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合作风险及防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685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合作风险及防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合作风险及防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合作风险及防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合作风险及防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合作风险及防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合作风险及防范【摘要】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的逐渐深入,各种资金背景的担保公司纷纷进入融资担保市场并迅速发展壮大,银行与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风险逐渐显现。认真剖析风险产生的关键环节,未雨绸缪,既能更好地发挥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同时又能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这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合肥县域 15 家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担保金额以及担保放大倍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合肥县域银担合作的现状及风险情况,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 担保 风险 防范 一、引言 担保机构通过事前对中小企业或个人的资信水平进行调查,为其提供担保,帮助其

2、达到银行融资条件,弥补了中小企业或个人与银行间的信用空缺,有效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担保机构通过对被担保人实施反担保和专业监管,控制和缓释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有效分担了银行风险,有利于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良性合作;同时,担保机构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资本,有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但是,在担保机构的运作中也存在着资质不足、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2010 年 3 月,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规范整顿,限定未能在 2011 年 3 月 31 日前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应停止开展新的融资性担保业务。 2二、县域担保机构经营发展概况 目前合肥县域担保机构主要分为两种

3、类型,一类是以财政资金为主组建的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另一类主要是以民间资本入股组建的担保公司。自 2010 年规范整顿之后,以政府出资成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成为担保机构主力军。截至目前,县域内融资性担保公司有 15 家,从业人员 162 人,注册资本金为 13.74 亿元,总资产为 17.42 亿元,所有者权益为 13.94 亿元(见表 1) 。其经营状况体现在:一是担保机构的期限以短期担保为主,截至 2012 年 7 月,与县域金融机构合作的担保公司的贷款期限在一年及以内的有 2 笔,金额为 35 万元;半年至一年期限的有 7笔,金额为 980 万元;一年至三年期限的有 1184 笔,金额为

4、 325715 万元。二是担保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区域性中小企业和个人,以小型生产类企业和私营销售类等企业为主。三是担保服务情况:累计担保户数为 1085 家,累计担保金额为 351487 万元,其中为中小企业担保总户数为 820 户,金额为 312135 万元,占比 88.8%;为其他个人担保 265 户,金额为 39352 万元,占比 11.2%。 三、银行与县域担保机构合作现状 1、合作原则明确 从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以下简称“银担” )的合作情况来看,银担合作原则明确,即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在合作风险分摊上,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金融机构承担按其给予担保机构放大倍数的倒数,例给予担保基金

5、 5 倍的,承担 20%的风险,或给予担保基金 10 倍的,承担 10%的风险。二是按贷款利率定价体系标准确定,金融机构按无风险的贷款3利率作为基数,以其最高利率差作为权数,其浮动比例作为承担风险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第一种风险分摊方式运用较多,两种方式在不同的金融运行环境中均有灵活的一面。 2、合作规模不大 合肥县域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担保贷款余额为 33 亿元,占贷款的 6%,总体看,担保贷款规模较小,但是部分县域村镇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度较高,担保贷款规模占机构贷款的 50%以上。此外,担保品种单一,担保业务创新力度不够,承保贷款短期流动性特征明显,担保品种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鲜有项目

6、、技术改造之类的长期贷款担保,不利于充分发挥其融资担保服务职能,进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3、合作门槛提高 合肥县域担保公司的资金实力大多较为薄弱,担保资金规模普遍偏小,在一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较少。一些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目的是在获得利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因此对担保公司的资金规模要求较为苛刻,使多数担保公司达不到国有银行的合作准入门槛,截至目前,合肥县域总担保机构 15 家,其中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担保公司有 7 家,占比为 46.67%。可见,在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合作中担保机构处于相对被动、弱势的地位。 四、银行与县域担保机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担保资质不足 从合肥县域担保业

