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列主义(共计 100 题)一、单项选择题(40 题)1、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发现是(C)。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下列属于 19 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B)。 A.黑格尔 B.圣西门 C.费尔巴哈 D.李嘉图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 设 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 设 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 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4、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
2、社会 C.资 本主 义社会 D.信息社会 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B)。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 C.宗教信仰变迁史 D.政治制度演变史6、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C)。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道德的发展水平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由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历史事实说明(D)。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 B.社会形态更替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C.它 们违 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
3、规律 D.它们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为前提8、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的是(C )。A.剩余价值理论 B.科学社会主义C.历 史唯物主义 D.唯物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C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10、在 21 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 ”网上 评选, 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
4、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 论联 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12、下面哪一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D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绝对性1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1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A)。A.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
5、们对它的发展。 B.无 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 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与参与1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指明(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 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
6、自在阶级17、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D)。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 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 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社会 1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是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 C.历 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19、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
7、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A)。A.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B.马 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C.马 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21、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未改变本质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A)。A.共产党宣言 B.反杜林论C.资 本论 D.哥达纲领批判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
8、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 进 与落后、开拓 进 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2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A)。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 产关系 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B.生 产 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生 产 力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因素,生 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 是消极被动的因素25、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 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B)。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生 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
9、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C.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D.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2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是看它(B)。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 进 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7、生产力的发展有时会遭到显著破坏或陷于停滞,这归根到底是由于(D)。A.生产工具的落后,从而表现了生产工具这 一物质要素的决定作用B.生 产 者素质低下, 说 明了人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导作用C.地理环境恶劣, 说明了地理条件 对生产力发展的支配作用D.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表
10、明了生 产关系的反作用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生 产 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B)。A.政治法律思想 B.国家政权 C.人的意志 D.哲学30、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通 过 社会生产实践实现的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3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A.无产阶级与资产
11、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 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坚 持四 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C.生 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2、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3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D)。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4、
1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绝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5、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观点是(D )。A.宿命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天命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6、每个人在历史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及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C)。A.人的活动是否富有创造性B.从事活动的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C.人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活动实现的程度D.从事活动的人是否具有非凡的才能37、“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是(D)。A.群众史观的观点
13、 B.唯物史观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3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和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D)。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C.历 史循 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9、群众路线是(D)。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C.无 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40、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B)。A.丰富的自然资源 B.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C.充裕的生产资料 D.生产社会化程度高的国有企业二、多项选择题(20 题)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BCD)。A.马克思主义是关
14、于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2、对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论证,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ABD)。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B.资 本主 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C.资 本主 义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 的观点;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两个决不会” 的观点。下面关于“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及
15、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 A.二者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B.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C.后者指出,前者的 实现 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D.把握这两个观点有利于人们坚定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BC)。 A.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 世 纪初,社会主 义 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从“苏联模式 ”发展到“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5、下面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中,正确的有(ABC
16、D)。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 产 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 产 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6、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BD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D.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BCD)。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ABC )。 A.
17、其基本趋势通过新旧社会的更替来表现B.其深刻根源和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表 现 在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D.其最高标准是生产关系的变革9、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BC)。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 的根源10、马克思认为,共 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ABC)。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 大多
18、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12、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规律的有(AC)。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通 过 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C.上 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D.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1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BCD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 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1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
19、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 有(BC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1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ABCD)。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以 资 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C)。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
20、是悲观主义 的态度17、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ABC)。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18、“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科学保证了的,为 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 认 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 认历 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BC)。A.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20、马克思主义
21、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ABD )。A.杰出人物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 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D.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三、判断题(40 题)1、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3、某些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国家率先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步入新的社会形态,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历史的偶然现象。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22、。 ()5、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不可能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7、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 ()8、“国家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9、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1、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2、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
23、动的前提。 ()13、离开生产力标准来考察社会主义,必然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空想论。()14、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历史逐渐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 ()1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16、二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了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做法,这表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 是有道理的。 ()17、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18、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因此,社会
24、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19、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平等问题“要求政府管得越多越好 ”。()2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21、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22、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工人阶级革命性最强,因此,理所当然地能自觉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23、相信群众的观点,就是相信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不需要救世主的恩赐。 ()24、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26、列宁指出,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
25、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 ”由此可见,马克思 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有科学根据的。 ()2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8、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也能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自我调整,因此,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2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 ()30、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建设社会主义有多种模式, “民主社会主义 ”就是其中的一种。 ()32、“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3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4、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35、历史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是因为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36、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决定于它赖以产生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