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5754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9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他人为获得高等院校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论文中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否则,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学生签名_日期_I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浙江省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带来

2、了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对省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吸收。本文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从浙江省贸易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情况入手,从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等角度阐释了浙江省外贸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现状,详细描述了由贸易引起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结构变化。定性分析后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本文理论分析,并提出如何依据外贸发展状况及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劳动力规避流动性障碍有序转移,找到合理利用转移劳动力资源促进贸易及经济继续稳步增长的有效路径。这对于浙江省来说具有现实和必要意义。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总结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阐述贸易与劳动力转移的理

3、论依据,总结贸易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与间接路径。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现状。第四部分利用19962010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并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在实证结论基础上得到相应政策建议,希望对优化浙江省贸易结构,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保证对外贸易与经济的稳步增长有所贡献。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协整分析;政策建议IIABSTRACTALONGWITHCHINASECONOMICOPENINGANDTHEDEGREEOFPARTICIPAT

4、INGTOTHEGLOBALIZATIONDEEPENEDCEASELESSLY,ZHEJIANGECONOMICENVIRONMENTHASCHANGEDGREATLY,FOREIGNTRADEHASBECOMEANIMPORTANTDRIVINGFORCEFORECONOMICGROWTHINZHEJIANGPROVINCEFOREIGNTRADEINPROMOTINGECONOMICGROWTHANDEXPANDTHESCALEOFTRADE,ANDALSOBRINGMOREEMPLOYMENTOPPORTUNITIES,ESPECIALLYFORTHETRANSFEROFRURALSU

5、RPLUSLABORFORCEINTHEABSORPTIONTHEPAPERSTARTWITHTHEZHEJIANGTRADEDEVELOPMENTANDLABORTRANSFER,FROMTHEANGLEOFTRADEANDINDUSTRIALSTRUCTURETOEXPLAINTHEFOREIGNTRADEOFTHERURALLABORSITUATION,ADETAILEDDESCRIPTIONOFATRADELEADTHESTRUCTUREOFTHELABOREMPLOYMENTCHANGESAFTERQUALITATIVEANALYSISTOESTABLISHANEMPIRICALMO

6、DELTOTESTTHISTHEORETICALANALYSIS,SEEKTHEEFFECTIVEPATHWHICHCANPROMOTETRADEANDECONOMYGROWSTEADILYTHROUGHHOWTOFOLLOWTHELABORMOBILITYANDTAKEEFFECTIVEMEASURESTOAVOIDOBSTACLESLEADLABOURMOBILITYANDORDERLYFLOW,ANDREASONABLEUTILIZATIONOFLABORFLOWFORZHEJIANGPROVINCEISREALISTICANDNECESSARYSIGNIFICANCETHISPAPER

7、ISDIVIDEDINTOFIVEPARTSTHEFIRSTPARTISINTRODUCTIONPAPERINTRODUCESTHERESEARCH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OFRESEARCHIDEASANDMETHODS,BESIDESTHAT,ITALSOSUMMARIZETHELACKOFRESEARCHANDINNOVATIONTHESECONDPARTDESCRIBESTHETHEORYBASISOFTRADEANDLABORTRANSFER,CONCLUDETHEDIRECTANDINDIRECTPATHSOFOFTRADEIMPACTONRURALLAB

8、ORTRANSFERTHETHIRDPARTDESCRIBESSTATUSIMPACTWHICHTRADEGIVESONTHELABORFORCETRANSFER,FROMTHETRADEANDINDUSTRIALSTRUCTUREINTHEFOURTHPART,THISPAPERUSEOF19862010DATAFOREMPIRICALRESEARCHPARTVOFTHERESEARCHGIVESFINDINGSANDPOLICYPROPOSALSONTHEBASISOFEMPIRICALFINDINGSINTHEAPPROPRIATEPOLICYRECOMMENDATIONS,EXPECT

9、EDTOOPTIMIZETHEEXPORTSTRUCTUREOFOURPROVINCEANDGUIDETHEORDERLYTRANSFEROFRURALLABORFORCE,TOENSURETHATFOREIGNTRADEANDECONOMYHAVECONTRIBUTEDTOSTEADYGROWTHKEYWORDSRURALLABORTRANSFERFOREIGNTRADECOINTEGRATIONANALYSISINDUSTRIALSTRUCTUREPOLICYRECOMMENDATIONS目录1引言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研究思路和框架2121研究方法及基

