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摘要】中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在我国困扰众多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在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国陷入陷阱的原因进行分析,相信创造“中国之谜”的中国能通过采取推动收入分配公平、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等应对措施,成功跨越这道坎。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收入分配 一、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1) “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会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 10000 美元的大关,从而一国很容易
2、进入经济增长的停滞徘徊期。 (2)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表现:这些原因在中国也能找到痕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容易看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子。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1 年超过 1000 美元,完成了贫困期的超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6 年超过 2000 美元,2008 年突破了3000 美元,2010 年更是达到了 4000 美元上限。根据世界银行 2010 年 8月的最新标准“995 美元及以下为低收入,996 到 12195 美元为中等收入,12196 美元及以上为高收入” ,中国已开始进入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攀升的加速期。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
3、陷阱”的种种迹象也在中国逐渐显现。表现在:第一,日益加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内需不足,从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在中等收入的发展阶段上,影响其能否顺利跨越的因素很多,但收入分配政策及收入分配状况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国家中日韩的收入分配状况较好。如日本仅为 0.23,但与其相比,中国为 0.474,已超过国际警戒线 0.4。第二,城市化发展问题。城市化是指农村经历城镇化后,逐步在基础设施配备完全后,进入城市化的过程。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资源不同,使得各地的发展也不尽相同。这种状况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在各地不一样,有些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为超级大城市,可以与华盛顿等国际都市相比,但有些地区发展严重
4、落后。这种状况会引发社会不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在制度上有其特殊性。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我国是直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加上抗日战争和内战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是我国资源、产业、人才都很不足。再加上我国的建国后特殊的政策,这些都对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造成影响。 (1)收入分配不公。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经历了一个过程:建国初的按劳分配政策,其实是有差别的平均主义,损害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定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破除了改革前的平均主义倾向。并在十八大里提出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逐渐完善,但在这过程中造成的收入不平等,以及由于个人禀赋不同,及权钱交易等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是我国近些年社会不公事件屡有发生,比如“李刚”事件、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等。与其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的基尼系数更是达到国际警戒线上。这都表示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对社会发展的限制。 (2)产业结构转型困难。这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着同样的道理。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
6、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由于建国后过度重视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使我国产业结构失衡非常严重。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升级,但我国现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这对我国的长期发展很不利。 (3)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协调。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由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农村逐步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并不协调,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这种矛盾导致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和社会不平等,而且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还十分落后。 三、如何跨越陷阱的对策 目前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研
7、究已有很多,各方学者都给予了较高的重视。所谓的“陷阱” ,也就是一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长期无法解决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矛盾造成的,只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并通过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我国就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较为落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贫富差距过大、经济发展方式久久难以转换、公民综合素质偏低、法治建设比较落后、腐败问题严重、政府效率较低、国有企业效率不高、垄断严重。 第一,重视公平的收入分配,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就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发展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度达到 10%,创造了中国速度。这种高速发展,为经济发展积累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制造
8、业被称为“世界工厂” 。但是,近些年来,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的能力不足以使我国经济达到更高的一个阶段。 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焕发经济增长活力。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是要素(劳动力、资源)和储蓄因素,认为是他们的增长带动经济的发展。但现代索罗-斯旺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郑秉文.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 (01). 2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 (07). 3蔡?.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 (01). 4徐礼红.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见解J.社会科学家,2011, (05). 5胡卫,高桂芳.日本、韩国发展战略转变的经验与启示J.亚太经济,200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