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韦琛琛 任勍佳 柳吉羱 杨骐毓 【 摘要 】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关键字】 医学 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 2 目录 引言 3 背景与政策介绍 4 现状分析 5 模式讨论 10 参考文献 13 3 引言 人类跨入 21 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卫生服务模式和体制的改革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医
2、学诊断、治疗、预防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发展,都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国内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医药人才的结构和需求的重大变革更使医学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从三个方面对医学现状作出了分析与讨论。 4 背景及政策介绍 【 1】 20 世纪 80 年代末,全科医学的 概念正式引入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全国一些省市开始进行全科医学的传播及全科医疗的试点和研究工作,但是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 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 1998 年卫生部等 10 部委下发了关于发展
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 1999 年召开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出台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对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发展原则、措施和培训标准等要求进 行了全面的部署。 2002 年,卫生部等 11 个部委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已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5 现状分析 1 我国医学生的选拔情况分析 1.1 当前国内医学生的入学仍由个人志愿与高考成绩决定,与其他专业基本无差别。现今选择医学道路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最初并非自
4、愿,而要受到父母家人的影响。医生这一职业往往给普通大众留下稳定,长久的职业特点的印象,这就成为父母为子女选择医学专业的重要参考标准。 即使是学生自愿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选择医学专业,但其对医学的了解多数仅停留在生病住院时所看到的医生形象在其心中所带来的感触,而实际上多数学生所需了解的医生的职业特点、专业要求可谓微乎其微。从最初的迷茫直接进入医学领域,如此大的跳跃,让许多医学生无法适应,也就难以期待医学生今后如何深爱着他们的职业。这样一来,可能间接导致后期某些医生对病人生命的不负责。再往前分析,为何医学生在入学前对医学的了解如此之少?原因一是现在的高中生大多以高考高分为目标,只重视录取大学是否为重点
5、名校。繁重的学习任务让高中生把几乎所有的精力放 在高考科目上,无暇顾及未来自己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另外,资源缺乏,学生接触医学的机会少之又少。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之前几乎没有涉及医学知识普及,在各种搜索引擎上也无法搜索到相关大学前的医学教育资源。这也许可以算是中国医学教育的一个漏洞,学生在学校未能了解医学的简单特点,在网上搜索时也很难找到相对应自己年龄特点所可以理解的医学知识,因此也就不能强求学生能在清楚医学是什么的时候,明智地选择医学生涯。让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医学入学科制的现状。6 毋庸置疑,国内大学各专业招生以高考分数为主要录取标准,医学生也不例外。凭借高中日夜 奋战,高考时超常发挥,考取一个相对
6、较高的分数,就可以跨过医学门槛,顺利进入医学大队中。但这样一种普遍的选拔体制,对学生没有相关专业要求,要培养一个医学基础为 0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医学人才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精力。从 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 的比较,即 从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中的招生要素出发 ,分析发达国家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招生政策、录取标准、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现状 ,并做深入的研讨 ,可以 发现了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一些新问题 【 2】 。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 ,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 育模式。报考医学院的考生一般要完成 4 年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 ,获得相应的理学、工学 (生物
7、、物理、化学、数学、工程 )学士学位 ,从美国的医学生生源来看 ,学生普遍具有完整高水平和系统的理科素质 ;而我国的医学生普遍理科素质较低 ,知识面窄 ,无法适应 21 世纪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也很难跻身国际医学人才的竞争 【 3】, 这精辟地将美国与中国的医学生源进行了比较,美国学生要想成为医学生必须多经历 4 年的准备阶段,为今后在医学界崭露头角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也从某个方面解释了为何美国医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能发挥引领 作用。 1.2 由于以上客观与主观原因的相互作用,我们医学生选拔现状因此形成。 医师是承担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一个特殊职业 ,医师的职业操守和
8、医疗技术关系着芸芸众生、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乃至7 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医师素质的高低 ,学校的培养是基础、是关键 ,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 【 4】 而医学生的录取即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基地,学前教育是推动医学生发展的辅助。 2 医学院校教育现状 2.1 我国大学现今存在的高等医学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即为逐级的医学本科,研究生,博士教育。另一种为临床八年制本硕 博连读。从民国到现在,西方的高等教育给我国带来了很大影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由于许多我国特有的国情又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在高等医学教育这一方面,我国应该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从培养的目标和结果来说,美国的八年医学
