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学说第一节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政治观念w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w 这段历史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一段黑暗的历史时期,以至在很多人的眼里, “中世纪 ”这个词语象征着黑暗、专制和落后。w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 因为在罗马帝国衰亡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日耳曼人给古典西方文明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几乎摧毁了古典文明; 二是 因为基督教逐渐在取得绝对统治地位后独尊神学思想并对 “异端 ”、 “异教 ”进行残酷镇压,使得西方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之中。w 虽然如此,中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
2、明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吸收了包括古典哲学、法学和政治学的各种思想,并最终形成了人类思想资源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基督教神学 ,这同样也是人类宝贵的文明成果。对于政治思想而言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习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w 我们首先需要对中世纪的思想背景、社会状况有一个了解。一、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w 基督教形成于公元 1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的众多宗教中,它起初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是下层人民的宗教,正如恩格斯所说,是 “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和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曾受到罗马国家的迫害。w 据说创教者耶稣和下一代的传教者保罗以及大弟子彼得都是被迫害致死。w 犹太民族
3、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它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这里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战略要冲。周围强大民族一旦向外扩张,彼此争战,巴勒斯坦就会首当其冲。所以,弱小的犹太民族一次又一次成为邻近强大民族掠夺和鱼肉的对象。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等强大帝国,都曾侵略和掠夺过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亡国,沦于异族统治之下。并且常常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掳到外地或卖到外地充当奴隶。w 最著名的一次,史称 “巴比伦之囚 ”。指的是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 597、 586年,两次攻占耶路撒冷,灭亡了犹太王国。他下令把犹太人中所有的贵族、祭司、商贾、工匠一律作为俘虏,成群结队地押解到巴比伦城,只
4、剩下一些极贫苦的人留在耶路撒冷,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w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征服犹太人。公元六年犹太国正式灭亡。从公元前 55 年到公元后 135年间,犹太人共举行了七次起义,反抗罗马统治者的压迫。但都遭到了血腥镇压,犹太人民处于极度痛苦之中。w 绝望之中,弱小的民族无力反抗强大的罗马帝国,出路何在?一旦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失望,便会去追求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一旦对现实的生活感到绝望,便会寻求来世的幸福。w 基督教就是适应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这种需要而产生的。w 基督教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 耶稣 。他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开始传教活动。他传教注重虔敬、道德和仁爱,对于犹太教原来的宗教仪式和清规戒律不太重
5、视,因而在犹太教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派别。w 后来,他被罗马统治者处死,钉在十字架上。(基督教因此以十字架为标志。钉十字架是古罗马处死刑常用的方法)。他的门徒在他死后,就相信他就是人们所盼望的救世主基督。宣称他在被处死三天后,又复活升天,将来还会重返人间,审判所有的活人与死人。这些信徒被犹太教领袖逐出会堂,他们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教派。w 后来他们开始向外邦人传教,特别是在公元 135 年犹太人大起义之后,他们从犹太教中完全独立出来。w 到公元 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 “米兰敕令 ”确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w 392 年,狄奥多西禁止基督教以外宗教合法存在,确定基督教为国教。w 基督教会
6、以其独特的教会组织以及由此造成的独特的教会与国家间的关系,对西方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理论形态上来说,基督教实际上是一种神学而不是政治哲学,自从基督教取得统治地位后,西方的政治思想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是在基督教神学的框架内发展的,是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神学政治观 成为西方中世纪的主流。w 对于政治思想而言,基督教的意义或者说影响在于,它确立了一套全新的价值观念,从而改变了 西方人认识政治问题的方式和对待政治问题的态度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w 第一、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w 据 圣经 所载,面对死亡的耶稣曾平静地对门徒说: “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这句话可以说是典型地反
7、映了基督徒对于世俗生活包括国家和政治生活的疏远态度。w 在城邦时代,尽管人们也相信灵魂不死,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城邦的政治生活。他们的全部忠诚指向城邦,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全部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都属于城邦。希腊人的一般观念通常都认为正是通过优良的城邦生活,一个公民才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和实现自己的本性。 w 城邦解体之后,斯多葛派开始跳出城邦的界限,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地位和人的生活,结果是降低了国家在人生中的价值。w 基督教则进一步把人的目光引向来世和天国。基督教信仰把现实的世俗世界视为他们精神朝圣旅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寓所或客栈,甚至现实世界干脆就
8、是一个涤罪所。他们忏悔、祈祷、行善,为了得到上帝的宽恕,使其灵魂得进天国。 灵魂得救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w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他们等待基督重返人间,等待末日审判和千年王国的到来。虽然这种期待一再落空,一再推迟,但这种期待的心理却根深蒂固。w 这种追求灵魂得救的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是此前的西方人所不熟悉的。 它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它也使基督徒产生了 “上帝的选民 ”与 “这个世界 ”之间鲜明的二元性的强烈感觉。w 基督徒以一种冷漠、陌生与疏远的心态看待国家,他们不再有城邦公民那种对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感。他们只给予国家有限度的承认,有条件的肯定。他们绝不把无限的溢美之词给予国家,也不会把全部身心奉献于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参与政治生活, 但绝不把政治生活视为实现自己价值和本性的主要途径。w 早期基督徒不愿担任公职,甚至拒绝对国家尽最重要的一项义务,即服兵役。一些修女、修士们干脆远离人群社会,到深山或沙漠中过着孤独的苦修生活。他们的那种生活方式正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不是神就是兽的生活,可它却是基督徒最标准的生活。w 因此,基督教神学只关注对上帝的认识,关注灵魂得救的问题, 政治问题只在它的兴趣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