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探究小学生入学适应性 及应对策略 摘要 :针对当前 小学 生 入学适应问题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儿童入学后出现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技能欠缺、身心健康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究原因 ,试图 从家长教育方式、学生个人特质,教育环境三方面着手, 通过幼儿教师、家长和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共同努力 ,从不同侧面提高小学生入学的适应性。 关键词 :小学生 ;入学 ;适应性 ;策略 儿童年满 6 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 ,这是中国 的教育 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要求。进入小学后 ,很多 儿童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因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 焦虑 ,严重的还会呈现躯体化现象 ,如
2、:一上学便头疼、恶心、尿频。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学校生活质量 和学习质量 ,进而影响了孩子是身心发展 。小学入学适应性问题 , 试图从家长教育方式、学生个人特质,教育环境三方面着手,应 在幼儿园 教师 、家长和低年级教师 三方面 对小学生入学适应的足够重视 ,创造条件让孩子走进小学校园之始 ,能尽快接受新环境 ,融入新群体 ,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内涵 在对 “ 适应 ” 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 ,国内学者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 础 ,认为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 ,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取
3、得与环境的平衡 ,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 ;个体处于平衡 不平衡 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 1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 ,其生存功能、发展目标相应变化的能力。” 2 我们认为 ,在对 “ 入学适应性 ” 进行界定时 ,既应反映一般适应性的本质特征 ,又要符合儿童的切身特点。基于此种考虑 ,我们认为 ,小学入学适应性是指儿童在进入学校生活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生活条件 (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 )的变2 化 ,主动作出身心调整 ,以求达到自身和生活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基本类型 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是指儿童在进入
4、学校生活学习过程中 ,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 ,从而导致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状态的干扰现象。根据适应的内容把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一 )环境适应 不良型 由幼儿园升入小学 ,是儿童生活的一大转变。对儿童来说 ,学校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 ,新的教育方式, 一切都是陌生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多数学生在家 里娇生惯养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而且还不能 自己照料自己日常生活 ,包括按时吃饭,喝水,上厕所,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与能力强的孩子相比较而言,就显的过于自卑,很自然地会产生
5、孤独、无助、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 )学习技能欠缺 型 部分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老师讲课、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没有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要求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会学习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听讲、做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考等方面总是不能得心应手 ,直接影响学生在校 的学习效果 ,这些儿童在起点上的差距将被逐渐扩大 ,比其他人更可能发展成为学校中的学业落后者或问题儿童。这类学生由于没有良好愉快的学习经历 ,对学习没有兴趣 ,对未知领域没有好奇心 ,缺乏学习热情 ,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三 )身心健康欠佳 型 部分学生
6、本身身体素质低,经常生病,又因 在学校生活学习 因“技”不如人,会感到 心理压力大 ,他们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家长教师通常也不能关注这些学生的真实感受 ,不给表达的机会 ,总是给予压制、命令, 时间一长 ,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扰会躯体化 ,感到体力不支、头昏脑涨、精力不 足、思维迟钝等 ,3 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 ,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再加上学习负担重 ,休息不充足 ,确实出现身体问题,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 )人际关系不良 型 儿童入学后 ,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将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主要人际环境 ,但由于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状态 ,缺
7、乏自我控制能力 ,很多儿童没有谦让、合作的意识 ,他们不善于与小伙伴商量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很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 三、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的影响 结合学者们研究总结了 有五种特质 和孩子适应性的影响 。 分别是 : ( 1) 外倾性:好交际 、 爱娱乐 、 感情丰富 ;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这类孩子天生的社交家,所以很容易适应陌生的学校环境。 ( 2)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烦恼 、 不安全感 、 自怜,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这类性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比较内敛,适应环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8、 ( 3) 开放性 : 富于想象 、 寻求变化 、 自主 ; 具有想象、审美、 情感 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这类孩子天生理智服从型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 ( 4) 随和性:热心 、 信赖 、 乐于助人 :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这类孩子的交往能力很强, 很乐意接受上学,所以适应也很好! ( 5) 尽责性 ; 有序 、 谨慎细心 、 自律对 : 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这类人比较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严格,适应会有些压抑情绪,相对来说会慢些! (二 ) 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1.早教提早书写运算画 现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为大众
