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6303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大学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方大学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方大学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方大学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地方大学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摘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作为地方大学更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大工程观,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改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问题、互动、项目、案例为主的教学方法,革新考核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地方大学 卓越工程师 大工程观 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教育资源不断萎缩、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再加上地方高校在地域和软硬件投入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地方高校应该抓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2、计划”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主动肩负起培养工程技术后备人才的任务,不断改革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模式,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一、牢固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 20 世纪 90 年代,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工程教育界提出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1】 ,从“科学模式”回归“工程模式” ,进一步强调实践训练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工程教育的内涵得到不断完善。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大工程观概念,这是对“回归工程运动”的延续,其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2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 【2】 。 “工程”的定义已经从原有的“

3、数学与自然科学方法在工、农业中的应用”向社会领域外延,构成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咨询等主要环节的“工程链” ,其中每一环节都不能孤立地解决。新时期工程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社会性大大增强,同时也更加通识化、国际化、宽泛化和个性化【3】 。从大工程观理念来看,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工程知识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高等工程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成为合格工程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培训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以大工程观理念为思想基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二、彰显大工程观

4、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培养目标具紧扣地方工业发展 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 ,其目标是面向地方产业,培养从事现场产品的生产、运行、维护、服务,侧重于工程一线的生产制造和现场管理的工程师。该体系的核心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应突出以下特征: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好地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有良好的创新精神,能有效地参与到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中去。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综合性 为了突出现场工程师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应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3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遵循工程的

5、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社会责任与个性培养并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地方企业未来需求出发,考虑学科的交叉性与整合性,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开设的课程除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还应该包含一定课时的综合素质类、自然科学基础类、人文社科类课程,每一类课程都应设置核心课程,突出培养重点。教学内容要按案例、项目、问题来组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三)二元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方式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重点凸显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方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完成,要满足学生累计

6、 1 年在企业学习的要求。高校必须根据地方企业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选定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向,依托合作企业的真实工程、生产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现场的气氛和接触生产设备的机会,加强对现场工程和现实制造的综合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的有效性。其次,企业要参与到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中去。在培养过程中,高校要主动打破校园与企业的界限,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走人课堂担任授课教师,学生以企业工作人员的融入企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整合优势,建立起相互依存,长期合作的培养方式。 三、推行基于问题、互动、项目、案例为主的教学方法 “卓越计划”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

7、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4力。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企业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于教师和企业高工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用模拟情景教学、实际工程案例教学等方式,模拟现实场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完整的工程训练,将研究问题与学习知识相结合。基于问题的研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在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应用和更新知识,在学习工程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能力,在团队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 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在“成长中不断创新实现卓越”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1923. 【2】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3】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7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