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企取道荷兰辐射欧洲一场秋雨过后,荷兰阿姆斯特丹都市圈的阿姆斯特芬显得格外静谧,而坐落于此的华为企业业务西欧展厅却异常热闹。客户、访者聚集在讲解员的周围,咨询着各自关心的问题,整个展厅人声鼎沸。 这座展厅展示了华为一系列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企业 ICT各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包括企业网络、企业无线、数据中心、云计算以及统一通信与协作。 这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正在荷兰站稳脚跟,吹响进军西欧的号角。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荷兰,将其作为辐射欧洲的据点。 370 多家中企落户荷兰 荷兰作为欧洲的核心枢纽,其优良的地理位置、前沿的科技水平、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
2、先进的物流体系、开放的投资政策吸引了海外投资者的目光。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首相在 2013 年 11 月访华时对媒体表示,从战略上看,荷兰地处欧洲的经济中心地带;这一地带从英国南部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北部,其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欧洲的 60%;以荷兰为中心,半径500 公里范围内有 1.6 亿欧洲消费者。这些都表明了荷兰在地势上辐射范围广。荷兰还是通往这一中心地带最重要的物流通道,中国到西欧市场的近 40%的出口都要经由欧洲最大的海港荷兰的鹿特丹。同样,阿姆斯特2丹国际机场也是中国对欧洲出口的主要货运枢纽之一。 吕特表示,近年来,中荷两国地方间的交流和往来明显加强。从行业类型看,中国对荷投资除贸易类
3、以外,还涉及运输、电信、电子、保险、商检、法律、IT 等领域;对于期待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寻求发展的公司来说,荷兰也是欧盟国家中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中荷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增长。荷兰已经成为中国产品进军欧洲市场的主要物流门户,而今又成为中国企业开设欧洲销售、配送或财务总部的热门之选。 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Guv Wittich)透露,荷兰现有 370 多家中国企业,是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在欧洲的第三大目的地。2012 年,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办公室协助了近 30 家中国企业在荷兰建立欧洲配送中心、欧洲营销销售公司、研发中心以及欧洲总部。中国是荷兰第二大外商投资来源
4、国,仅次于美国。 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中荷双边贸易总额达 676.1 亿美元。双边投资合作地位显著提升,特别是中国对荷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 年中国对荷投资达到 4.4 亿美元。截至 2013 年 9 月底,中国累计对荷投资达 13 亿美元。 民企成急先锋 在荷投资的中企主要有两种类型:国企投资和私企投资,投资类型包括着手全新投资项目,或是设立合资企业,亦或是发起收购业务。虽然在荷投资活动中,国企仍占多数,但民营企业正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3比亚迪(BYD)就将其欧洲总部放在了荷兰鹿特丹,近年来更是动作频频。2013 年 7 月,比亚迪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史基浦国际机场举行签约
5、仪式,向其出口 35 辆电动车组成的摆渡车队,为乘客提供往返于远机位和候机楼之间的运送服务。该车队将于 2014 年 7 月投入运营。这是继之前比亚迪中标的荷兰斯希蒙尼克岛项目顺利交付运营后,再次获得标书中的全部订单。 目前欧洲所有的机场都面临着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压力,而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的领先地位,在同行业内无疑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 比亚迪的电动车搭载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铁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目前在多地已有布局。在荷兰斯希蒙尼克岛,其纯电动大巴已顺利运曹数月,累计里程超过 1 万 5 千公里,平均耗电量小于 1.3 度/公里。 “我们还在其他欧洲多个主要城市开展试运营项目,如马德里、巴塞罗那
6、、布达佩斯、华沙等,根据客户反馈调整产品,因地制宜,更多地雇佣当地雇员,积极参加当地车展,目前我们还在西欧各地推动 e6 纯电动出租车、纯电动大巴、纯电动叉车等。 ”比亚迪欧洲总部市场和公关经理彭莹莹告诉中国对外贸易记者。 对于华为,西欧也已成为其重要市场。进入西欧企业市场三年多来,华为在西欧的渠道合作伙伴增长了一倍多,增长势头可谓迅猛,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以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 ICT 产品和解决方案,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云存储(UDS)应用于全球最大的核子研究所一欧洲核子中心(CERN) ,帮助其应对海量数据的挑战;eLTE 解决方案应用于挪4威 tampnet 海上油田
