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882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良好的疗效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也逐渐形成了可观的国际市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有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40 多亿人在应用着中国的中医药,特别是针灸和推拿。中国加入 WTO 后,中医药日益走向世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这使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价值逐渐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然而,目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十八大代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很好的重要载体,但翻译是

2、个拦路虎 。”因此,要真正做到中医药全面对外交流,实现中医药完全走向世界,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切实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进程。 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翻译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在中医药专用名词、中医药产品说明书、中医药商标、中医药广告等方面翻译上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进程。 (一)中医药专用名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专用名词的翻译大多直接借用西医现成的术语翻译法。但中医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一个医学体系,有着许多独特的概念及疗法。2如果照搬西医术语去翻译,一方面容易造成误解,如“white patch wind”(白癜风)

3、、 “wind fire eye”(风火眼)这两种疾病被译成西医名称中的“vitiligo”和“acute conjunctivitis”,尽管两种疾病中西医的症状是相似的,但如果照此翻译,就不符合中医对发病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完全照搬西医的术语不能准确表达中医的概念,如“fearful throbbing (心悸) ,它的西医名称为“heart palpitation”,而在中医理论中,心悸又被划分为“惊悸、怔忡” ,仅用“heart palpitation”是无法准确表达中医里面“心悸”概念的。 (二)中医药产品说明书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产品说明书作为指导使用者合理用药的依据,其翻译的

4、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产品能否拓宽国际市场,真正走向世界。中医药产品说明书翻译过程中往往按照中文的字面意思或用其他学科术语直接将药品成份译成英文,如“Processed Radix Ginseng”(红参)被译成“Red Gin seng”; “新雪颗粒”药品说明书中“Gypsum Fibrosum”(石膏)被译成“Calcite” (地质学名词“方解石” ) ;此外,中医药产品要开拓海外市场,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外人士的使用规范。中医药产品说明书应包括 Composition (成分) 、Action (药理作用) 、Indication (适应症) 、Administration (用法) 、D

5、osage (用量) 、Contraindication (禁忌) 、Packaging (包装) 、Date of Production (生产日期) 、Date of Expiry (失效日期)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国外使用者所接受认可。 (三)中医药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3中医药作为商品推向国际市场过程中,中医药产品商标品牌名称的翻译至关重要。中医药商品在翻译成英语商品名称时,应该以通俗易懂为原则,从而拉近产品和国外消费者的距离,增强他们对这种商标品牌的亲和力。可根据药物功效采用直译法,如“Lung Heat Expelling Powder”(泻白散) 、 “Pill for Invig

6、orating Kidney Energy”(肾气丸)、 “Spleenwarming Decoction”(温脾汤)等,这样翻译使商品简洁易记,符合商标的主要功能。但是有时直译会使外国人产生误解,如“Baihu Decoction”(白虎汤)本是一副清热剂,被译为“White Tiger Decoction”,会使动物保护意识强烈的外国人误认为这种药是用白虎的骨头熬制而成的,他们就难以接受这种药品了。因此,在翻译中医药商标名称时应该首先考虑意译,因为意译能够更充分地体现中医药商品的内涵和文化气氛。 (四)中医药广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产品在做广告时常用的广告语是“补” 、 “利” 、 “

7、生”等,在翻译时容易发生如下错误:不顾中西医术语所载概念不同,一律生搬硬套,造成误译,如“wasting-thirst” (消渴)错译成“diabetes” ;“diabetes”在西医中是“糖尿病” ,而中医中的“消渴” ,分为上、中、下三消,从广告效应角度来讲, “消渴”可直译成“wasting-thirst” ;以不成熟的中西医理论指导术语翻译,造成中医西化,如“reinforcing male hormone”(壮阳)错译成“increasing male hormone”。其实,专指补阳的时候,最好用“reinforcing,invigorating,strengthening”这样

8、的词。 4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 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翻译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中医药交流的纽带。但由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专门的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奇缺、东西方医学与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导致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问题特别突出,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导致翻译标准化缺失。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理论体系。中医语言与哲学用语的融合,一方面固然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又导致了中医翻译标准化的缺失。大量带有哲学色彩的名词术语如“阴阳、五行、精、气、神”等在译成英语时容易导致歧义。

9、如“wuxing” (五行)在中国哲学中的理解是“木、火、水、金、土”五种物质形态,被译成“five elements”。但在中医学中“五行”不仅代表物质形态,更讲究“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过程。 “five elements”无法准确表达中医“五行”的内涵;又如“qi” (气)是中医学中最常见的词条之一,很多人译成“energy”,但是, “energy”的英文意思是“能量” 。中医既有功能之“气” ,也有物质之“气” ,统一音译为“qi”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专门的中医翻译人才奇缺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中医药翻译工作者主要由不具备中医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或是懂英语但缺乏翻译技巧的

10、中医医生组成。在实际中医药翻译活动中,他们往往借助诸如汉英中医辞典,再加上自已的理解和习惯去翻译。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医翻译过程中标准化缺失,甚至闹5出了一些笑话。如“Gongsun” (公孙)是人体的一个穴位名称,一些人将其译为“爷爷和孙子” ;又如“severe and migratory arthralgia”(白虎历节)本指四肢关节走痛,痛不可忍,即痛风,被译为“白色的老虎在奔跑” ;如“gynecologist” (带下医)本指妇科医生,被译为“躲在裙带下的医生” 。因此,中医药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翻译知识,而且必须掌握一些中医中药的基础知识。 (三)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的差异 中医与