9、所知 ,然而有人把早期智力开 发的功能鼓吹到大变 神童 的程度 ,这违背了孩子的身体自身的发展。 许多家长认为 ,在竞争激烈4 的社会背景下 ,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 ,都要求孩子学习拼音、汉字、英语、计算等知识 ,参加各种艺术训练班 ,家长与孩子一道忙得不亦乐乎。但研究表明 ,如果学习压力过重 ,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 ,精神也会委靡不振 ,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还有的学者报告 ,在催早熟的领域恰恰会导致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 ,而且会使整体的发展发生紊乱 3。结果 ,孩子在不适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对学习的被动和无奈态度。 2.家长包办 制 人造低 能儿 凡事包办代替 ,
10、尤其是简单的生活常识能力,比如说 孩子吃饭 ,一家人来哄 ,孩子多吃一口饭,全家人乐的像中了彩票似得,拿孩子吃饭的事当做自己的重要事情来做,让孩子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出门怕宝宝走路 总是担惊受怕,怕遇到坏人,怕摔倒,怕 危险 ,必须得 抱着或用车推 才感觉是安全了,殊不知这样也把孩子的探索和感知世界的能力的给剥夺了; 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比如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 ,可有些家长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 ,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这种包办代替的结果 :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 差 ,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溺爱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如小孩子喜欢小动物那样
11、 ,爱不释手地把它抓在手里 ,揣在怀中 ,捏得紧紧的 ,塞得饱饱的 ,它们不会因饥饿寒冷而死 ,却会因太多的爱抚而窒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 ,不懂得爱 ,与小朋友的交往中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不仅入学适应困难 ,将来社会适应也会困难。 (三 )家长急功近利 ,幼儿园无法科学施教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 3 6岁年龄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应该注重幼儿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应该关注幼儿身体成长。在教育方式上 ,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 活动等等。但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总是很具体 ,要为幼儿打好文化基础 ,要学会汉语拼音、要学会汉字、要学会 100 以内的加减法、
12、要背诵古诗词等 ,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要求刻不容缓 ,通常是幼儿入园 ,就要看到孩子在这里学到知识。所以 ,幼儿教师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去教孩子识字、学拼音、学计算。如果幼儿在园里开心的生活了一天 ,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交往、体验交往的愉快 ,这是家长不关注的 ,可能就意味着留不住幼儿。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其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 ,幼儿入园不管是 4岁还是 5岁都要拿铅笔写字 ,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 ,导致 很多孩子握笔姿势不5 正确 ,而且很难改正。因为幼儿的小肌肉系统尚未发育完好 ,不具备进行写字这样精细运动的能力。 由于幼儿园不能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 ,导致儿童入学后学
13、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不良 ,给儿童入学适应带来问题。 (四 )儿童提前入学 儿童年满 6 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 ,这是中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要求。但部分家长坚持让儿童提前入学 ,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不到什么了 ,早点上学 ,将来学不好还可以留级补救。在调查中发现 ,提前入学的孩子适应性较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或晚入学的儿童。“一个小孩 ,1 岁时不会 走 ,4 岁时不会骑自行车 ,6岁时不会在另一个房间里想象这一个房间 ,10 岁时仍不能抽象思维。但到了 18岁 ,他就能做所有这些事情。并不是有人教会了他 ,而是因为他和他的神经系统演进变化了。” (George E.Vailla
14、nt 语 ) 可见 ,提前入学 ,让孩子感觉到的是学习生活的辛苦 ,感受到更多的力不从心 ,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初期 ,就降低了学习的信心 ,失去了学习的美好感觉。 四、加强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策略 关注国家民族未来 优化孩子成长环境 ,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既丰富多彩又纷纭变幻的时代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能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关乎我们事业的成败。 (一 )提高家长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 将近一百年以前 ,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她说 :“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 ,尽管如此 ,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