7、,帮助进行实时大数据传送;企业网络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欧洲各国的医院、学校、企业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 ,其中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已经被欧洲两个著名足球俱乐部一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流浪者和德国的多特蒙德选用,为其球场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此外,华为还和欧洲的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共同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并购渐成趋势 荷兰有着丰富的消费者市场资源、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稳固的基础设施、技术熟练的劳动力以及适合公司发展的环境,使其成为企业并购的热门之地。 荷兰中央统计局的数据称,荷兰企业并购案从 2009 年的 2400 件增加至 2012 年的逾 4600 件,三年内接近翻番。其中大部
8、分被并购企业是中小企业。收购方中仅 2%为大型企业,其余也都是中小企业。2009 年以来荷兰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很多企业为避免破产选择被并购。 中国企业选择了适时“出击” 。2012 年 11 月,国内领先的抛丸机械、金属磨料、耐磨配件及防腐蚀新材料专业生产商山东开泰集团与荷兰Airblast B.V 公司完成股权交割。山东开泰集团以 1475 万美元收购后者100%股权,并借此扩大海外市场,增强在海洋和表面处理行业喷砂设备的研发和设计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2011 年,四维图新以 6164 万元人民币,折合 700 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荷兰 Mapscape 公司 100%股权,后者主要面向
9、欧洲的汽车行业市场,提供导航软件产品、导航解决方案和地图编译服务等。 该公司一名经5理对记者介绍,收购之前对于 Mapscape 做了广泛的调研及战略价值分析:Mapscapae 具有丰富的导航系统软件研发和维护经验,是欧洲下一代导航数据标准格式 NDS 组织的主要成员以及相关技术研发的重要承担者。其主要客户包括奥迪、宝马、大众等全球顶级的汽车厂商,以及NAVTEQ、TeleAtlas 等地图厂商。 该公司的日益扩张也使得收购“水到渠成” 。 “借助 Mapscape 的技术优势和研发人员,四维图新将建立和掌握完整的技术路线;缩短产品的生产和更新周期,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帮助公司向产业链纵向延
10、伸,进入地图编译领域,获取新的收入来源;强化与德国汽车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强国际化运营经验。 ”该经理说。机遇仍待“主动出击” 吕特在访华时表示,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蕴含着很多机会,荷兰大力倡导自由贸易和投资。荷兰企业和机构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拥有创新解决方案,两国在这些领域已开展了大量合作。在水资源管理、物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等其他领域,中荷两国的经济合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仅以 ICT(信息通讯技术)为例,荷兰良好的产业氛围成为 ICT 企业竞相追逐的舞台。2012 年阿姆斯特丹都市圈的新外资企业分布的前三领域便是 ICT 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
11、。 阿姆斯特丹投资局中国处主管潘文山对记者介绍,荷兰拥有全球领先的 ICT 市场,尤以阿姆斯特丹都市圈为最。福布斯全球企业 2000 强的ICT 企业 60%已经在阿姆斯特丹设有子公司。阿姆斯特丹互联网交换中心(AMS-IX)是世界最大互联网交换中心之一。国际电讯联盟(ITU)20126年发布的年报显示,荷兰名列 2012 年世界最先进 ICT 经济第六位。这也是华为将荷兰视为重要一站并在此设立西欧展厅的原因。 虽然机遇无限,但中资企业在荷兰仍然遇到了种种挑战。 “受欧洲经济危机影响,航运业也受到影响,目前竞争很激烈。 ”中国海运(荷兰)代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东彬告诉本刊记者。 “对此,我们
12、正在不断转型升级,如围绕主业、发挥自我航线优势、调整揽货结构、拓展新兴业务等。 ” 该公司为中国海运与 RovalBurger Group 于 1999 年成立的合资公司。经过战略调整,该公司当地员工人数从 10 名增至目前的 46 名,业务也从单一的港到港服务拓展到门到门的服务,服务区域从以远东为主完成向各大洲的覆盖。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调整思路,主动出击,要放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思路,变 fishing(钓鱼)为 hunting(狩猎)和tracing(追击) 。 ”龚东彬说。 安永基于广泛调查发布了对于中企投资荷兰的报告,报告指出中企在荷兰投资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
