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滨州近郊农村人口对于居住环境的植物要求分析摘要:现今阶段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建设也在配套进行中,作为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主要体现之一,人居环境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现在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停留在对于村落聚集形态、房屋建筑形式等方面,对于其中植物配置的关注较少,而且对于其中的人文体现不够,导致一些风俗类的传统文化的丧失。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研、观察走访等方式,对于新农村人口对于居住环境中植物配置的要求进行收集,以期对以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植物的应用给予帮助。 关键词:滨州近郊,新农村建设,居住环境,植物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新农村的发展,
2、农民的审美心理与生活需求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些新时代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他们对于居住环境有着怎样的需求,是我们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 由于一些典型传统住宅被拆除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人离世,很多富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正在向我们关上大门。加之现在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在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的现在,经验还不是很多,往往参照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这种规划容易脱离群众,与农民的喜好相悖。而现在直接面对农民对居住环境诉求的调查还2比较少。 目前新农村的绿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是绿化不足,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一定的欠缺,有的是数量达到了,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专业的指导和规划,植物
3、没能发挥充分的生态和景观功能,还有更多的是已有规划不符合当地的习惯而失去实际意义甚至被破坏,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给予解答。 1.2 定义范围 根据本文所研究的内容,结合实际调研,认为对本文研究的植物配置有意义的定义如下: 1、农村人口:定居该地一年以上,期间连续离开不超过三个月,在居住地附近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在此组建家庭,分有宅基地,与周围邻里有一定联系,了解本地一些情况。 2、居住环境:主要指基于宅基地的每户独门独院的庭院,常年有人居住,新建的或世代传承的住宅及其周边环境。 3、宅基地:是指村民用于居住使用的土地,属于集体土地使用权。 2.研究方法 2.1 目标的设定
4、地域范围圈定:选定滨州近郊地区作为地域上限定,对于整个区域大致了解后,均匀点状进行选点调研,选择了滨州市外环周边地区若干点进行调研。 样本的要求:样本选择以宅基地为基础的院落,选择标准为:持续有人居住,经过一定的设计,有相当的植物配置资源可供调研。 32.2 内容的确定 目标人群的调研:主要是对收入状况,家庭人口构成的调研。 实地考察的调研:植物的种类和栽植地点,有关植物的种植习惯,和一些植物选择上地方性的偏好。 村落空间构成分析: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村落的形态上,结合整体的分布状态和村落周围的植物配置进行相应分析。 2.3 创新方法 从设计的主体分析入手,与心理专业相结合:对于一些一直由于定式而
5、形成的并不适应专门人群的植物配置,我们希望从这种专门人群的本身入手直接进行分析。 植物规划的模式:首先结合建筑模式作出植物规划的模式,再通过对植物种类的归纳,在模式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调整。模式的优势在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整齐划一,又各具风格,能较好的满足了农村人口的多种需求。 3.结论 3.1 设计层面上的体现 从调研中分析,滨州近郊农村家庭人口组成对于居住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 1、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两代之家 这部分家庭的家庭结构很类似城市,在社会发展的如今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这种家庭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人口不多,结构简单,对于院落的要求比较简单,但更为现代,生活情趣大于经济性的4体
6、现。 2、以年老长辈为主体的三世同堂 这部分家庭在大多数农村中更为常见,人口结构复杂,家庭人数较多,院落面积虽然略大但是人均较小,所以要求在经济性上有较好的体现,比如集中体现在院落内的菜地,甚至是小型的养殖地。 3.2 整体的概念性要求: 1、与面积相适应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宅基地的面积往往浮动范围比较大,我们调查的住宅主要集中在 160 平面米左右,这样的宅基地面积在滨州周边是比较常见的,在全国范围内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由于建筑面积对于宅基地的占用,农村的人居环境中很少单独占用地块进行绿地的设计,而是与建筑结合,分散地布置在建筑周围。 而绿化的多少也与面积有着相当的关系,在调查过程中发
7、现,一些面积较大的院落甚至会在屋后形成一片小规模的树林,而面积较小的则少见大乔木,多以藤本和灌木为主。 2、易养护,管理成本低 与城市里专门进行的绿化不同,在农村中单纯体现景观功能的绿化并不多见,且自己院落中养护责任较为分明,一般都选择养护简单的植物。另一方面,在中国文化中对于植物的衰老死亡都有着不好的寓意与联想,因此对于一些难以成活或者养护困难的植物在农村环境中都是不适宜的。 我国整体对于园艺工作的态度不同于西方,由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5不够,农村居民对于园艺工作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热衷,反而将其等同于农活,并没有过多的园艺工作。 3、形式多样,合理利用空间 农村中的人口聚集往往较为分散,因此对
8、于统一的布局与格局要求不大,即使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规划下,每户独门独院的格局也使得自主性相当强。农村中人居环境的丰富性、多样性在植物配置上也有相应的体现,利用棚架、墙壁的攀援植物、盆栽等都是配置植物时所要偏好的。 4、经济效益附加作用 农村居住环境中对植物的经济性有要求,原因主要有:一是在院落中配植附带经济价值的植物可以创收,二考虑植物可以带来的便利性等因素,具有经济性的植物更容易被人们意识到并加以利用。其三古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一些结果的植物就有美好的向往和寄托。 3.3 结语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发现,新农村建设中植物的需求与应用相较市区差距明显,在以后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新农村人口的特点与需求,体现人文关怀与地方特色,形成相关标准,以期对以后新农村建设中植物的应用予以规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