10、本范畴界定2122研究框架413总结创新与不足42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依据521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5211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理论5212关于贸易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理论622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7221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影响路径7222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间接影响路径73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现状931进出口部门的影响1032产业结构的影响11321第一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1322第二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1323第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233贸易方式的影响1434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影响154对外贸易对

11、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分析1741模型建立与数据选择17411模型的建立17412数据的选取及说明1842实证分析20421数据序列平稳性检验20422协整分析2143实证结果分析及结论22IV431实证结果分析22432实证结论235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的对策建议2551产业结构优化25511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扩大优质农产品进口25512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对外贸易规模2552政府对策引导26521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26522完善劳动市场社保体系27523建设农村劳动力中介体系2753劳动力市场调控27531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27532大力发展教育,优化劳动市

12、场结构28结论29参考文献30致谢3211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伴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浙江省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从成品进口到初级产品出口到大型机器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外开放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不断扩大。这点从对外贸易依存度1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浙江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986年的86上升到2010年的6054。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一方面,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省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吸收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使浙江省的经济越

13、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对外贸易中的出口为例,出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浙江省的出口一直延续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出口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类产品和资源密集型类产品。尽管这种贸易方式符合国情,一方面资金、技术等要素供给不足,一方面劳动力要素供给充足,但这种粗放型贸易方式主要是由廉价劳动力价格优势所形成的出口规模扩大,而非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和波动,传统贸易方式下的低端产业及其产品的出口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和出口变化的影响,与该产业相关的劳动力就业也出现相应的波动。112研究

14、意义浙江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就业压力,尤其是浙江拥有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被吸纳到产品生产中,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不断地再配置。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浙江省内不少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1外贸依存度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不仅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同时反映经济的开放程度。2力,尤其是一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状况也不乐观。不少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生存困难,尤其是一些依赖出口的外向型企业,而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恰恰是

15、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下滑让不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就业岗位的不稳定使农民工等原本就业困难的群体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传统贸易模式下浙江省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较大,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必将对的相关行业劳动力转移产生巨大的冲击。我们不能忽视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矛盾,尤其应注意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下表现出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劳动者就业情况等问题。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能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机制如何这种机制是否能够得到相关数据的支持本文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从浙江省对外贸易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情况入手,从贸易

16、方式和产业结构等角度阐释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描述由贸易引起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的变化。定性分析后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本文理论分析,并提出如何依据对外贸易发展及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劳动力规避障碍有序转移,并找到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贸易及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的有效途径。所以研究对外贸易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12研究思路和框架121研究方法及基本范畴界定(1)定性与定量、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3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浙江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19962010年为时间序列数据样本选择区间,根据浙江省的实际统计数据运用ADF检验和协整理论,

17、建立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从实证分析角度考察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3定性研究是指对某个事物或者某一类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分析方法,进而概括出某个事物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的性质与特性。定量研究则是运用一定的数量统计的方法对某一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一定的结论3的影响情况。本文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加以引申在查阅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贸易和

18、劳动力关系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并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数据、图表等形式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研究。最后,采用规范分析4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观点做出检验。(2)研究对象的界定本文研究的是对外贸易,在文中有时简称为“贸易”。对外贸易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按贸易商品的移动方向可以分成进口贸易、出口贸易;2、按贸易的方式可以分成一般贸易、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等;3、按贸易的内容可以分成商品贸易也叫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4、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关系可以分成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由于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通常情况下是将贸易

19、商品划分成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此外,通常讲的对外贸易往往是指进出口贸易,因此本文又将商品贸易划分为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尽管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贸易中的商品贸易,但是由于近年来浙江省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逐渐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实证时将服务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另外,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是本文另一个研究对象。(3)相关概念和定义对外贸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商品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对外贸易仅指商品贸易,有时也被称为“进出口贸易”。而广义的对外贸易不仅包含

20、商品贸易还包含服务贸易。在本文中对外贸易是广义的,文中有时也简称“贸易”。进口贸易国外的商品和劳务输入本国的贸易形式。出口贸易国内的商品和劳务输出到国外的贸易形式。农村劳动力转移指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转出,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按转移方向进入农村非农业和进入城镇两个部分。所以把在农村非农业和城市中实现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加,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量。本文研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量,不包括二、三产业之间的转移,实证研究中将二、三产业合并视为非农产业。4规范分析是在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回答现实“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的目的。4122研究框架针

