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贺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269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贺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贺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贺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贺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贺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贺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我们国家实行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让我们更多的审视自然水域在生态环境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一个完善的城市防洪工程,功能应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防汛,必须考虑实现城市景观和河道的生态作用。 关键词:城市防洪工程;城市景观;生态河道;城市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必须依靠城市的总体规划,而城市的总体规划包括了城市的各个方面。当今城市的建设已不同程度地改变城区河道的自然形态,也不同程度地改变洪水与城市的关系。 一、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总体规划 1、防洪现状及存

2、在问题 贺村镇是浙江省首批 27 个小城市建设改革试点镇之一。贺村镇镇域现有江山港主河道 15 千米。原有堤防工程标准严重不足,大多为五至十年防洪标准。自 2008 年以来,按照小城市建设的要求,规划新建了镇区左右岸共 7.4 千米的堤防,防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其他的堤防工程范围内依然存在侵占河道围田、造地、建房、乱倒垃圾、河道淤积严重等违章现象,严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危及防洪堤的安全;城区下水道大部分被覆盖,每逢下一场中到大雨,城区经常出现内涝,排水不畅,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棠坂溪、横渡溪、坛石溪等小流域河道坡比大,堤防工程滞后,存在着2许多安全隐患。使城区的人民和财产缺乏

3、安全保证,在防洪非工程措施方面,存在着防洪区管理制度不完善,蓄洪、行洪空间被挤占,流域天然滞蓄洪水能力下降;防洪区风险意识不强;防洪调度方案不完善等。 2、防洪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防洪体系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原则,加快重点地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主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能力,在防洪体系的建设中应注意综合分析确定防洪标准、合理确定堤距、防洪建设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以及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同时做好防御山洪规划。 2.1 防洪标准 城市堤防是重要的城市防洪工程,根据国家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主要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防洪要求加以确定。在确定城市堤防

4、的防护对象时首先应划分城市堤防的防护区。划分防护区主要应考虑如下因素:洪水大小及可能性,洪水决口过程及洪量,洪泛区的地形与地物状况,行洪及退水条件等。城市行政分区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堤防工程保护区。城市堤防的防护区应该是在特定洪水发生时,在无堤和某种标准的堤防条件下洪水决溢所影响的范围。在编制城市防洪规划过程中,应对城市堤防的防洪标准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论证工作。确定堤防应采用的防洪标准,而通过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定防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确处理防洪安全与防洪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贺村镇的堤防防洪标准确定为五十年一遇。 2.2 合理确定堤距 3堤防间距的确定,应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

5、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结合我们贺村镇江山港洪水情况的实际,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堤距不少于 180 米。 2.3 把防洪工程的建设与城市功能相结合 城市防洪工程位于城市与河道之间,把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要与城市排水工程相结合。在许多城市规划中,城建部门负责排水规划,水利部门负责防洪规划,人为地将排水规划与防洪规划截然分开,而且在水文计算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致使城市排水与河道洪水计算不能衔接,防洪工程的总布局也不合理。因此,

6、在编制城市规划中必须把城市排水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起来,协调起来。 (2)要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结合。经济越发展,城市污水也越多。在全球都在重视环境的今天,污水处理工程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有必要对城市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把污水处理工程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考虑。 (3)要与城市交通工程相结合。堤防与城市交通道路结合建设,并与城区交通道路相连接,一方面可以节省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城区交通紧张的局面。 (4)要与城市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我们在建造堤防的同时,侧重在滨河地区,也即河流的弯道处同时建设旅游风景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可以与旅游设施建设结合起来。 2.4 充分重视生态环境景观建设

7、人们已经认识到身边城市的滨水空间的作用。滨水空间在高水位时用以行洪,在平时则供旅游、观光和4城市居民就近接触自然。在河道治理中重视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的观点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因此,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应遵循保持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我们在建造堤防的时候,有重点地保留成片的林木,以及自然的一些景观。 2.5 做好防御山洪规划 山洪是山区小河中的突发性洪水,其特点有:速度快,通常短时间内就发生洪水;来势猛,洪峰流量较大;在水土保持不好的地区,水流含量较大,往往伴随着泥石流。因此我们贺村镇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应注意做好棠坂溪、横渡溪、坛石溪及其上游河流防御山洪的规划工作,为此我们特邀省水科院专家给予编写了小流

8、域防灾预案。 二、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 1、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交通建设 在城市防洪堤建设时,一定要考虑与城市交通相结合。因为各城市交通都比较拥挤,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占地,减少投资,防洪堤应与城市道路相结合。我们贺村镇在城市规划的防洪堤建设中,在与堤顶平行的内侧都规划有江滨路。同时堤顶也是城市市民旅游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堤顶的宽度在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绿化配置。 2、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环境建设 城市防洪堤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城市堤防影响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是堤防高度和断面形式。堤防高度是堤防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堤防高

9、了,把城市围在里面,势必对城市景观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城市堤防高度不5宜过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合理的堤距、堤防设计水位和安全超高,但对超标准洪水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堤防断面的形式尽量采用斜坡式边坡,并且边坡要缓;也可采用复式边坡,从视觉上减小堤防的高度,并进行护坡种植草皮等措施,既保护了堤防,又美化了环境。 防洪堤的建设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要对河道的水环境进行治理,严格限制在中心城区段河道中进行挖沙作业,并对河道整治,形成水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可根据行洪河道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河流景观或水上乐园。 3、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旅游建设 城市防洪的工程措施是将洪水束缚在两堤的河道中

10、通行。洪水是稀遇的,且历时还很短,虽然工程非常重要,但它的利用率较低;从时间和空间看,它的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河流面积较大,根据实际需要,在建设时就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景观、生态环境景观紧密结合。贺村镇在建设堤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将堤防与景观相结合。渡船头、坝贺、贺村小学公园集绿化、休闲、观光、美化、娱乐为一体,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景点。 4、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排水、排污工程建设 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城市污水治理等,这两方面也是堤防工程建设必须涉及的交叉建筑物中的两项内容。 当无防洪工程时,河流上游来洪水时,城市遭洪水淹没;洪水退走时,城市雨水也与洪水一起排入外河,不存在涝灾。城市防洪堤修

11、建后,把洪水挡在城外,起到了防洪作用,但必须及时排除城区暴雨产生的内水,不然形成内涝,同样可以造成损失。因此,修建防洪堤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排水问题。堤防与排水的交叉工程6规模,主要是根据市政部门认可的排水标准及排水充量进行确定,建设位置基本上是结合城市周边地形考虑设置。部门之间须很好的协商,排水出口设置合理。 河流污水必须治理,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河流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每个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治理,治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一般污水处理厂都设在河流附近,这就要求在城市防洪堤堤线选择时加以考虑,留有余地。并对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

12、时与堤防形成的交叉工程充分考虑进去,才合理可行。 防洪堤建设中的主要交叉建筑物基本上就是与城市排水和城市排污所形成。所以堤防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交叉建筑物,而且要确定合理的规模。 三、结语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最好能够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并且力求使防洪工程尽可能成为生态化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恢复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基础性目标,发挥环境美化功能。在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重视防洪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才能兴利除弊。现代城市防洪工程提出了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这是我国以往工程较为忽视的问题。 作者简介:姓名叶才高,浙江省首席水利员,水利工程师,江山市贺村镇人民政府工作,镇防汛办公室副主任,有将近 30 年的农村基层水利工作经历。 7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