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214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并对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的方法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环境;危险性;预测评估 中图分类号: 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而且火山作用、岩浆与地壳断裂活动分布普遍,所以地质灾害

2、的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损失也巨大。2008 年 5 月 12 日在中国汶川发生了 8.0级地震,举国哀痛之余更应痛定思痛,从灾难中吸取教训,提高处理灾害威胁的能力,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1 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根据 2004 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等级。 21.1 地质灾害特征 1.1.1 滑坡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 、沟的岸坡

3、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1.1.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1.1.3 泥石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1.1.4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 70 多个,明显成灾的有 30 余个,最大沉

4、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1.1.5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3一是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是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

5、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荒漠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1.2 地质危害特征 1.2.1 造成民房损坏、倒塌,人员伤亡等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1.2.2 造成铁路、公路路基垮塌,桥涵被毁,阻碍和中断交通,危及道路交通安全。 1.2.3 威胁厂矿或损毁城镇、学校、机关等工程设施。 1.2.4 造成农田毁坏、农作物被掩埋,致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水利设施毁损等。 1.2.5 地下水疏干:造成附近居民人畜饮水困难。 2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 2.1 地质灾害评

6、估工作 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是查明评估区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对现状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4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为工程建设提供防灾、减灾依据和征地依据。 2.2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 针对地质构造复杂,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大,地质灾害发育等特征,尊重地质规律,采取科学合理治理技术,减灾防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

7、列内容: (1)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 2.3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的方法 2.3.1 野外调查 地面测绘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核心与基础,详细的地面调查是掌握评估第一手资料的最佳方法,将为评估结论的做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对崩塌、滑坡来说,现场调查主要目的,一是确定现有滑坡的活动特点和环境因素;一是鉴别规划建设区易遭滑动的地段。后者是调查工作中的难点,因此在调查工作中必须详细调查区域环境因素和已建同类型工程运行情祝,从区域和已建工程的对比中得出结论。对泥石流来说,主要是调查泥石流的产出环境,包括松散物的分布、储量和稳定性,堆积

8、扇发育状祝、沟谷切割程度、暴雨特征值、流域岩性分布、5植被类型及人文环境状况。重点确定拟建工程与泥石流的关系及泥石流特征值(频率与规模)与易发程度,为防治工程提供参照。 2.3.2 室内研究 室内研究主要是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预测与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主要采用的方法地质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判别法等。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地质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多因素分析法等。由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一般投入的实物工作最较少,而评估工作的性质是指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评估的工作方法多以定性分析或定性、半定量方法为主,而较少采用定量计算的方

9、法。 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方法)的方法较常见的有信息叠加法、多因素综合判别法、模糊数学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多为区域的相对分区,即在某一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相对大小,而不具备不同区域的对比性,因此使得目前开展的评估工作成果应用受到限制。 2.4 地质灾害减灾对策 建设工程减灾的基本对策有预防(避让、紧急避难和社会防灾意识等)、监测、治理等。应优先考虑预防,对工程建设对象来说,在严格分析治理工程的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可考虑避让或者是综合治理措施。对于规模较大,地质条件所限不能采取避让或治理的灾害体,应采取监测措施,争取将灾害损失减至最小。 63 结束语 总之,地质灾害评估技术是为了全面反映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在确定评估面积后,对评估区外围也要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应该包含引发地质灾害的各项地质环境要素的范围。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最新地质灾害监测评估与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7 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