21、对上述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文安排五个章节加以论述第1章为引言,主要说明研究背景与意义、明确研究内容与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及整体框架,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第2章阐述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就业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为后面章节的分析奠定基础。第3章从不同角度反映贸易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各个产业就业需求量的影响、各种贸易方式以及进出口部门、国有和外资企业分别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方面的作用,在二元经济特征较为突出的背景下全面的分析了贸易对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的影响。第4章在定性分析后从产业角度出发对浙江省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

22、转移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并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第5章为政策建议,在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进一步通过对外贸易发展、政府政策以及劳动力市场调整来不断完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提出政策建议。13总结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中得到启示,结合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了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间的关系。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基础,从贸易角度提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对于目前社会上劳动力流动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状况,选择合理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做出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劳动力转移问题得

23、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但有关劳动力的准确测量始终是研究难点。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二是数据的搜集整理和计算没有明确的方法。另外,由于劳动力市场较为复杂,历年统计年鉴中也存在数据差异性,造成相关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或不全面的缺陷。对于服务贸易的数据统计,相关国际组织和权威部门也没有非常明确的细分指标。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的不断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深化,这方面的不足相信会逐渐被完善。52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依据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国内学术界近十几年来高度关注的热点领域。特别是中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虽然没有直接研究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献,但我们可以从贸易与就

24、业的相关文献得到启示。早前国内外领域出现了许多国际贸易与就业的文献,学者们已经得出结论贸易与就业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贸易模式或贸易战略的选择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就业结构及增长。本章将从有关贸易与就业的理论以及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中探索对外贸易对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依据。21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211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理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对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发展要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经济关系是二元经济,存在以现代方式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集中了大量资本的城市工业部门和缺乏资本但拥有大量

25、剩余劳动力的传统农业部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部门。刘易斯1955指出,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扩张又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低效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边际生产率趋近于零,使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缺乏劳动力的现代工业部门。现代工业部门通过利润再投资形成新的资本积累,从而进行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过程。当今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第一阶段。费景汉和拉尼斯1961进一步完善了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理论。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部门的转移,应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剩余增加为前

26、提,应该更关注城市现代部门和农村传统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形成了刘易斯费拉尼斯劳动力转移模型。该模型的政策含义在于,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农业传统部门和城市现代部门的结构差异,这种结构差异促使现代部门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增长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劳动力转移的拉动。同时,保持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平衡增长,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有效的保证了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1970建立了在不充分就业假定上的劳动力转移模6型。认为农业劳动力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距,还取决于城市的不充分就业状况,即存在失业率。当城市失业率升高时,即使城

27、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农村劳动力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托达罗模型在于探讨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失业问题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度相关性问题。他认为依靠城市工业化不可能解决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的就业概率问题。一方面,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对劳动力需求逐渐下降;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部门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概率就越大,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如果流入城市的预期收入高于农村就业的收入,人口就会向城市流动。结果是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越快,就业机会创造得越多,失业人口就越多。212关于贸易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理论关于贸易与就业的经典理论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

28、认为各国能够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充分利用国内生产要素,深化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理论H0S是国际贸易与就业关系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主要是以要素禀赋优势理论和生产要素均等化的趋势来解释国际贸易及贸易双方的就业效应。萨缪尔森认为国际贸易对国内就业的短期影响较大,而长期影响较小。短期贸易保护的确可以使国内某些产业增加产出和就业,而取消贸易保护会冲击某些产业减少国内就业。但劳动是具有较大弹性的生产要素,失业的劳动者可以从原来的产业或部门转移到别的产业或部门,特别是由于

29、出口拉动增长的行业和部门,也可以转移到许多新兴的行业或部门。国内对外贸易与就业的关注是从90年代开始的,最初只是从要素禀赋方面进行研究,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我国贸易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从我国国情出发,特别是后来把农民工问题纳入探讨范围。国内学者具体研究角度大致分为产业结构、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进出口部门以及企业类型等。具体而言,林毅夫1999认为,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依赖于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针对中国这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较长时期内坚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应是正确的贸易模式;熊伟1999、兰绍瑞2000等认为

30、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俞会新2001认为中国的出口导向率对工业就业的增加7有带动作用,进口渗透率的增加对工业就业变化影响不显著;刘杰2002认为工业对外贸易减少了我国工人的就业机会,但对外贸易的增加对不同部门的影响不同;周申、李春梅2006探讨了贸易结构的变动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认为19922003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就业结构的调整;裴长洪2009通过对20062008年出口数据分析,得出“十一五”期间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尤其是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高速增长状态有利于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与就业结构;王燕飞、蒲勇健2009利用19922006年农产品数据通过索罗模型及GRA