15、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 ,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 ,因此 ,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 ,也不进行家庭教育 ,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 4 现在看来 ,美国人的猜想不周全 ,但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中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 ,中国家长 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推卸给学校 ,而对于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认识不足。家长应该认识到 :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 ,而是6 家庭 ,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那么 ,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天开始 ,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所以 ,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是解决小学入学适应问题的关键
16、因素。 更新家长的关键主要是从以下几条让家长重新得到认识给孩子的自由、爱、和规则。 1.孩子成长中要有充足的玩的时间。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必须让孩子有玩的时间 ,让孩子享受充分的游戏 过程,体验游戏带来 的乐趣,并且快乐的自我成长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 :“现代的教学方法 ,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 ,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 ,除了需要鼓励以外 ,主要需要自由 ,要是没有自由 ,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5 在卢梭看来 ,孩子在 3 岁时就要长得像 3 岁的样子。做父母的人不要扰乱孩子生长的秩序 ,不要“干蠢事”。卢梭的思路是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
17、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 ,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就像现在一些添加催熟剂的水果和 肉类不仅不美味,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6同时 ,让孩子寻找自己的玩伴 ,让孩子成为善于交际、受欢迎的人。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 ,也不要用太多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占满。从来没有体验鸟语花香的人 ,从来没有倾听过夜晚的天籁之声的人 ,是不幸的。 2.培养孩子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积极性。 不是“三十而立” ,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 ,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
18、,要把自食其力当做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凡是自己能够做的 ,必须自己做 ;凡是自己应该做的 ,当尽力去做 7。鼓励孩子自己试着去做自己的一切 :自己吃饭、自己如厕、自己穿衣服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但是家长要有耐心 ,可以在旁多加指点 ,但不能代劳。父母应该明白 :无论父母多么有责任感 ,父母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 ,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所有问题必须交给时间去解决 ,也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3.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身体成长。 现在 受社会的金钱利益的影响,造就了很多人 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 ,站在“知识本位”那边 ;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 身体本位”这边 ,更重
19、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 ,“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叔本华语 )家庭教7 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脑袋 ,不能贬低、压制脑袋以下的部分 ,不要以剥夺孩子性格和身体的成长为代价 ,培养所谓的神童。 (二 )幼儿园教育科学化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神教育幼儿 ,坚决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次 ,有意识地为大班幼儿入学做准备。比如 ,在大班第二学期 ,调整对孩子的作息制度 。早晨要求孩子 8 点之前来园 ,结合大班孩子已认识过时钟的情况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 ,让孩子逐渐形成时间观念 ,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 三 )
20、 家校结合 如果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都有家长的辅导,那么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就能减少焦虑、不安全感的产生,也就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为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实现角色的转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上的准备 家长应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必要时也可陪同孩子一起参观校园环境,让孩子了解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况与课 外活动的乐趣,让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以及学校的位置,从心理上引导孩子对上学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孩子上学后,要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多与老师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解除困惑。 2、生活上的准备 由于小学的作息时
21、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家长应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开学前一两周,家长要督促孩子调整生物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严格控制看电视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临睡前让孩子核对好课程表、整理完书包,不要一大早急急忙忙、丢三落四。同时,家长要 为孩子搭配合理的饮食,特别应为孩子准备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确保孩子学习之需。 3、物质上的准备 家长在开学之前就应为孩子准备必需的文具,如:书包(最好是双肩背的)、铅笔、作业本等,这些文具安全、实用最好,不要太过于玩具化,否则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家长应向孩子说明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正确的8 使用方法,同时,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适合
