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文章摘要】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融资机制下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中小企业则是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渠道。但是由于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信贷通常面临着许多风险。在金融危机后怎样发挥信贷作用并且防范好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结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来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 信贷风险;贷后管理;特点 0 引言 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越发重要,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鼓励政策。我国银行业为了培育优质客户、规避和分散风险、调整信
2、贷结构和提高收益,对中小企业加大了信贷支持,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中小企业逐渐放宽了信贷准入条件,积极推动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开拓。然而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抵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且管理水平较低。在当前的形势下,银行业要想加大开拓中小企业信贷的力度,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和着重研究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特征、融资方式和动机、防范风险和解决措施等方面,切实制定出可操作的办法2和措施,尽最大努力去规避和分散风险,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时真正实现银企双赢。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结构特点 当前在我国企业中有 99%是中小企业,它们创造的 GDP 达到了 60%,缴纳的税款达到了
3、 50%,并且为城镇提供了绝大部分就业岗位,可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它们的地位与作用越发重要。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其发挥的作用极不对称。中小企业与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大型企业比较,其融资的劣势就会表现的尤为突出,很难突破瓶颈。拿浙江省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飞快发展,但是仍有 70%的企业还存在资金缺口。依据的参考和标准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和分类。现拿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融资存在的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就融资渠道而言,中小企业主要依赖内在融资。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处在发展初创期,在资金的需求量上相对较少,并且缺乏融资必要的信用记录,难以保证信用状况
4、,对外在融资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所以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依靠自身的内部积累形式来实现发展,特别是在企业设立初期更加是这样。 第二,就外在融资方式而言,中小企业更偏向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发展尚不成熟,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得到所需的资本支持,并且在中小企业内部自有资金非常有限,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外在融资时更多的是选择银行短期贷款这一重要方式。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了 60%的中小企业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来融资。 第三,民间资金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补充融资渠道。在我国因正规的3金融制度关注的是有效控制金融资源,同时单个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较小,而贷款的成本相对偏高,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
5、难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所以民间资金就成为了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的一个重要补充。 总之,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在进行外在融资时银行信贷是最主要的方式。与之而来的银行信贷风险就是中小企业信贷存在的关键问题。据有关调查表明,在 08 年金融危机时整个金融业的不良贷款率为 2.4%,而中小企业则是超过了 11%的不良率,以此可知中小企业拥有比较高的信贷风险。 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2.1 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运用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方法,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时会有一系列文字评价、客户信用评估、财务分析及贷
6、后监督等规范的程序。我国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方面尽管承担了一些信用风险,如贸易融资、债券投资和银行承兑等,但在度量信用风险上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例如在银行内部开展信用评级和计量客户信用风险时,普遍推广应用计算贷款风险程度和专家分析的方法,这对我国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我国银行普遍运用的是定性分析,而财务分析技术相对落后,例如对历史财务数据比较倚重,而对客户的管理水平、偿债能力、还款意愿和竞争能力等方面缺乏深入分析。由于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评判标准尚未成熟,还没有依据中小企业的具体特点制定出相4应的风险控制准则,中小企业评估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全面的风险分析,这就造成
7、了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进行设计时常会面临一些困境:难以及时反映出一些潜在的风险,最终产生了现实的风险;使得有些相对较好的项目与企业失去了融资机会;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额度的实际控制力,融资额度的核定通常是依据个人主观判断,这使得客户从客观上产生了较大的还款压力,在放贷时就已经埋藏了潜在的还款风险等。 2.2 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实际使用资金的是中小企业,它们对资金实际所投资的项目的具体贷款偿还率、还款意愿、风险与收益及财务状况等方面掌握了大量有效信息,然而提供资金的银行,它们由于无法直接参与或完全监控资金的具体运作,缺乏对相关信息的全面了解。银行与中小
8、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影响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风险。因为与银行相比中小企业拥有大量的有效信息,当市场上同时出现了信贷质量好的和差的中小企业,银行无法对单个中小企业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出具体风险水平,贷款利率只能依据在市场上所有中小企业的平均风险状况而定,这就造成了那些风险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因贷款成本高于它们的预期值,从而迫使它们选择其他融资途径,进而从信贷市场退出。这样市场上留下来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的风险较高,银行将信贷资金发放给这些企业后,将会抬高其平均风险水平,而银行将会再次提高贷款利率,长此以往将会使大量的优质企业被排挤出信贷市场,而那些积极主动申
9、请贷款的企业实质是信贷风险较高的企业,它们极有可能会发生信贷风险,这5就是逆向选择。其二,存在道德风险。在申请贷款时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会尽量包装自身,竭尽全力去隐瞒对贷款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甚至直接提供虚假信息,以此获得贷款。贷后由于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不对等,同时银行也无法时刻有效监控中小企业,这样中小企业就可能会改变资金用途,将直接影响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2.3 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 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信贷管理中的贷后管理成了薄弱环节。首先,贷后检查工作不完善,在近些年的各种审查中普遍存在贷后管理薄弱问题。其次,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的建设比较落后,主要是在贷后没有进行充分的信息采集
10、。最后,贷后管理的意识不强,存在许多不良信贷习惯。另外,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不足,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了重视贷款而轻视管理的现象。 3 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3.1 针对中小企业完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建立必要的风险管理模型。我国银行业虽然进行风险管理有一定时间,但相关数据的积累还不够,同时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要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库,这就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前提下,研究出满足自身需要的风险管理模型。其次,确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办法。要想准确评估出中小企业的风险,就要求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财务与经营情况,不能仅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应该坚持定性与
11、定量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相结合。对中小企业要验证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分析中小企业在资产、6权益资本、销售收入等方面的具体增长情况,并判断出其发展能力。其增长情况可以体现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也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小企业分析上下游关系来了解其经营情况,主要的分析内容有:与上下游客户的价格谈判能力,与上下游客户关系是否稳定及结算方式等。最后,加大建设信用征信系统的力度。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是系统工程,只要加大建设信用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的力度,就能从本质上优化银行风险管理,为银行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将完善信用制度、建立信用体系视为市场经济体
12、制不断健全的重要环节。 3.2 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具体信息 银行需要从总分支三个层次来掌握中小企业的信息,尤其是与风险有直接关系的信息。支行是防范风险的第一关,需要对目标客户群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时,支行的相关负责人和客户经理需要与企业的领导者进行直接交流,主要是为了了解企业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经营管理理念、文化程度、业余嗜好等,这些都是信贷审查的组成部分。分行除了掌握重点客户群的信息外,更应侧重了解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总行应从行业的角度来考虑,控制好行业组合风险与贷款总体投向的问题。银行必须从完善其内部信贷运行机制入手,尽量减少行内的信息不对称。在整个信用链中银行
13、与中小企业是重要的节点,只有实现互利互惠,才能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巩固,这一方面双方必须达成共识。 3.3 建立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体系 7一是进行定期检查,信贷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授信企业,对授信企业的业务往来、交易记录、营运及财务资料等进行检查,对授信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动态掌控,存在异常现象及时向上级回报,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少损失;二是对授信企业及时更新基本资料,不仅要求企业提供财务报表与材料,还要随时向征信部门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三是多关注一些法律诉讼事件,相关人员从外界专门收集相关资料,查看是否有本行的授信企业被牵连其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具有风险大、成本高的特点,这就要求银行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这就需要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完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具体信息、建立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体系,在保障有效规避风险及收益能够覆盖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开拓信贷业务。 【参考文献】 1董彦岭.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管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 3赵晓梅,吴增,杜智.浅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与防范J.华北金融,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