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学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885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学研究摘要:中国处于工商业立国时代,各不同地区的经济实体都在摸索适合自身的,向文明转型的相应路径。中国农区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现代化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经济实体,现代化 自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爆发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被分割成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阶段是传统农耕与乡村文明,另一阶段则是现代工业与城市文明。众所周知,各经济实体的文明转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与方向。 从那以后,不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所有经济体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由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

2、型的这样一个过程。 然而,这个过程它伴随有农业生产方式的转换,但其核心内容则是非农产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以及城市对农村居民的持续吸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农区向文明转型的过程即实现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无外乎“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农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选择。下面通过对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简单分析,发现其中存在2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概况及问题 我们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中国许多农区由于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差异以及制度基础不同,它们向文明转

3、型所走的道路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深受制度基础的影响,它们的资源流入城市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形成遍地城市的现状。在工业技术门槛较低的条件下,企业在空间上较为广泛的散布。除此之外,一些传统农区受制度基础和发展阶段的约束,在进行现代化路径选择上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在制度方面:由于农村土地要确保固定的耕地数量,即相应的土地红线。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农村,实现形式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这种土地集体所有制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显露了自身的种种弊端。从产权关系上来讲,集体所有制财产边界不清晰,一方面它实行集体所有制,意味着其最终归属者是“集体” 。通过

4、实践分析可知,这样会造成产权边界模糊;另一方面这个“集体”的最终所有权不是凭空而来的,其最终是从农民那里无偿取得的。对于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无法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现如今,由于土地的所有权仍在国家手中,近几年来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政府征用。 其次,在发展阶段方面:中国传统农区存在工业进入高门槛的现象,除此之外,确保粮食供应量和农区工业化、城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 (二)解决中国农区现代化进程的相应措施 3对于不同地区存在的条件要素各有特点,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发展制造业,而对于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各自不同程度的现代化与城镇化。 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方面:

5、在有些传统农区,由于土地被政府征用,同时政府补偿一定数额的资金给农村集体,这样土地资本就转化为了货币资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从观念上来说,村民此时要切实转变思想,他们应该意识到土地被政府征集后所付的资金采取集体所有制,会出现同样甚至比土地集体所有制还要大的弊病。因此,把失去土地资本所得的补偿,即货币资本,实行股份制,从而可以把产权量化并落实到个人手中。其实,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并且遵循经济规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谈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

6、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 ”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给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予以指导,从而也为农区存在的经济困境找寻正确的出路。 在发展阶段方面:在中国传统农区的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开辟道路,不仅如此,新兴城镇化将会引领“三化”的协调发展。 4经过试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农区现代化文明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切入点。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潮流中,社区建设是农民进程的捷径。在城镇化的带动下,乡镇

7、企业有利于吸纳当地存在的剩余劳动力。关键的是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支点,从深层次的方面来讲,它触动了社会框架和制度结构。 (三)中国农区城镇化的意义及相关潜在问题 中国农区的文明程度与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研究中国传统农区现代化路径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分析出农区经济处于低级发展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其中城镇化的发展也较为滞后,农区的经济发展得不到较强的拉动力。因此建设农村社区,积极迈向城镇化,是中国农区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也在其实现城镇化之后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农区转型的进程中,建设相应的城镇体系,解决好社区建设过程中土地制度、规划及公共服务体系等重大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除此之外,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个潜在的重大难题,即农村剩余建设用地转移方式与定价机制。如何设定合理的机制解决此项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经济实践与探究中再做阐释。 参考文献: 1.资本论 , 马恩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9 月版,第 832 页。 52.中国农区工业化路径研究 耿明斋,李燕燕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