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录片中编导的意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262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纪录片中编导的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纪录片中编导的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纪录片中编导的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纪录片中编导的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纪录片中编导的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纪录片中编导的意识纪录片,记录着不同的人;迥异的事以及客观的历史变迁。那么作为“记录者”的编导,其主体意识对于影片的影响不言而喻。 作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区别于电影故事片的最大因素在于他的真实性与“原生态” ,但仅仅具备“真实”的特点还远远达不到一部成功作品的要求。 优秀的纪录片“创作活动”是以对“真实“的追求开始的。但是所谓“真实“其实是有条件有范围的。这就是在何种程度上有效的价值观念。“客观真实“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而实际上任何一个观察者都必须立足于他所处现实环境,立足于他的文化背景,立足于他的个体经验。 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应该具备“客观的真实”也必须融入编导的“价值真实” 。 从

2、某种角度上说,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其实就是它的价值意义。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价值意义通过编导的选题、前期策划、拍摄和后期综合剪辑来实现。例如:迁徙的鸟虽然是一部记录动物的影片,但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成功的纪录片关注的大都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纪录片要求自身有独立的严谨的结构和个性化的风格样式,表现人文内容应有一定的结构力。有起始、发展、高潮、结果等,创作者还要把握叙事的技巧,注意节奏和韵律,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2叙述方式,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 事实上,纪录片完全意义上的客观真实是并不存在的。纪录片的真实,存

3、在于编导的眼光和良心里。一名成功的编导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客观真实”的破坏,并在“主观意识中”尽量将主题与内涵偏重于事实、侧重于人类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评判标准。 有一种观点说,纪录片不过多强调审美性和思辨性,这样容易陷入说教和“玩深沉” ,只要把生活原生态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观众会自然从中得到启发。这种看法固然重视观众的自身选择和重新建构,但作为理论的极端,所带来的偏见便是抹杀了创作者的主体作用,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再创造。同时,也就忽略了一名编导以及编导制作团队的这种艺术表现力。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记录价值的事物,编导的敏锐眼光不可或缺,其实在发现伊始,一种内涵的灌输就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具模型

4、。 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具备编导所赋予的独特内涵、意义。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合理的运用一些创作技巧来实现内涵与意义的表达。这也是纪录片中编导意识的重要体现。 创作一部纪录片,首先要考虑好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去创作这部片子,二是怎么样去创作这部片子,这是前期策划所要完成的任务。 在明确以上部分后,一些技巧的运用在影片创作中是极为重要的。 “广泛搜集法” ,在素材的选择上,利用最多的渠道来掌握尽可能多的主题,为选题获取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在拍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记录即时发生的画面素材尽量保持“开机状态” 。一些有价值的场景3通常是瞬间的、突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掌握这些素材,将使影片的质量大

5、幅提升。 “情景再现” , “纪录片由演员(现身或隐身)进行的任务扮演和场景搬演,这种电视创作技法在我们国内被称为真实再现。 ”作为纪录片创作手法情景再现是当前纪录片创作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它能够将已逝情景通过各种手段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 “民生关注法” ,这与作文中的“以小见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那些关乎人类命运、国际民族的选题具有“壮阔的内容” ,但是拍摄制作的成本与投入的经历也是可想而知的。并不是说百姓的生活中就没有那些伟大的东西值得闪光。事实上,人性的光辉暗或淡往往藏匿于日常的琐事之中。以独到的眼光去发现,用极大的勇气去挖掘,才会酝酿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表达曲折法” ,此类手法并不

6、是说“故弄玄虚” ,而是将高潮合理的安排在情感迸发的部分里。 “为人耿直,为文贵曲” , 有起始、发展、高潮。结果等,创作者要把握叙事的技巧,注意节奏和韵律,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以激起受众的观看兴趣,并巧妙的突出主题。 “深入法” ,这种深入不单单是深入拍摄现场的一种工作状态,更应该是与拍摄对象的深入接触,以此去消除拍摄者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换言之,以拍摄招主体是人为例:那种朋友间的、挚友间的知心沟通显然胜过冷冰冰的“采访关系” 。这种技巧要求的是编导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与深入内心的交流方式。 4“提前量的意识” ,虽然纪录片中发生的事件多数是不可预知的,

7、这样才会有真实的表达效果。但是,作为一名内涵与意义的“架构者”我们不去架构故事却必须提前架构自己的预见思维。新的一天的拍摄,我们会遇到哪些情景,在编导的脑海中应该提前的预想,当此情此景一旦发生时,我们才会有沉着深刻的记录能力去出色的撷取有价值的场景。 “后期处理意识” ,真正的优秀的后期处理其实在中期的拍摄过程中就应该开始着想并实施。我们哪怕不能做到“无剪辑拍摄” 那样的登峰造极,起码在前期的策划与中期的拍摄里应该为影片添加入细节上、形式上的某些技巧,是作品的风格样式更加生动。 “摄影技巧的重视” , 镜头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它用自己的语言、语法、和修辞对现实起着取舍和建构的作用,编导

8、与现实的交流必须通过摄影这个中介,观众与片子的交流也是依靠画面进行,因此,镜头的光与影的组合,色彩明与暗的搭配,都以不同的造型功能,对观众产生不同的暗示、象征、隐喻、甚至控制气氛和节奏的作用,观众实际上是跟着摄像机所拍摄下来的画面感受事物的。显然,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其画面语言必然是丰富而具有美感的。精美的画面是提供审美愉悦的基础。 迁徙的鸟 ;帝企鹅日记这类优秀纪录片就是将自然与人类的情感顺畅深化的联结在了一起。这时的摄像机也许是旁观者,引领观众静静关注事件的发展,这种差异就在于镜头语言的叙述方式,显然,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其画面语言必然是丰富而具有美感的。精美的画面是提供审美愉悦的基础。 纪录片作为区别于新闻片、故事片等的一种影片艺术,其“真实性”5永远是他的生命力所在。人为的因素在合理的、充分的、正确的发挥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使这种艺术更加升华。 “完全的客观”是不存在于纪录片之中的,因为当你用摄像机这一“利器”对准被摄者时,其客观心理状态必然发生改变。既然如此,作为编导的我们有责任以最大的“人为方式”去减少“人为干扰”让我们的编导意识为客观展现而服务,这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所以,我们应该借鉴优秀的纪录片,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编导意识,并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适应、学习、创新。假以时日,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必将诞生在我们的努力之中。 (编辑/刘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