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900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呼唤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的增多,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要。在当代中学生中,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 1.学习类问题 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首先是学生的精神压力问题。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个女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学方法、竞争对手和新的环境发生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于是,她感到自己无能,无颜面对父母, “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 再就是厌学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因自己成绩差,觉得无脸见人,但又不努力学习,而是投机取巧,甚至在考场作弊。有些“差生”常受冷遇,优点和长处不被发现和重视,便有了“破罐破摔”的心理。有的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常受指责、批评,形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 ”学习好的2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的日记写道:

3、“晚上 11 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一把火让它们灰飞烟灭。 ”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无奈。 2.人际关系问题 一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学生谈到,一次出于好奇他拿了同桌新买的手机被发现了,受到老师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影响了学业。还有学生认为老师“嫌贫爱富” , “处事不公正”等等,都反映出师生关系不和谐。 二是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一

4、位高一男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主力,训练时不慎伤了腿,医院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三是与父母关系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3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 ”有位学生的父母感

5、情出现危机,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孩子产生了厌世念头。 3.情感类问题 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 。 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如某高二女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我们在与学生交心时,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 “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 “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

6、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 “我喜欢一个男生,可有好几个女生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 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还想保送她上大学,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 10 岁,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说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 。还有位女生恋上了比她大十几岁的英语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整日就想见到对方,与对方呆在4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她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成因分析 1.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健康

7、不关注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 ,不愿意听“老生常谈” ,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多元化,中学生思想自由奔放,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 ,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

8、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学生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塑造孩子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帕森斯把家庭称为“制造人格的工厂” 。父母的心理素质、道德行为、文化修养对子女的成长和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生应试心理差,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一些中学生5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缺乏与孩子交流,在择友上缺乏指导,过多指责、

9、约束孩子反而会使他们在社交中缺乏自信。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宠溺,导致孩子过高的自我中心,既自卑又自恋,易形成依赖心理,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也容易在生活中受挫。 3.社会环境污染 面对复杂多样节奏加快的现代生活,整个社会追求物质的欲望日益膨胀,而忽视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需要。现在很多中学生盲目追求名牌,为了虚荣和攀比甚至不惜代价,有些学生为了买 iphon4 去卖肾,导致健康出了问题,最终选择了不归路;社会上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电子游戏厅青少年是实际消费的群体,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

10、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要对策 1.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6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

11、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 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3.建立心理咨询室 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次放松治疗。帮助

12、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一,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第二,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人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7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

13、到解决的对策。 第三,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第四,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

14、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第五,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是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8思想观念。二是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

15、,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三是重视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四是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和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 ,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五是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 第六,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

16、的社会环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 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因此,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 ,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9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单位:广州市执信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