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860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综述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结构调整的战略难题。中国应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及规避主要措施有哪些。本文对国内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规避措施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原因分析 规避措施 2006 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先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概念。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中国 2010 年人均 GDP 达到了 4682 美元,不少人评论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

2、国家。但严格地说,一个国家是不是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不能简单地以货币表现的收入水平为根据,应该考察大多数劳动力的再生产状态。中等收入国家准确的含义应该是,大多数劳动力都能够维持可持续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阶段。而目前我国还处于低收入阶段,全国还有4000 多万贫困人口,原始积累还没有最终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存在距离。正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指出的:如果认为中国现在就要跨入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可以说为时过早。 不管是否我国已进入还是未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凡事做到未雨绸缪。综观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笔者对我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2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梳理。下面分别就这两方面进

3、行研究综述: 一、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1.创新力偏弱 创新可以归纳为很多方面,但粗略的说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高收入国家,技术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技术创新的贡献率达 70%,而中国还不到 40%。技术创新弱使内需不足,难以发现新的投资机会,难以有创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从而使有效投资的机会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外溢效应”实现产业技术大幅提升。但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缩小,加之西方国家严格控制向我国出口技术,使得我国引进技术的难度不断加大。而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受到人力资本条件和体制机制制约,短期内难以大

4、幅提升。 目前制约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中国制造业产值总量规模占全球的 14%,而研发投入仅占世界 0.3%;二是缺乏高端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数量相对较低。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远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动力不足。 2.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1978 年,中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仅为 0.30,在国际上属于较低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目前基尼系数达到 0.46 左右,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 0.40 的警戒线水平。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统计数

5、据表明,中国城乡居民3收入比在 1978 年为 2.571,在 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改革后曾一度缩小,但 90 年代后又不断扩大,近年来一直维持在 31 左右,2010 年达3.23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的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进去,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要更大。收入差距过大虽不是用来判断是否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但它加剧了不平衡,导致的社会问题很可能引发一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同人群间收入差距的鸿沟加宽,马太效应愈加明显。财富向资本集中,收入分配向高收入者倾斜,普通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钱包鼓得很慢,这种差距在通胀状况下更显分明。 3.城市化与

6、工业化发展不协调 城镇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从第三产业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既有总量不足问题,又存在严重结构性矛盾。从总量看,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下,农民难以进城落户,使得人口无法在城镇实现有效集聚,当城镇人口不能集聚到一定规模时,服务业需求总量就上不去,由此导致服务业发展缺乏需求空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 70%,而我国真实的城市化率只有 40%。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城市化率如果不超过 60%、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达到60%以上,是难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 (服务业的发展和国外的比较)从内部结构看,由于制造业两头在外,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量延伸到

7、国外,又造成国内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此外,中国服务业产品创4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和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支撑产业结构转换。 4.金融体系脆弱 中国金融业管制过多,发育不足,存在着众多的经营性风险甚至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第一,中国的银行主要是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参与度不够。银行主要贷款给国有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二,利率体制僵化,市场形成利率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确定的贷款基准利率水平远低于实际的市场均衡利率。这种利率机制的扭曲,不仅造成资源的

8、错配,而且导致地下金融“高利贷”泛滥。第三,中国存贷款利率差过大,达 3 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一般只有 1 个百分点左右。其实质是损害储户的利益来补贴银行等金融机构。第四,由于涉外经济体制和汇率形成机制不顺,客观上造成了通过出口大量低附加值产品获得经常项目顺差,通过优惠引资政策形成资本项目顺差,而所积累的外汇储备又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等低收益产品,这意味着一方面以高成本输入资本,另一方面以低收益输出资本,实际上是从资本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遭受了双重损失。第五,由于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人民币购买外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金融监管机构

9、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职能错位的问题,金融监管部门过多干预金融决策过程,既导致金融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又造成金融监管失当或不力。 5.三高产业比重过大,要素成本上升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在低劳动成本、低土地价格、低资源价格、5低污染成本、低汇率作用下,产业结构提前、过度进行资本深化,导致经济增长过度地依赖高资本投入、高物耗、高能耗,是一种典型的高投入式、外延型增长方式。以能源消费为例,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全国能源消费量从 14.55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 32.5 亿标准煤,增长了 123.3%,其中工业耗能由 10.38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 21.92 亿吨,增长了 111.2%。由

10、于高投入、高物耗、高能耗,直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福利为代价。目前,中国高投入、高物耗、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矛盾是,产业增长形成的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形成的污染向大多数人扩散。 6.需求不足,尤其是内需不足 分配失衡制约着消费能力,居民消费较难扩大,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任何一个高收入国家都是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导的消费型社会。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中产阶层占全社会家庭总数的比重都在 70%以上。而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仅为23%左右。在我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收入主体结构中,天平不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政府和企业在获得高收入增长的条件下

11、,将较多资金用于投资。这种“高投资、低消费” ,靠投资拉动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我国经济的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2001 年至 2010 年,我国投资率从 36.5%上升到 48.6%,消费率则从 61.4%下降到 47.4%,其中居民消费率从 45.3%降到 33.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70%左右的水平,甚至低于“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印度。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战略,鼓励增加高技术产6品出口;越南、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利用比我更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加快向美欧等市场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过度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结构正遭受美欧的挤压和新兴经济

12、体的挤压,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加大了我国走近“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 二、如何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 1.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 要想改变国际分工地位,向产业链的价值高端发展,就必须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在经济体制方面,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加快市场化竞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秩序,在这个过程当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培育的重要方面。 此外,制度创新一旦落后,也将阻碍技术创新的进程。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日本和韩国等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纷纷通过资助大学里的基础研究

13、、对新发明授予专利、以及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好处,补贴单个企业的研发活动。 2.改善收入分配方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建立“橄榄型”社会,壮大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市场消费的主体,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我国应加快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减少政府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增加居民收入份额,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 3.加快城镇化进程 7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 70%。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 ,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了 6.91 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1.27%(包括未落户城镇的农民工) ,但真实的城市化率只有 40%。因此,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很大增长空间。首先,

14、要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要消化过多的工业产能,就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其二,要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也需要农民进城集聚。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对扩大内需会产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农民转市民能带来巨量消费,另一方面会对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带来巨大需求。其三,中国城镇化的重点应该是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强和完善这些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其人口承载能力,增加对农民的吸引力;同时要通过制度革新来解决农民落户城市难的问题。 4.金融改革 处理好金融改革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以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

15、慎管理制度框架为重点,完善金融调控和监管体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各类中小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5.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的作用。先要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因为产权不清往往导致过多占用资源、8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盲目增长等行为滋生。只有强化了产权约束,才能保障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加大对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的投入力度,力求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鼓励民

16、营经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节能、环保、低碳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扩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彻底改变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让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建立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弱化 GDP 增速在考核中的地位,促进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6.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逐步限制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政府的根本职就是服务,政府不是企业,政府官员也不是企业家,政府广泛介入经济活动必将使经济增长付出更高的代价,而多付出的代价就是社会多付出的资源。因此政府管住自身行为,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比什么都重。 参考文献: 1、http:/ 2马常基.

17、“中等收入陷阱”会与中国结缘吗.金融经济,2011, (21). 3肖国忠.三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详解“中等收入陷阱”.法制与经济(上) ,2011, (09). 94王一鸣.“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和原因分析.学习时报,2011. 5王森.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金融博览,2011, (12). 6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改革,2011, (10). 7马晓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改革,2011, (11). 8蔡?.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 (1). 9田雪原.“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城市化视角.理论学习,2011, (7). 10胡鞍钢.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商周刊,2010, (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