13、的建议。 中企在荷面临的主要挑战 1.商业文化差异 中荷商业文化差异在诸多方面都有所反映。荷兰商人更有组织性,更正式;中国商人更随意,也更重视与顾客发展关系。在中国,合作双方的业务多数强调第一印象以及为维护客户心目中的形象而做出的后续努力,而在荷兰,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很正式,很有规律。这种差异7成为初次来荷经商的中国投资者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2.语言障碍 中国商人在荷兰遇到的另一个严峻的挑战是语言障碍。尽管荷兰人普遍讲多国语言,中国商人仍发现通常用荷兰语起草的官方文件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多数荷兰政府网站和公司文件都使用荷兰语,对此,中国商人表示他们得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翻译和理解这些资料。
14、3.移民流程 中国人发现荷兰的移民和签证流程漫长而复杂。 4.税务和法律规定 荷兰和中国的税务及法律规定差异很大,投资者们经常发现他们需花费很多时间和资源来解决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多数中国投资者并未完全了解荷兰的税务规定,也不了解他们可以享受到的减免优惠政策。5.中国产品的可信度 中企面对的另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让全球市场接受他们的产品。虽然这个问题不只在荷兰存在,但是在一些欧洲国家,人们仍然认为中国产品质量低劣,可事实却是多数优质的耐用消费品和电子设备都是在中国组装或加工的。 6.荷兰创设公司的行政流程 一些中国投资者认为荷兰创设公司的行政流程非常冗长。不熟悉流程以及其他因素会使中国投资者与
15、荷兰官员交流时遇到的各种挑战。 7.荷兰劳务问题 8中荷两国的劳务法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使在荷中国投资者遇到各种挑战。中国雇员在荷兰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劳务问题是了解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规则和礼仪。 应对这些挑战的建议充分准备 1、主要问题 在来荷兰投资之前,多数中企不知道他们要面对的差异,或对此知之甚少。考虑在国外开设公司时,他们更关注短期问题。这种短视行为充分体现在最初制定的过于简化的税务计划中。多数中企并未彻底了解荷兰和欧洲市场。此外,多数企业表示他们对荷兰的商业规定,了解得不是很详细,也不是太熟悉荷兰的税务,法律,金融,人力资源和移民事务。因此,他们认为在一个新国家开展业务的必要步骤非常复杂。
16、在向荷兰和欧洲市场渗透时,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策略的重要性被低估了。2、建议 在当地外部专业顾问的协助下,制定有力的扩展计划。荷兰的商业规则,税务,法律,金融,人力资源,劳务法和移民事务等方面与中国的有所不同,不过经过充分准备和求助,这种复杂性是可以克服的。投资前,先实施市场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以便了解市场情况。利用荷兰政府机构提供的实地考察机会了解那里的地理特征,正确选址。将税务规划视作一个持续的过程,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了解法律结构和税务规定,同时向税务顾问征询意见。 顺利融合 91、主要问题 中荷两国之间在文化,语言和商业环境上显然存在很多差异。在人力资源领域同时出现了文化和法律问题,雇员的聘
17、用,保留和解雇等人力资源事务都遇到了挑战。另一个问题是语言障碍。尽管荷兰这个国家以思想开放闻名于世,且有很多人讲英语,可是荷兰政府的官方工作语言却是荷兰语,这常常导致政府行动迟缓,或者有时根本就没有做出反馈。税务问题的处理只是采取权宜之计,没有做到持续关注,因此危机会定时出现,也会招致处罚。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投资者对国际和当地市场缺乏了解。 2、建议 千方百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创建网络,随时了解和更新监管法规的任何变化。加入“全荷兰中资企业协会”等与荷兰政府密切合作的组织。中企可以通过雇佣当地雇员,聘请经验丰富的顾问,或联系荷兰当局应对荷兰行政负担。另一条建议是为适应荷兰市场,中企应更加了解双
18、方做事方法的差异,正所谓“入乡随俗” 。融入当地商界,邀请当地人员和专家加入您的团队。雇佣当地人员,如有可能最好是双语人员,或者能讲三种语言的当地人员,这是跨越语言障碍的最有效方法。为了回避税务和法律风险,也为了免遭罚金处罚,要定期聘请外部供应商。向海外派遣中国员工时,建议选取那些国际视野宽阔,有全球意识的人。 及时适应市场(产品和服务) 1、主要问题 中企认为荷兰和欧洲顾客不会自然而然地将“中国制造”和“优质”10联系在一起,这种情况影响了企业的商业成功。有时,企业需要改进产品以便适应本地标准和要求,要在新市场铸造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需要巨大的投入。相当多的中企提到最初他们将欧盟视为一个市场,并未发现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种种差异。 2、建议 建议中企要有开放的视野,使产品和销售沟通适应新市场的要求。采用试用方法可能对中企很有益处。在口碑营销时,可以利用其他欧洲顾客的褒奖。在运输时,确保货物质量可靠可以防止货物被遣返或遭拒。向荷兰顾问咨询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建议有助于中企将产品成功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