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教学设计题库.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349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论教学设计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教学论教学设计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教学论教学设计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教学论教学设计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教学论教学设计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设计题:(共 50 分)1教学设计(25 分)内容:高一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硫酸 (第一课时即“一、硫酸”部分内容)问题:(1)设计本节的教学目标(5 分)(2)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 分)(3)拟定本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选择的依据及使用于哪些具体知识点(5 分)(4)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步骤及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简单设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探究性演示实验教学过程,若有必要则画出实验装置草图(10 分)(1) “教学目标”参考: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了解浓硫酸的保存和用途;结合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逐步树立安全意识;通过

2、对比稀、浓硫酸的性质逐步树立内因外因、量变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5 分(2)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1 分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 1分理由 3 分(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 、指导阅读法、讨论法等 1 分;使用的知识点及依据 4 分(4)教学过程:体现实验探究教学过程 4 分体现演示技能构成要素 4 分时间、语言、书写、页面等因素 3 分1探究性实验演示的一般过程是什么?请你根据上述活动程序设计一个“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性实验演示教学微型教案(5 分钟左右) ,同时注意体现实验演示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25 分)1、 (25 分)探究性演

3、示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科学抽象结论 6 分。探究教案 15 分。教学时间、语言组织、书写等因素 4 分。 2、 (1)教学目标:合理、准确、多样。10 分(2)教学思路:安排合理,充分兼顾教学过程的多个要素,能够运用一些较为新意的一些思路、方法(15 分)1、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水与酒精混合后的现象。体积变化 温度变化实证操作方案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50ml 水与 50ml 水混合 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 50ml 酒精与 50ml 水混合选题 反思 总结() (4 分)2 按给出的教材内容(溶液的酸碱性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三化学)完成下列

4、要求:(1). 编写一节课的教学方案;(2).设计引入新课的情景片断。 21 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2 分) ,本单元内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 (2 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 分)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 分) ,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 (2 分)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

5、 分)教学目标 ( 2 分)1、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 PH 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重点难点 ( 2 分)重点:1.理解溶液的酸碱性;2.掌握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的显色情况及操作方法;3.了解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难点: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单元学情分析 (2 分)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

6、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策略 (2 分)(1)学生初学酸碱知识时既有兴奋之情,又有畏惧心理(知道酸和碱都有腐蚀性)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做实验,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识酸碱的性质。研究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联系,做到具体形象与符号

7、抽象结合。(2)本节教材采用分组学习、对比的编排形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一意图。(3)从学生熟悉的酸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指示剂,利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22 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 (5 分) ,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 (3分) ,学生的可接受性(2 分) 。情境导入 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 味?(2) 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1、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鸡蛋

8、壳的主要成分。2、1、 (20 分)(4 分)实证方案(12 分) 。方案:洗净鸡蛋、碾碎,分别加入试管 A、B 中,A+水并气球套住管口,B+稀 HCl 也用气球套住管口;现象,解释,结论(4 分)3、方案:烧杯 A 和烧杯 B 同时放一支蜡烛,点燃。 B 中放入少量洗净并研碎的鸡蛋壳,加少量食醋或稀盐酸。2 按给出的教材内容(奇妙的二氧化碳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三化学)完成下列要求:(1). 编写两节课的教学方案;(2).设计引入新课的情景片断。21 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2 分) ,本单元内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 (2 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 分) ,本单元的教

9、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 分) ,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 (2 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探究了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对于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分)(二)教学重点难点:(2 分)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灭火(三)教学目标:(2 分)1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

10、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 (2 分)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等等(2 分)22 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 (5 分) ,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 (3分) ,学生的可接受性(2 分) 。引入 播放“ 死狗洞”的录像。提问 1、狗走进洞后就会死亡,是因为洞中的 “屠狗妖”是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是否有毒,它是怎样使狗死亡的呢?(无毒,但浓度高时

11、可导致窒息死亡)2、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对人也会有危害。 (给出投影表)可用什么方法可检验洞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无害呢?(利用二氧化碳不帮助燃烧的性质)3、为什么火把要拿低一点(火把能否高举入洞)2为高中教材“氯气的性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 (20 分)A:化学事件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再网上有这样二则新闻报道:南昌某游泳馆发生氯气中毒事件;吉林乾安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2 万群众被紧急疏散。通过两个事件引起同学思考为什么氯气会引起人们中毒,那么氯气有怎样的性质呢?B:直接导入法: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了解到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