7、来看,担保机构平均担保放大倍数仅为 1.007 倍,仅有 5 家担保机构放大倍数超过 3 倍,担保放大倍数不足,导致担保机4构盈利能力较弱。此外,由于 2009 年取消了资本金起点限制,许多民营担保公司进入市场,使整个担保机构的平均资本金呈现不断萎缩的状态,有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仅为几千万,存在明显的资质不足、规模偏小问题,在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的过程中增加了自身风险,同时也将风险传导到了金融机构。 2、内部风险管控能力较弱 绝大多数担保公司虽然建立起法人治理机构,但是运作机制不完善,“一人独大”现象很难得到解决,存在少数决策者私自收取企业保证金,账面无法显示,给担保机构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真实度

8、造成很大的风险隐患。如合肥某县域一家担保公司总经理携保证金出走,对其合作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造成很大的风险隐患,也可能导致在保企业的恐慌,同时失去对其他担保公司的信任。特别像村镇银行这样的小型金融机构,本身规模较小,潜在风险较大。 3、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特别是财务信息不透明、自身抵押物不足,难以取得银行信任,不能获得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于是寻求担保机构担保;而担保机构存在注册资本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也难以获得银行的信任;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相互之间没有客观、真实的信息共享渠道,担保机

9、构对一般的中小企业也不敢轻易提供担保。 4、综合经营管理素质较低 合肥县域担保公司大多是在 2004年后陆续成立的,经营仅仅几年时间,缺乏经营管理经验,风险暴露尚5不充分。此外,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员未受过专门的金融和担保业务训练,对风险认识不足,管理能力较低。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对申请担保的企业无法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导致盲目担保、随意担保,存在较大的银担合作风险。 五、相关建议 1、银行方面 一是严格控制担保机构的合作准入门槛。首先,要严格审核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对虚假验资和放纵洗钱行为的要严惩,在全行业进行通报批评。其次,对于贷款业务的开展,金融机构要做好合作准入的事前调

10、查工作,充分了解担保机构的基本情况,做好每笔担保业务的贷前调查工作,要求借款人给担保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反担保物。二是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高和担保机构合作的认识,有效发挥担保机构作用,认真选择合作担保机构,有利于拓展金融机构分散风险,拓展客户。三是加大风险防范意识。金融机构应适当放大担保倍数,可综合考虑企业信用状况和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并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担保机构评级结果,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公司适当放大担保倍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投放,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担保机构方面 一是扩大规模,自身“强筋健骨” 。按照“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合理分担担保风险”的原则,合理规范

11、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担保行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的资本补充机制,以提高担保公司的资金实力和经营灵活性。二是开展不同合作方式,扩大业务范围。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基6础上创新担保方式,扩大合作银行范围。三是严格业务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针对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担保公司应建立严密规范的内部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度。同时,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的选择、反担保、后续管理等工作,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员工整体素质。要求新设担保机构高层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具有相应专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同时聘请外部机构加大对担保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3、监管机构方面 一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信

12、用制度和外部评价机制,定期公布信用评价结果。由于担保机构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所以政府应大力推进信用建设,逐步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形成企业守信褒扬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依据,减少调查成本。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担保机构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鉴于担保机构在运营中存在高风险、低收益、 “造血功能”不足等现实问题,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一次性财政划拨和担保公司的微薄盈利是远远不够的,要保证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就需要政府建立一个稳固的风险资金补偿机制,通过定期投入、定期拨付,为广大担保机构输入源源不断的补充资金。 【参考文献】 1 李书慧、毛若洁: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风险

13、及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经营管理,2011(6). 2 刘计策: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以徐州市为例J.征信,2010(2). 73 侯冬梅、梁士旗: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模式与风险探讨J.时代金融,2011(6). 4 黄燕君、郑小胡:论担保公司的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纵横,2004(11). 5 施红兵:包商银行微贷项目的发展与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4). 6 杨均伟、徐正君、赵君等:三种小额贷款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上海金融,2010(9). 7 王耀发:商业银行发展微小贷款业务的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观察,2011(9). 8 彭凯、向宇: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J.银行管理,2010(6). 9 张玲、宰红玲、乔中秋:新政策背景下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1(8). (责任编辑:胡婉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