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动物实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动物是在一个人工安排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条件的安排是根据认为的标准进行的,这个标准就是不影响动物实验的结果。本章要解决的问题1、理解和重视环境对实验动物本身及动物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2、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中环境因素的分类。3、各类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4、环境因素的控制标准和管理。环境行为学指标生理指标 形态组织学指标生化指标生物的环境是指从围绕该生物的一般外界物质条件中选出与该生物的生活方面有关的内容环境因素的分类一、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噪声、笼具、垫料。二、化学因素:饲料、饮水、空气、臭
2、气、杀虫剂、消毒剂、有害物质。三、人为因素:设施、饲养管理、调教、实验处理。四、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饲养密度、其它动物。温度湿度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多数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 ,除极高和极低的温度以外,均具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调节能力。即所谓的体温调节功能,很好地调节发热和散热机制以维持体温的恒常性。动物的产热是在体内引起生化发热反应的结果,其热源来自摄取食物即饲料的能量。一般动物保持能量平衡的方式是:总摄取能量 =产生的热量 +活动 +能量贮存。处于绝食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由于摄取的能量为 0,活动量也近似于 0,所以就依赖消耗贮存能量的方
3、式。此时的代谢称为基础代谢或标准代谢率。一、 产热量、基础代谢、体温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图中将基础代谢最少时期的环境温度称为温度中性区,把动物的体温失去恒常性而开始下降或上升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在 低温环境下放热增加,则机体通过运动、颤抖、非颤抖性三种产热方式来补充体热。产热量主要以肌肉活动产生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肝脏。化学调节体温在低温环境中是主要的方式,高温下物理调节是主要方式。产热量随年龄的增加和体重的增大而增加,另外,在傍晚起的夜间活动期中,比清晨增加 40-50%。温度应激首先引起动物神经系统的急性反应,接着产生内分泌性的反应,最后才出现脏器的器质性变化。动物体的散热大部分通过皮肤的传导、对流、辐射及蒸发和通过呼吸道的蒸发进行。在寒冷环境下,为了防止散热动物体表血管收缩,使皮肤血流量减少,相反在高温条件下,血管扩张,使体表的血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