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八步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6479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州八步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贺州八步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贺州八步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贺州八步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贺州八步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贺州市八步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十三五”行动计划为落实广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 行动计划、 贺州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十三五” 行动计划 和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部署,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行动计划。一、防治现状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和民生社会问题。 “十二五 ”期间,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贺州市和区委、区人民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扎实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保障能力、宣传教育广泛性、有效性及针对性实现新的突破,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贺

2、州市八步区遏制与防治 2 艾滋病“十二五 ”行动计 划总体目标。目前,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艾滋病传染源存量大,分布广,全区所有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低档暗娼活动猖獗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全区晚发现比例占 45%以上,远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故意传播艾滋病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传染源管控压力大;基层防治队伍不稳定,防治技术手段有限,防治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因此,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二、总体目标要求(一)工作原则。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3、(二)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确保艾滋病疫情不反复、不反弹;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1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85以上。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9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 90以上。2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 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 0.5%以下。对抓获的卖淫、嫖娼、吸毒贩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检测率达 100%。参加 3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 0.3%以下。吸毒人群综合干预覆盖率达

4、90%以上。3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达 90%以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检测比例、配偶或固定性伴侣的艾滋病检测比例均达 85%以上。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的家庭配偶传播率下降到 1%以下。孕产妇艾滋病、乙肝、梅毒检测率达 95%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 4%以下。4辖区乡镇卫生院艾滋病检测点覆盖率达 95%以上。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 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 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 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 2015 年增加一倍以上。5性病诊疗机构主动为性病就诊者提供 HIV 检测,检

5、测比例达到 85%以上,梅毒患者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 90%以上,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在 15/10 万活产数以下。6监管场所医务人员和民警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率均达 100%。新收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 95%以上,入监管场所 3 个月内接受艾滋病检测率达 100%。符合治疗条件且自愿参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被监管人员抗病毒治疗率达 9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离所、出监的转介率达100%。7符合条件并自愿接受救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艾 4 滋病致孤儿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社会救助覆盖率达 100%。三、防治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1强化大

6、众人群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警示性,引导大众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不歧视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地方、疫情严重地方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党委宣传部门会同卫生计生部门联合组织制定全区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有关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导区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新闻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报道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 1 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区委党校要让学员在校期间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专题培训。民族宗教管理、文化广电体育、

7、新闻出版(版权)、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支农、惠农等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居(村)民委员会要利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引导健全村规民约,倡导公序良俗。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单位要深入开展“ 职 工红丝带 健康行 动”“ 青春红丝带”“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和“ 红丝带健康包”“ 青春善言行”等专项 行动。2强化重点人群宣传。对于流动人口、青年学生、校外青少 5 年、中老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当强化艾滋病感染风险及道德法治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艾滋病易感

8、人群的规模和危险行为的频次,避免易感染艾滋病行为。教育、卫生计生和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督促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积极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的宣传教育。落实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卫生计生、民政、工商和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集中的用工单位和居住社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人社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职业培训内容。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利用车站等场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监管场所教育内容。公安、司法、卫

9、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与禁毒工作相结合,加强合成毒品、滥用物质和非法壮阳药危害的宣传教育。民政、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卫生计生等部门要进一步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二)落实干预措施,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1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公安部门要落实与艾滋病有关案件的举报和立案处理程序,严厉打击利用感染者身份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部门要设立特殊监区收容或收押治疗感染艾滋病的涉案人员。公安、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信息互通,对抓获的卖淫嫖 6 娼、吸毒贩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并强化后续追踪动态管理,所有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员均纳入公安部门重点人口范围,实施重点管控。公安、卫生计

10、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密切监测药物滥用情况,及时将易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滥用物质纳入合成毒品管控范围,依法打击滥用物质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宣传、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公安、网信等部门要加强网络管理,结合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专项行动,及时清理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2加大力度控制性传播。加强对住宿、娱乐、休闲保健服务等营业性公共场所和家庭式出租屋的治安管理。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星级宾馆、旅馆、旅社、招待所、发廊、歌舞厅、浴足、养生馆等公共场所和家庭式出租屋的管理,与业主签订治安管理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状,对容留卖淫嫖娼和吸毒行为的要依法追究业主的责任。

11、卫生计生部门要组织开展对此类场所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检查督促此类场所中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包括艾滋病检测项目的健康检查。工商部门负责对浴足、养生馆等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负责对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商和旅游部门负责督促此类场所经营者在其营业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自动售 7 套机,监督检查此类场所内常规放置防艾宣传资料、张贴(设置)严禁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内容的宣传画(警示牌

12、)工作落实情况。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要建立性病规范化门诊,为性病病人及时提供规范化性病咨询及诊疗服务,并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告知和健康干预服务。3控制注射吸毒传播。卫生计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维护治疗机构秩序,进一步完善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之间的衔接机制,对于新入组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给予 30 天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尿吗啡检测呈阳性者,无其他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公安机关不应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附近公里范围内将服 药人员带离尿检,以免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正常业务。支持在美沙酮维持治疗尚未覆

13、盖的地区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有关人员在开展针具交换 与同 伴 教 育 活 动 时 ,无 其 他 违 法 犯 罪 行 为 的 ,公 安 机 关 不 予 处 罚 。(三)提高咨询检测能力,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1扩大检测服务范围。卫生计生、公安、司法、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支持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网络,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提高检测能力。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村卫生室建立艾滋病快速检测点。继续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检测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强 8 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等多种手段,方

14、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检测服务。探索通过药店、网络销售检测试剂等方式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建立健全与随访服务等工作的衔接机制。2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随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随访服务。要切实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及检测、医学咨询和转介等工作,告知其合法权益、责任义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他们及时将感染情况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并动员开展检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结合定期随访工作,对感染者和病人的行为及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随访干预服务。做

15、好流动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建立健全流出地、流入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转介机制。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做好监管场所感染者和病人告知及医学咨询、心理支持、出入监管场所转介等随访服务。卫生计生、外事、教育、公安、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完善对区内外感染者的宣传教育、检测咨询、随访干预、治疗管理等相关防治政策。3加强疫情报告分析。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依法及时报告艾滋病疫情。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和危险因素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监测点设置,加强数据收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横向及纵向分析,以获得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与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及新发感染 9 状况,实时为艾

16、滋病防治工作效果评价、防治新策略、新措施的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四)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1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设置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建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献血。公安、卫生计生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活动。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管理,做好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和调查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2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

17、和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要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内容,为所有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对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 儿童 提 供 治 疗 、预 防 性 用 药 、监 测 、随 访 、转 介 等 系 列 干 预 服 务 。(五)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1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对有意愿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感染者和病人实施抗病毒治疗。在全区范围内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 ”服务。各级治疗机构要 10 严格执行有关诊疗指南,进一步规范治疗管理,加强

18、耐药检测和病情监测,及时更换药物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治疗机构的培训、督导及巡诊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艾滋病临床综合诊治能力,有效提高治疗覆盖率;要加强感染者和病人中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与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加强流动人口中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工作。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为监管场所内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治疗。2逐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健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诊疗工作机制。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基础上,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搭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网络,不断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逐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3加强合法权益保障。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变化,适时调整充实承担综合医疗服务工作的定点医疗机构,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需要。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人社、民政、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相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