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述评【摘要】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全社会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又可增加就业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就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经济增长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进行述评,藉此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述评 一、引言 估计和评价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多数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全社会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增长又可增加就业进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将对农业剩余劳动
2、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进行述评,藉此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一些学者从理论上推导并测算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张保法(1997)把结构变动因素纳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方程,将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分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和,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二部分是资本和劳动投入在各行业所占比例的不同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第三部分是各行业的产出占总产出比例的变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第二、三2部分分别从要素投人和产出的角度,说明了经济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就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胡永泰(1998)利用柯布道格
3、拉斯生产函数,将 GDP 增长分解为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然后再将 TFP 的增长又分为劳动再配置效应和净 TFP增长,依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得出:劳动力再配置提高了 GDP 增长率,使之在 1979-1993 年增长了 0.9%-1.3%,占 TFP 增长的 37%-54%。蔡?和王德文(1999)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做出了较全面的解析,它将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未被解释部分,未被解释部分又分解为劳动力配置效应和技术进步,通过测算得到:1982-1997 年,中国经济 8.01%的平均增长率中劳动力配置效应达 1.62%,贡
4、献份额为 20.23%。潘文卿(1999)首先将总产出增长率分解为劳动力增长率、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以及它们两者的乘积,然后再将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分为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数和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由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减去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数得出。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得出:总体来看,1979-1997年,中国 GDP 年均递增 9.8%,总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 6.7%,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为 1.6%,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 GDP 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23.4%、15.9%。潘文卿(2001)利用同一测算方法得出:1979-1999 年,在 9.59%的 GDP 增长率中,总劳动
5、生产率年均递增 6.68%,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为 1.69%,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 GDP 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19.92%、13.89%。徐现祥和舒元(2001)在总结劳动结构效应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潘文卿(1999)二部门测算法推广为 N 部门劳动结构效应3测算法,并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别测算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农业非农业产业间和广东非广东省间流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1979-1998 年,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 7.8%,在农业非农业产业间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 11.4%,在广东省和非广东省间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 1.5%。 考虑到劳动结构效应的时间阶段性和
6、区域差异性,还有学者分时间和区域测算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李勋来和李国平(2005)借鉴 Chenery(1996)计算方法,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发现:1978-2003 年,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 1.9%,对总量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为 2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17.9%;从时间维度看,20 世纪 80 年代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2.1%)大于 90 年代劳动力转移效应(1.4%) ,劳动力转移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有递减的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劳动力转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为 2.2%,中部地区为 1.7%,西部地区为 1.5
7、%,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张广婷等(2010)利用 1997-2008 年全国 29 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发现,1997-2008 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 GDP 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16.33%和 1.72%;分地区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和 GDP 提高的影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益最小。 也有学者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徐现祥和舒元(2001)构造了一个简单的劳动结构调整模型,证明在劳动结构调整过程中,边际劳动结构效应递减,总劳动结构效应呈倒“U”4型;计量分析支持该结论,且发现:劳动结
8、构效应的大小因劳动结构划分而异,我国产业间的劳动结构效应还未达到最大值,总劳动结构效应在经济增长中也呈倒“U”型变动。胡兵(2005)将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引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由此建立带有就业结构变量的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并使用 1980-2003 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发现:1980-2003 年间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17.26%,超过了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0.85%。 而关于经济增长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很少,程名望和史清华(2007)使用我国 1978-2004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岭回归方法发现: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
9、用,总体经济增长每增加 1%,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 0.2654%。同时发现,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性评论及启示 总之,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学者们在理论推导、效应测算和计量分析上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对于经济增长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也有学者给予了经验上的支持。但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双向互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经验上,似乎还无人关注,这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保法.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 (11). 52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
10、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 (03). 3蔡?,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 经济研究,1999, (10). 4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测评J.统计研究,1999, (04). 5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 (03). 6徐现祥,舒元.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01, (02). 7李勋来,李国平.经济增长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5, (03). 8张广婷,江静,陈勇.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 (10). 9徐现祥,舒元.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结构效应J.世界经济,2001, (05). 10胡兵,赖胡.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5, (07). 11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 19782004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