12、都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类非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它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C:化学史导入法:舍勒发现氯气是在 1774 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 ,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但是当他确信自己制得了一种新的气体后,他又感到由衷的快乐。舍勒制备出氯气以后,把它溶解在水里,发现这种水溶液对纸张、蔬菜和花都具有永久性的漂泊作用;他还发现氯气能与金发生反应。直到 1810 年,戴维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才确认这种气体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或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 1774 年舍勒发现氯气以后,到 1810

13、 年,许多科学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这期间,氯气一直被当作一种化合物的物质。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 chlorine,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的译文将其译作“绿气” ,后改为氯气。3高中教材“氯气的性质”一节内容(见附页)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5 分)评分标准:下列三点叙述合理的给满分。教学任务(5 分)学习活动(5 分)设计意图(5 分) 。参考以下方案。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任务: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氯水的性质及其用途及会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学习活动内容:(1)回忆原有相关知识的学习或者谈论和思考教师提出的

14、问题。(2)阅读课本,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3)观察教师做氯气燃烧化学性质实验。(4)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氯水的化学性质。(5)小节氯气的性质。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激起学生探究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及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培养学社国内整理、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2.为高中教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 (20 分)(1)教学目标:(分类 1 分)知识和技能(3 分)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

15、治方法。过程与方法 (3 分)通过实验、讨论、探究方法等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 分)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倾听、欣赏、分享,增强团队精神。(2) 新课引入(10 分)投影展示 雕像、森林受酸雨毁坏的图片:公园里的大理石雕像、寺院里古塔上的美丽的图案都变得模糊了、森林里的树木枯死了、源泊里的鱼死了。提出问题 是什么使雕像模糊、树木枯死?过渡酸雨造成了今天这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什么是酸雨?是什么化学物质使雨水变酸性?今天的学习会带领

16、我们从学习活动中寻找答案。3.请你根据所给的教材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见附页)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5 分)评分:二氧化硫的酸性(5 分) , (其中教学活动设计 3 分,设计意图 2 分。 )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5 分) , (其中教学活动设计 3 分,设计意图 2 分。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5 分) , (其中教学活动设计 3 分,设计意图 2 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气体。 提问: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观察并推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学生相互讨论。二氧化硫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

17、,并回忆酸性氧化物有关知识。提示: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是中间价,化合价既可以升高,也可以下降。可能有什么性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巩固氧化还原知识。上面二氧化硫的性质仅是我们的推测,还需要用实验加以验证。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推测。投影:提供下列试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钡溶液、溴水、气体封存在医用葡萄糖瓶中、氯化钡溶液、稀盐酸,若前后桌四位同学相互讨论。学生按表要求回答。在思考过程中体验探究过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干试管的气体,大针筒中储有气体。教师及时评价,并演示实验,与学生一起描述实验现象和逐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讲解二氧化硫可以被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

18、氧化,表现出二氧化硫的强还原性,还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教师点评。总结二氧化硫主要化学性质和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方法。讨论、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知识。漂白性投影展示画面:银耳用燃烧着的硫磺熏;工商部门在媒体上曝光银耳、粉丝等二氧化硫超标的报道。演示实验将盛二氧化硫的注射器慢慢注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再加热后,试管里的无色溶液又恢复了红色,套在试管口的气球膨胀,约后试管冷却,气球变瘪了,溶液又变为无色。指导学生比较二氧化硫、氯水、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和活性炭的脱色作用。观察材料以化学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观察实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

19、学习兴趣。将 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酸雨投影公园里的大理石雕像变得模糊了、森林里的树木枯死了。是什么原因?什么是酸雨?是什么化学物质使雨水变酸性?怎样测定雨水的酸度?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定,适当讲解。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取一份雨水,用试纸测定或石蕊试液测定。投影根据资料查得通过计测定,有雨水样品 运用所学知识, 学会用已学知识一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所得数据如下:为什么雨水的PH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雨水PH变化原因。去分析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图表分析能力。提问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 2、N 2、CO 2等,如何设计方案除去有害气体SO 2变废为宝?介绍防治酸雨的不同途径。学生讨论、选择、解释,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小结: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以及检验方法,酸雨形成和防治。回忆积极思考。 巩固本节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