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3、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主要内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和 唯心史观划分标准: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看法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心史观主要缺陷第一,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从而,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历
3、史上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既承认英雄对历史的推进作用,又强调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 历史 唯物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论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二)社会存在社会存在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自然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