31、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结论。22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221贸易对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影响路径有关对外贸易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我是从对外贸易对就业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的。首先,贸易主要形式是出口和进口。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能够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一国进口与储蓄一样,对国民收入及整体就业情形有减少和抑制的作用。实际上,进口对就业的效应还要视具体情况而论。如果进口的是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或是高新技术设备等,进口对于国内就业不仅不会产生阻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促进就业结构的提升。其次,从长期

32、和动态角度,对外贸易可以刺激国内有效需求增加,促进消费,进而刺激本国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和就业量。如此循环往复,收入增加将会是出口增加的若干倍,国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费也会随之提高,就业量自然也会随着就业岗位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外贸乘数理论”5。外贸乘数原理更加确定了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通过扩大对外贸易来拉动就业的政策是可行的。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急需通过有效途径就业,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就可以为劳动力转移提供路径。222贸易对劳动力转移的间接影响路径同样,对外贸易对劳动力转移的间接影响路径也是从影响就业的路径分析。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方面展开首先,对外贸易通过影响国内产业和商品

33、结5外贸乘数理论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凯恩斯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它试图把对外贸易与就业理论联系起来,从增加就业,提高国民收入角度说明保护贸易的重要性。8构进而影响就业。一般情况下,一国会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出口和进口相应的产品。全球生产格局在跨国公司等组织机构的作用下会对国内的商品结构及就业结构产生影响一是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流到发展中国家,加快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部分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劳动密集部门和生产环节的转移,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其次,对外贸易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效应来影响就业。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参与国际贸易会获得知识、技

34、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6,最终使国家获益。通过对外贸易,我们可以引入先进的知识产权和外资,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从宏观和长期角度看,贸易会带来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率的提高,满足产品多样化需求,不断调整更新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而带动就业结构升级。6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影响。93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现状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中外学者做了研究,得到的共识是贸易的确能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整体增长。这对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峻的浙江省说,是调整政策非常有价值的理论

35、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外贸事业不断发展。(如图1)对外贸易占GDP比重已从1986年的865上升到2010年的6054,可见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促进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引擎。与此同时,省内城镇从业人数也逐年增长(如图2),1986年2001年,从业人数从4559万增加至6230万,年均增长1114万人,2002年至2010年城镇从业人数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17905万,是1986年从业人数的4倍。由图1图2的趋势可以看出,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城镇从业人数是同步增长的。605455768658941017116715571838193719932829273824892523242827

36、7737533937434152395918645969056884672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单位亿美元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单位进出口总额比重图11986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占GDP比重资料来源相关年份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来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年份人数万城镇从业人数图21

37、9862010年城镇从业人数变动资料来源相关年份浙江统计年鉴10浙江省同全国一样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发展阶段。但如果这种结构长期存在并且不断恶化,不仅会限制经济发展,而且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浙江省的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就要依赖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其中城乡就业问题,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就是关键。另外,就业部门分布不均衡、产业不均衡及劳动者素质等问题都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阻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至关重要,不能单纯依靠内部因素解决,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历年来对外贸易带动就业已经证明了是较为可行的选

38、择。在分析浙江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章从对外贸易的几个角度出发分别阐述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31进出口部门的影响早前国内外学者从进出口部门的角度已做了详细论述。包括俞会新、罗良文、杨玉华等在内的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出口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是增加效应,进口是减少效应,而且出口只有当期影响,进口则是延期影响。一国的出口会带动本国产业的兴旺从而促进就业的增长。出口贸易带动就业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贸易自由化的今天,进口是否也如传统理论所论证的那样,对就业只是阻碍作用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浙江省的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虽然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但高

39、新技术、大型设备等方面还需靠进口来平衡需求,这种进口属于资本品或者中间产品,不仅不会冲击就业,而且还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投资效应,推动就业结构升级。出口方面,除传统理论论证的积极影响外,还应注意加工贸易在转型升级中比重不断上升,也是目前拉动就业增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的强劲动力。由于其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太严格,所以吸纳了省内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出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促进效应显而易见,但进入21世纪以来,国企改革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程度加快,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出口的就业弹性大为降低,这就使我们开始反思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及人力资源结构。只有使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劳动者素质得

40、到提高,才能带动出口贸易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升级。1132产业结构的影响浙江省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表现为农村和城镇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分割。农产品和工业品分别是核算两大市场经济的主要指标,它们的进出口直接影响两大部门的生产,从而影响劳动力流动,并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工业化的深入发展,90年代起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也日益壮大,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321第一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浙江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具备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良好的农业产业环境,农产品品质优良,品种丰富多样。改革开向放30年,浙江农业基本完成了向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全方位转变

