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代的历史教育一、 90年代历史教学目标二、 90年代历史课程体系的变化 三、 90年代历史新教学方法的出现一、 90年代历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成才目标。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大纲。1996年,国家教委又出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90年代历史教学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中,明确地表述了历史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
2、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能力的培养、特别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比 90年代以前笼统提出 “ 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更进一步。这两部大纲较之以前的大纲的进步之处就在于开始强调历史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更加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功能,开始注意到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和学习心理。90年 代研究历史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文献:2.历史教学 .1993.钱 放 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加强素质教育3.历史教学 .1998. 赵秀玲 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1.历史教学 .1998. 赵恒烈 论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4.历史教学 .1
3、999.胡阳新 素质教学与活动课教学 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历史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的 文化素质 、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何为道德素质?对青少年来说,主要是指怎么做人,怎么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道德主要是为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和改善社会关系服务的。在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特别富有的伦理道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别的任何学科都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历史教学 .1998年 .赵恒烈 论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历史教学 .1998年 .赵恒烈 论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 1.历史知识是文化素质高低的窗口。有国者,不可以不知 春秋
4、。 史记 在历史教学中,文化素质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上,要加强素质教育,就必修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窗口,是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2.历史知识是文化素质形成的条件历史教育的真谛是教学生继承人类文化,学会如何做人,当然也不是做古人,而是做今人,做超越古人的今人。为此就必须使学生通过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竞争和生存,因此必须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3.历史知识是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文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如今的历史课本中涉及到的就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教育、宗教、民族等许多分支学科知识。二、 90年代历史课程体系的变化(一)历史学科课程设置的变化(二)教科书的变化与历史教材多元化(三)教学内容的变化(一)历史学科课程设置的变化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课 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 现 代史世界史世界史周 时 3 2 31986年历史课程设置90年代历史课程设置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课 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 现 代史世界史中外近现 代史中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