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888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摘要】本文将理财产品的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这两方面对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产品创新 服务创新 一、引言 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结余的资金越来越多,怎样才能将剩余资金运转起来,避免闲置呢?常规的投资渠道有购置房地产、进入资本市场购买股票以及最常见的银行储蓄等,但是购置房地产一次性投入较大且流动性相对较弱,对于短期闲置的资金不适用;资本市场流动性强但风险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储蓄,利率太低,资金利用率太低。预期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风险却又低于股

2、票等,且准入门槛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成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品种,理财产品市场成为人们剩余资金的一个投资去向。从 2004 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我国的银行理财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一定程度上,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有较大的需求,这对银行而言,发展理财产品业务也会带来一定的新的收益。Greenbaum和 Haywood(1973)也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直接导致人们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2进而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二、理财产品现状 2

3、001 年中国加入 WTO,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直到 2006年基本全面对外开放。2001 年以来,外资银行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尤其在 2005-2007 年间,外资银行大量进入。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外资银行进入到中国银行市场。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1 年报得知,2011 年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例已增长到 2%。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由于没有庞大的网点体系支撑,跟中国商业银行相比难以依靠借贷业务来赚取利差。对于他们而言,必须重点投放在借贷业务以外的中间业务上如理财业务,而理财业务正是外资银行的优势。在理财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给中国商业

4、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另外,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收益率下降,迫使中国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已有的盈利模式。而理财业务具备资本消耗较低、风险较分散、盈利空间较大等优点。对于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理财业务是一种重要的优化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5 年,也是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发展壮大起来了。从那年开始,理财市场上的产品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目前,理财产品市场已经出现了很多理财产品。从各大银行官网、银行网点能获取到一些已有的理财产品品牌:如中国银行有“汇市通” 、 “债市通” 、 “日积月累” ,工商银行有“工银

5、财富” 、 “灵通快线” ,农业银行有“本利丰” 、 “汇利丰” 、 “安心快线” ,建3设银行有“利得盈” 、 “汇得盈” ,交通银行有“得利宝” ,招商银行有“金葵花”等品牌。理财产品对中国商业银行和中国投资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产品。银行开发的理财产品能否吸引住投资者,以及能否满足投资者不断的投资需求,是非常关键的。 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了理财业务,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包括从研发到售后等整个环节。比如一些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存在互相效仿的现象;产品销售过程中风险揭示不完整;售时和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制约理财产品健康迅速地发展。对于中国商业银行

6、而言,该如何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呢?本文从理财产品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两方面出发,研究理财产品创新问题,这对投资者、商业银行甚至监管者而言都是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下文主要从商业银行内部查找制约理财产品创新的因素,从理财产品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两方面研究如何进行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 (一) 产品创新。 魏敏和田蕾(2006)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是针对目前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而言的。现有理财产品较少针对客户需求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设计,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逐渐趋同。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

7、新设计呢? 首先,商业银行要有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的意识和主动性,把金融4产品创新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来重视和实现。将其提高到战略高度,相应会引起管理者、各类干部及员工的高度重视。 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建设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实现根据客户需求“量体裁衣” 。将金融产品创新提升为战略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批实干家来完成。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程序开发人员,和一批对市场需求高度敏感的市场开发人员,但是两类人员必须能够很好地实现无缝连接,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实现开发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或者市场需求能够被程序开发人员开发成产品;或者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素质

8、人才即对市场高度敏感、又能进行程序开发的人员。只有融入市场需求的理财产品才能真正反映市场需求,才能迎合市场。 再次,商业银行应快速地、高频率地推出新产品。由于金融产品具备一些其他产品不具备的特点,如易被复制和模仿。一旦一款新的理财产品进入市场,竞争者会很快推出类似的产品,所以真正考验银行的是其创新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即其推出新产品的频率。只有高频率、高效率地推出有创新的理财产品,才能真正吸引住客户。商业银行如果始终能做到第一个推出有吸引力、符合市场需求的理财产品,即使某些款产品进入市场后很快被竞争者模仿了,他也会因为快速推出新产品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最后,商业银行应采用通俗易懂的产品说明书来

9、披露产品相关信息。产品说明书是让投资者掌握产品详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投资者的专业水平会各不相同,所以理财产品说明书在保证信息5完整的前提下避免使用过于高度笼统和概括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条款、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的地方就尽量简洁、通俗,以方便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理解。 (二)服务创新。 江华峰,姜志敏和李玉娥(2006)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由于服务是伴随在理财产品宣传、销售以及后期客户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越高端的客户越在乎服务质量,所以高品质的服务是吸引和留住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重要砝码。在日益竞争的当今社会,投资

10、者越来越关注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尤其在选择可替代性较强的产品时,服务的好坏成为选择的关键因素。 与投资客户接触最多的一般是一线营销人员如理财客户经理,他们存在一定的考核压力,当业绩未达到考核目标时,尤其在月末、季度末、年末等考核的关键时期,可能存在向投资者重点推荐对自己利益最大却不是投资者真正需要或者适合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的现象。另外,由于理财产品更新较快,可能部分理财人员专业知识储备未能及时更新,难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存在不能或者较难独立为投资者制定个性化理财规划和遴选恰当的理财产品的现象。针对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一些服务问题,商业银行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服务创新。 首先

11、且最重要的是为投资者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商业银行应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6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计划。 其次是打造一流的理财产品营销团队。一是加大人才的引进,提高人才引进的门槛;二是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对于已从事或将从事理财产品销售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业务培训,必须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未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再从事理财产品销售工作;三是组织专项培训,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前,商业银行应组织专项培训,使营销人员熟练掌握产品

12、的全部信息,为后期营销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提高各员工的服务意识,尤其是培养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将提供高品质服务作为营销宗旨。 由于制约理财产品创新的不止上文分析的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如金融政策、投资者理财意识等,所以除了商业银行从理财产品自身即产品和服务出发进行必要的创新外,监管者也应该有必要进行制度、政策的创新,为理财产品提供更好的金融环境;另,监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应提供公益性讲座等,有目的地加强人们理财观念和意识,并丰富其理财知识。 四、结论 本文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两方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一是产品创新,银行应重视创新的重要性,加强产品开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有效融合,建设

13、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团队。二是服务创新,银行应细分市场,为投资者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计划,打造一流的理财产品营销团队。最后,监管层进行必要的制度、政策创新;开展公益性理财讲座普及理财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7参考文献: 1徐志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09. 2S.I.Greenbaum, C. F. Haywood. Secular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1973. 3魏敏,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金融论坛,2006, (10). 4江华峰,姜志敏,李玉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6,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