41、,出口量在全国一直位列前茅。但是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区域比较优势变动的原因,浙江主要农产品在全国的出口位次均下降,有的产品比重甚至大幅下降,原有的一些主要农产品,比如粮食、茶叶、油料等比较优势有所下降。与此相反,形成了一些新的优势农产品,如花卉苗木、药材、食用菌等。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与浙江不断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耕地和播种面积大幅下降,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减少,不断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并由此大大推动了浙江省城市化进程。农村从业人员减少表明了与农业生产的有关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全省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资源减少和

42、产量下降。现阶段浙江农产品还是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但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我们应看到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具有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局面。加上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不能将当地资源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使用,造成农民工安于现状,不去学习先进知识提高自己,从而更滞后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劳动力市场优化的进程。322第二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竞争力下降,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上升。由于政策及国际形势的好转,浙江的工业品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有力地改善了贸易结构,还大力促进了省内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工业制成品贸易增长迅速,成为浙江省

43、对外贸易的绝对主力。从表1)可看到,121986年以来,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相反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非农产品贸易额从1986年的572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2169亿美元,增长了300倍,比重由5243上升至9540,增加了429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工业领域不仅解决了大量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也一直扮演着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阵地的角色。全省工业就业人数从1986年的76513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81036万人,增长了136倍,占总就业的比重由3210上升为4979,上升了近17个百分点。可见,工业品的出口可以促进工业就业规模的扩大。表1浙江省初级产品

44、与工业制成品各自占出口总额比重(单位)年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年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198647752319992417601987398602200010190019883496512001849161989321679200270930199025271220035994119912177842004559451992210790200550950199319580520064495619941908102007389621995184818200836964199616283920093596519971488512010359651998233766资料来源相关年份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

45、算而来323第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90年代开始,伴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成熟,第三产业渐渐崛起。(图3)体现了从1986年到2010年浙江省三大产业的贡献率,明显看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总趋势是向上的,从2006年开始至今,一直保持在40以上。13图319862010年三大产业贡献率资料来源相关年份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而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发展,各方面配套设施日益健全,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商业服务的需求激增,极大地促进服务业繁荣。服务业的稳步增长推动了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2010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0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出口1217亿美元,进口7

46、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和228。“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66,比全国年均增幅高84个百分点。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依旧符合要素禀赋理论,以劳动密集型的旅游、建筑、运输、信息为服务出口四大支柱行业,四大行业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旅游、教育医疗、运输及其他商业服务是浙江服务贸易进口的四大主要行业,占进口总额的852。表219962010年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年份服务贸易额(亿美元)年份服务贸易额(亿美元)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199616132949020042193209542881997187215402200528452678552319984173827

47、9920065206229475001999500350850200787376298150352000551922145720088263678615049200158886914592009856971171560720021156140225592010121707900200702003135514622817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浙江篇、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14厅提供的数据旅游业仍为浙江服务出口最大的行业,货物贸易强劲复苏带动远洋运输业快速回暖。旅游业和运输业的大力发展给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就业市场,由于这些行业目前的技术含量及增值率较低,所以对从业人

48、员知识水平的限制也较低,从而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巨大的吸收空间。服务业是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就业状况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服务贸易的吸纳就业情况。(图4)显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上升,且第三产业人数在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增高,2008年已达到3421,占到了总就业人数的1/3以上。但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就业占总体就业的75以上,相比之下浙江省服务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还较低,可见服务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还有很大的吸纳空间。图419862010年我省第三产业就业情况资料来源相关年份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而来33贸易方式的影响浙江省进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

49、直占对外贸易的70以上。近年来,浙江省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渐被外国资本所利用,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也为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从(图5)可看出,加工贸易在目前的贸易结构方式中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浙江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按照要素禀赋原理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加工制造业中具有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矛盾突出。根据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浙江省内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383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7755万人,农村人口减少3118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95个百分点。近年来包括土改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使农村用地减少,农村剩余人口数量逐年上升,造成大批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加工贸易所需的工人技术水平较低,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农民工就加入了加工贸易的生产大军中,所以在发展加工贸易方面具有多角度的先决条件,使加工贸易为出口贸易做出贡献。图520062010年不同贸易方式增长情况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加工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和技术短缺对浙江省工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就业状况。但是分析加工贸易的具体结构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技术溢出效应差,对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要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