9、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临床医生,在八年以后医学博士们经过做实习生,住院医师培训最终可以成为专科医生,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医生。而我国的医学教育,侧重于的理论知识学习,经过全面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加上少量临床实践时间,培养出来的医学博士应该算是精英的研究人才。并且我国医学教育同其他学科的教育有着共同的问题 应试教育 的意味过重。 2.2 为什么我国医学教育花多年培养的医学博士可能并没有美国八年的医学博士更适合做临床医生呢?原因就在于其培养的目的本质就不同。国际医学教育委员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中将临床技能置于第四位,而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置于六、七位。由此临床技能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可见一斑。北
10、大常务副校长在谈到医学教育改革时 【 5】 说:“在更多的新理论产生、更多新技术和新设备8 使用的今天,医学教育的内容似乎越来越多,师生负担越来越重。在基础医学方面,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使对生命和疾病的探究得以深入到基因水 平、分子水平,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学科为分界的教学必然存在大量重复。 ”试想美国医学院录取的学生都是不同专业的本科生,而经过四年的学习颁发博士学位,我们的医学教育在现有 的基础上应该也可以进行浓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使学生将所有信息储存在大脑里是不太可能也不必要的,重要的是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而在另一个方面,我国医学教育应试意味太浓。就我个人经历来说,基本上
11、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就是大量理论的学习,通常我们难以很快熟悉这些知识,到最终期末考试,所有人努力地复习,最终能得到一个看得过去的成绩。然而时间推移,这些知识慢慢就被遗忘。这样一来根本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在这方面,该校长也谈到 【 6】 “最近我们进行了 13 年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我们的学生基础好、理论知识 扎实、肯用功、爱学习等等。这其中大多是我们的学生进校时已有的优点。他们的缺点主要是交流能力差,关注的视野窄,与人的关系、相处的能力有欠缺,创新能力、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够强虽然这是中国学生比较共性的问题,可能与应试教育有关,并不完全是医学教育造成的,但是
12、学生进入我们这样的学校后,我们是不是充分地改变了这种现状,提供给了学生发展的机会?” 3 临床实践教育 3.1 问诊技巧:问诊为一对一床边病史采集,检查老师在旁边观摩9 提问。目的是考查学生采集病史的基本功及问诊的技巧,同时也考查学生的临床思 维能力。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对病人态度和蔼、亲切热情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采集病史,尤其是现病史时,内容不够全面,主次不够分明,常常丢三落四,横向思维能力欠缺,问诊中鉴别诊断内容尤其缺乏,问诊语言不够精练,语言组织能力欠佳。 3.2 技能考核:技能考核目的是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专业辅助检查手段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学生水平
13、参差不齐。考核第一部分体格检查时,有的学生条理清楚、手法灵活,有的学生项目遗漏、手忙脚乱,更有甚者手法完全错误。考核第二部分为各专科基本操作的实际演练(在病人身 上操作)或模拟操作(在人体模型上操作),检查结果与学生是否实际操作过关系密切,实际操作过和旁观过的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而死记硬背书上操作步骤的常常手足无措、颠三倒四。第三部分为专业辅助检查,考核结果基本满意。 3.3 大病历书写:即对自己前面所采集的病历进行书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即将对该病人所做的辅助检查、诊断分析和 治疗 计划,要求学生在两小时内书写完毕,目的是考查学生病历书写情况、文字书写能力以及诊疗思维能力。检查结果学生均在规
14、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书写,字迹清楚,内容无遗漏。共性的问题在于现病史偏于简单 ;条理尚不够清晰,有时顺序颠倒 ;语言组织能力欠佳,表述不准确,口语化明显 ;仍有个别学生把诊断名词用于主诉中。另外,少部分学生诊疗思路凌乱模糊。 10 模式讨论 1.针对目前我国医学生招生现状,我们应该做出适当改变。首先,大学前阶段可以适当增加简单医学宣传。即使无法安排学时让学生在课上接受教育,也应增加有关青少年为对象的医学刊物。资源问题很重要,孩子容易接触到相关资源,增加其对医学的兴趣,不仅有利于为今后医学生源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让青少年了解医学常识,有利于其自我保护。另外就招生问题,由于现在医学招生模式的单一
15、 化,对学生的要求普遍较低,难以真正实现精英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可以提至提前批录取,适当考虑增加二轮笔试及面试环节,若考生未能通过,其可申报其他专业的学习。如此一来,医学生源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但是生源质量会有所提高,也能相应缓解中国学医人数饱和,但医学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同时,若学生未能考上医学院校,也不会影响其对其他高等学校、专业的选择,考生前程并不会因为医学之门的关闭而终止。此即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前基础医学普及,一个从小接触医学、对医学产生兴趣的学生将来成为医学人才的概率也就相应变大,这就是医学生招生所要考虑 的问题,如何为今后医学挖掘更大人才,使得投入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疗的问题也日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的,高质量的医生,需要在医学教育方面做许多的改变。就上述的医学教育体制而言,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精简,挑选医学的课程,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例如 系统整合授课 【 7】 :在 1993 年爱丁堡世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