11、西医是处在两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医学科学,有其各自的理论基础。中医是以阴阳五行等抽象概念为思维,西医是以解剖、细胞、组织等进行具体分析为思维,两者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医是一门完整的科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风格,只有尊重和保持语言特色和风格,才能进一步得以发扬光大。失去其语言特点,就失去了中医独特的内涵。如“Shixiao Powder”(失笑散) ,本指“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病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 ,故名“失笑散” 。 这里的“失”不是“失去” ,而是“得到”的意思。但“失笑散”通常被译为“Powder For

12、lost smile” ,这种译文就与原文内涵完全相反。 (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西方人士而言,传统中医药学是一种异质文化。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引起文化禁忌和误解。因此,在中医药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切忌使用有文化禁忌的词语来翻译中医。如“Powder of Two Well-matched Drugs”(二妙散)被错译成“Two 6Wonderful Drugs Powder”,会使外国人容易理解为“二种奇妙的药物” 。其实“二妙散”是由黄柏、苍术两种药组成,这里的“妙”字是指这两种药搭配起来所产生的绝妙效果,并不是指这两种本身有多么奇妙。又如“wujl Baif

13、eng pill”(乌鸡白凤丸)在许多字典里被直译为“black cock and white phoenix pill”,这就触到了西方的文化禁忌。因为在西方国家,对于如“cock,Piss,shit,fuck,tits”等词是严格禁止使用的,这被认为是西方社会遵循的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准则。再如“黄帝内经”被译为“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这就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不了解的结果,黄帝是人名不是“皇帝” ,也不是黄色,内经不是内科,而是一部书的卷。因此,中医药翻译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

14、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对东西方文化背景均有一定的了解。三、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对策 长期以来,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问题及障碍使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翻译理论指导体系,缺乏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迫切需要探索研究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对策,用以指导中医药翻译实践、理论传播和成果推广,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加深文化趋同,克服文化差异障碍 充分了解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在中医药英语翻译中非常重要。如果忽视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仅从中医本身或仅以教材上给出的翻译作解释,7往往不够全面、准确。如果忽视东方的文化

15、背景,又不能弄清中医术语、体系的来龙去脉。因此,从文化传输角度来看,中医药翻译应以东西方文化趋同作为衡量标准。所谓文化趋同即东西方文化特征相互覆盖的部分。中医英译应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从中医理论的起源、特色、英汉语言差异和翻译理论规律中,寻求这种文化趋同,力求中医译文的统一规范。译者可以借用西医的某些术语来翻译相同相近的中医概念,如疾病名称和解剖名称。中医的药物剂型有些与西医相同或相近,如丸、散、片等,可译作 pill, powder, tablet 等。但更多的却属中医特有,在西医上没有对应概念,如汤、饮、丹等,这些中医特有剂型可以统一翻译。如将“汤”译作“decoctio

16、n” ;“丹“译作“boluso”;“饮” 译作“decoction” 。 (二)确立中医药翻译的原则,统一翻译标准化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要使中医药更多地被外国人所理解认可,中医药理论基本术语英译的统非常必要。近年来,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研究虽然发展较快,但主要集中于对翻译方法问题的研究。其实,翻译方法属于语言文化交流与沟通领域的表层问题,确立正确的翻译指导原则才是实现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根本问题。中医药翻译应采用“简洁明了、保持特色、互通有无”的原则。 “简洁明了”就是中医译语也应力求简洁,要用常用词语来翻译以保持本意。 “保持特色”就是要求在中医翻译中保持中医特色,译出纯正中医的味道,而没有

17、必要过分拘泥于中医的美妙修辞和行文方式。对于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术语最好采用音译法。如 “气” 、 “阴阳” 、 “气功” 、 “推拿”等;“互通有无”就是中医英译中8可把中医术语转换成相应的西医名词。如“Heart liver Soleen Lung Kidney”(心、肝、脾、肺、肾) 、 “headache and vertigo”(头晕目眩) 、“vexation and palpitation”(心悸心烦) 、 “insomnia and poor memory”(失眠健忘)等。 (三)建立中医药翻译语料库,形成统一的中医翻译理论 目前中医药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中

18、医翻译理论对目前的翻译实践进行指导。因此,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中医药翻译语料库,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灸、临床各科等基本词条,对中医术语的英译进行规范,从而形成统一的中医药翻译理论具有其现实意义。语料库的建立可以通过研究西医英语的特点来规范中医术语的表达。 (四)加强中医药专门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与中西医学理论的差异,导致中医药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医药理论和英语,还必须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实现中医药翻译的标准化,加强中医药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举措。这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如提高中医药翻译人才的业务素质,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普及基本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翻译技巧;扩大中医药翻译人才的队伍。鼓励中西医药界各个领域的学者、医师加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专门培养既懂中医药知识又具备一定翻译水平的医学英语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