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四章-02.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6987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四章-0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四章-0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四章-0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四章-0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四章-0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5 地壳均衡和均衡异常 一、均衡问题的产生 上面介绍的各项改正后所得完全布格异常应很小。即仔细消除起因于高度和可见地形影响之后的观测值, 与正常值应当差得很小。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广阔的地区, 布格异常 显示出 系统的与地形的相关性。 在山区的异常值往住是负值, 并且山区地势越高,异常值下降得越严重。大约每上升 1000m, 要降低 l-2mm/s2! 而在海洋地区异常值是正的 ,并且海水越深,异常值上升得越历害。大约每加深 1000m, 要提高 2一 4mm/s2! 这是否地形改正过了头 ?经过反复核实所用公式和数据没有错误,所得结果也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因此, 这种高区负异常和低区正

2、异常的现象是可以肯定的。 上述异常的存在只能意味着在 高山地区下面的 岩石密度小于平均密度。 而在海洋盆地下面的 岩石密度则大于平均密度。 这是一种由地下质量补偿地球表面形态原理的例证。 应该指出,这种补偿原理远在采用重力的详细测量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质量补偿观念的最早提出者,应是 16世纪时具 “ 天才的直觉 ” 的达 芬奇。 直到 18世纪, 即 l746年布格才得出同样的结论。 然而,关于山下面的质量补偿的明确概念,以及地球怎么支撑如此巨大地质体的解释,迟至 19世纪 50年代,根据在北印度大地测量资料,对于 喜马拉雅山 附近的 垂线偏差 进行认真分析后才形成的。 在高山附近,重力场方

3、向应该是地球基本场与高山引力场合力的方向。 1854年英国人普拉特 (Pratt)在喜马拉雅山附近,根据地形计算,估计 垂线 应有28”(角秒 )的偏斜 。 但是, 实测只有 5”( 角秒 )!仅仅相当于应有值的 1/6! 在图 431 中, A是由于山的质量引起的理论偏斜, B是实测的偏斜,而 C是不偏斜的标准位置。 为了解释这些观测结果,曾经提出两种假说 :一个是普拉特假说,一个是艾里假说。两种假说都是以山下质量不足为依据。 按照 普拉特假说,喜马拉雅山是由地壳柱体构成。柱体密度随地形高度而改变。 因为所有柱体的下边界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同一深度 上,而且 每个地壳柱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山越增高,它的平均密度越小,反之, 山越降低,它的平均密度越大。 这个相同的深度, 为补偿深度 (图432( b)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