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美学导论 文化与传媒学院程 玥第一讲 绪论 一、人类美的历程二、美学的产生三、美学在中国一、人类美的历程 马克思对人和动物区别的经典论述。 人类美的发展过程: 距今 10余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距今 1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等。东西方情况大体相似。 审美意识的产生。 审美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审美意识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但自觉地对审美意识进行研究则相对较晚。 最早发现美的民族。 美学史上普遍认为希腊人是最早发现美的民族。 二、美学的产生 美学的产生一般追溯到 18世纪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嘉通。 1735年鲍姆嘉通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建立一个新的哲学分支 感性学,
2、研究对象针对人的情感领域。 鲍姆嘉通于 1750年出版了重要著作 一切美的科学的基本原理 ,奠定了美学学科合法存在的基础,被后世尊为 “美学之父 ”。 鲍姆嘉通开创性工作中的两个要点: 美学定名之初是放在哲学门下,属于哲学的一部分。这个地位决定了美学的学科性质和所属门类; 美学定名又把艺术和美作为核心。 鲍姆嘉通的认识中包含有这样的意思,美学是研究艺术中作为感性认识完善的学科,于是美学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学的产生归结为三种情况 感性学 。 鲍姆嘉通对美学的理解是 “感性学 ”,从感性学意义看美学的产生鲍姆嘉通是史祖; 审美学。 认为美学是有关审美意识的研究将美学定义为关于审美意识或者什麽是
3、美的学问,苏格拉底是创始人; 对艺术的哲学研究 。 真正明确地将美学定义为艺术哲学的是谢林和黑格尔。三、美学在中国中国古代文化中美学的研究状况 : 与西方美学相对应的三个方面的研究不仅有且很丰富。 西方美学传入及在中国的发展 :早期留日、留德学者王国维、蔡元培将 “美学 ”这一概念接受过来; 19世纪 30年代是中国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40年代蔡仪出版 新美学 建国后关于美的本质的大讨论;新时期学术复苏,美学首先出现繁荣兴旺的景象。第二讲 美学研究的对象一、研究美的途径二、审美活动三、美的现象的历史性一、研究美的途径 研究客体美 。 分析客体具备什麽条件,就符合人们认为美的标准。或者说是对美的事物本身美的研究。 研究主体美 。 认为美与不美完全在于个人趣味。 从主客体的关系中寻找美 。 认为美与美感是主体与客体各自审美潜能相互作用的产物,一般将体现在审美客体上的审美效应称为美;将体现在审美主体上的审美效应(心理感受)称为美感。二、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建立在审美关系基础上 。审美关系的特点,审美关系的动态化就是活动。 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关系。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 ”,凡是说到 “美 ”这个词,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 “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 “关系 ”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地方。 审美活动的特征 : 个体性、感性、自由的愉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