保护的意义与作用。 宪章还明确提出了历史性城市、城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历史城市的保护应该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政策的组成部分;当必须改建建筑物或者重新建造时,必须尊重原有的空间组织,并要把原有的建筑群的价值和素质赋予新建筑等等。它们不仅可以做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价值” 。该宪章的颁布标志着有关城市保护最全面的定义,城市“整体保护”的概念成为西方有形历史遗产保护的最终解释2。 2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6、2.1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发展阶段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单一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形成。第二阶段,增加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982 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形成。第三阶段,重点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2.2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现状 从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单一体系到多层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点内容、与文物保护制度相结合的历史遗产保护体系。现今,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见下图。 图表来源 :历
7、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贯穿于整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有相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实施保护,其他古建筑则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建筑属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范畴内。 3 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3.1 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记号,见证了城市的变化。是一个城市传承的记忆,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底蕴。向城市新居民传承着城市的历史,也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述着城市的过去。古建筑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
8、我们可以看出某一时期科技发展情况,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对于城市而言就失去了自身的记忆,失去了自身发展的见证。记录历史,展示文化,将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完全呈现,就是古建筑保护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除了承载上述信息外,作为群体居住空间,还能够反映当时社会聚居状态和地域居住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它给人们一个实景体验城市历史、感受城市过去的场所。某些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则仍然代表着城市的符号、街区的符号,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作为城市文脉传承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以群体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
9、保护和利用它们,不仅可以让古建筑重新获得活力,也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与文化娱乐的好场所。 3.2.2 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保护改造方法 (1)规划先行,合理定位。在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涵盖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框架下,对保护规划所涉及到的保护区域和控制区域做综合定位和控制,以从整体上保证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从而为历史文化街区内古建筑保护提供相应的环境风貌。 (2)注重环境,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建筑有两类情况,一类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根据相应的文物保护单位级别进行保护;另一类则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这就需要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范畴内进行保护。首先要对街区整体历史风貌
10、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周边一定区域的风貌控制要求。 (3)单体改造,保护为主。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古建筑进行保护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古建筑的改造利用,旨在恢复古建筑活力,使其更多的融入街区功能。然而,目的必须是充分保护古建筑,在不破坏古建筑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前提下进行。对融入的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保护改造为主,开发为辅.。 4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体现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于单体古建筑,同样在于古建筑群体给人们的观感和体验。承载着比单体更多的文化意义和内涵。同时,对于群体为对象的古建筑保护的难度,所涉及的层面也更加多样和复杂。在本文中,笔者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期望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让历史文化街区中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传承更好的得到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27628 2 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3 阮仪三、王景惠、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