22、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四) 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正是习惯养成的好时机,家长要严格地培养孩子学习、品德行 为等方面的习惯。 1 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学习。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第一,姿势端正。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拿笔的姿势等,都不能够马虎,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身体骨骼的发育。 第二,学习态度。学习时要专心。家长不要购买过于华丽的文具,如花巧的橡皮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第三,学习方法。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只能维持在 0分钟左右。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着学习,
23、也不能让他三两分钟就走动一次,鼓励孩子在一段适当的时间里专心完成一件事情才休息。 2 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是一个强调集体的环境,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情况较为严重。家长要在学前培养孩子谦让、团结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以免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另外,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成年人或其他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让孩子学会对别人的言行进行分析,做得对的才学,不对的就不要学。此外,还有卫生习惯等,家长也应该在学前就进行培养。 (五 )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个性化 1 加强班级建设。 一个团结、进取、活泼、创 新的班级,
24、必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这样的班级一定是最容易适应的。 ( 1) 美化教室环境 9 一个布局合理,既美观又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条件。为了避免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产生过大的反差,从情感上产生亲切感。教师在孩子入学前就应该考虑如何布置教室。比如在色彩的设计上可以淡色为主,这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缓和作用。还可以用一些装饰品 (如工艺品 )来点缀室内,可以活跃气氛,增强生活气息。在教室的右边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专门用来陈列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摆放一些观赏性的植物等,以丰富学生 的课余生活。 ( 2) 明确班级制度,促进积极发展。 一个集体,只有明确了制度,大家
25、才会有一定的约束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是非观念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指定具体详实的班级制度是当务之急的事。 为帮助一年级学生顺利度过转折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 主动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乐于和老师、同学交往,对人说话和气,会使用礼貌用语,能听从师长的正确教导。 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上课铃响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影响他人的学习,学会按要求完成作业。 学会安全过马路,好好走路,不奔跑,不追逐打闹;课间活动守秩序,和伙伴一起玩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 能借助拼音读带有插图的儿童读物,读后能够把这个故事的大意讲给父母或伙伴听,读
26、书做到不折书角,保持书的平整和干净。 以实际行动争取加入少先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少先队的知识。 每天按时起床,自己穿衣、叠被,刷牙洗脸,独自睡觉;双休日在父母的帮助下整理房间。 把在校学的新本领讲给爸爸妈妈听,愿意与师长和伙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在班级找到一个小岗位,体验服务伙伴的快乐。 ( 3) 关注每个孩子, 10 通过一阶 段的学习后,教师再和每个学生“聊天”,基本了解每个学生学前教育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学生进入小学后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也逐渐明显,教师可以从学习、个性、习惯和心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建立需要帮助学生的档案,研究典型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 ( 4) 开展丰富
27、的活动,活跃学习生活。 喜爱活动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丰富有趣的活动是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找朋友活动 刚进小学,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环境较 为陌生,时常会产生孤独感,尤其是许多性格内向的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看到的是一些陌生的面孔,一下子觉得走到了一个没有朋友的地方。而越是这样,他就越是不敢与其他同学交往,所以总是有一种寂寞感,在心理上与同学有了隔膜。这时可以组织交朋友活动,要帮助新生认识更多的朋友,防止他们出现孤独等不良情绪。让学生之间彼此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交大朋友来了解学校的生活。如
28、让高年级的同学带领一起做广播操,眼操,还可以听高年级的同学讲故事,让他们来组织班会等,树立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调动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有了小伙伴,孩子的焦虑不 安就能减少,自然也就觉得在学校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入队教育 入队是一年级新生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师长,还是学生,都非常看重,所以充分利用入队教育的契机,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入学适应的成果。 一般学校都会选择在 10 月 13 日少先队建队日举行入队仪式。国庆前后,可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开展入队前教育,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因人而异提出在短期内通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例如:在班内交三个新朋友,学会两个新游戏,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等。 组织的隆重的入队仪式,可以激发学生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而且这种荣誉感可以在一个月左右里 起到“提及即灵”的作用。 “我真棒!”常规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