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而提升生活质量是落实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关键。所谓生活质量,是指社会提高国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社会全体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社会环境的认同感。基于此,本文对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城市规划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活质量 导向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活质量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建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可反映生活质量的多维特点,对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生活质量导向的城市规划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和可持续性为目的,它的特征包括:
2、面向基层的真正需求,更强调社会质量,关注差异性群体不同需求,更重视社会参与。 居民生活质量是评判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科学标准 生活质量,是指社会提高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条件上的民众对自身及社会环境的认同感。生活质量理论倡导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原则,主张通过一系列生活质量指标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程度。当前,生活质量研究表现出日益标准2化、定量化与现实化的趋势。一方面,对于生活质量进行测量的指标体系正在日益完善,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建立起一
3、套能够反映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的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对于生活质量的测量不再囿于个人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公共生活质量的研究,一些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的公共指标,如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的经济生产力、城市的住房、休闲场所提供情况等都成为衡量当地基本生活质量状况的重要参数。 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各种途径中,城市建设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城市建设是改善市容市貌,推进园林绿化,促进人居环境的主要渠道;其二,城市建设所提供的交通道路、市政设施、文娱场所等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生活便宜性的主要方式;其三,城市建设中的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城市环境适宜度的重要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理念的
4、扩展,全球很多城市政府在市政建设、城市规划等公共发展决策中正在日益回归以人为中心的本位,将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性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导向的城市规划特点 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上述城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提升,需要在此基础上,为城市规划建立规划指引性指标。该指标的建立,既要看到传统城市规划指标对城市生活质量建设的积极引导作用,同时又要突破其局限性。一般而言,传统城市规划多建立在物本发展观视角上。这种规划更习惯于站在政府或精英立场上自上而下看问题,这虽然有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宏观问题和长期战略问题,但缺乏从基层角度思考如3何提升生活质量,因而这种规划既漠视具社会意愿和社会自觉基础的市场
5、行为,又较少关注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性,轻视公众参与的意义。这种偏重于“物本发展观”的城市规划一度降低了城市的生活质量:人均公益性设施用地等指标严重不足;重视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化配置,不重视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重视城市快速交通,轻视慢行环境;重视大规模的城市旧城改建,轻视旧城保护和小规模渐进式的自下而上改良;重视建设生产和商业服务设施,提升行政办公设施,轻视养老院这种需划拨土地但难以提升地价的民生设施;重视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轻视城中村和城边村等低收入人群适生境的保存;重视支持大企业和大项目,轻视对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培育;重视精英阶层的权利,轻视弱势阶层的权利,等等。生活质量导向的城市规划是以提
6、高城市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和可持续性为目的,更多根据基层生活需求来编制和实施。 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的特点 1、重视社会参与 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城市规划除了关心城市人的精神需求之外,还应该关注价值观层面的需要,重视人的全面的真实的本质,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在社会关系中的价值实现。生活质量导向的城市规划必然要面对市民社会所崇尚的一些准则,包括“公平、平等、参与、协商”和“尊重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等;同时也要将社会对话、公开讨论和公众参与纳入到规划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各阶层的交流融合,生活质量导向规划强调参与就是加强社会凝聚力的过程,因而更注重规划的过程、规划组织与程序的设计,注重对各种利益群
7、体的协调,发展沟通、4谈判及妥协的技巧与艺术。 2、强调对各种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梳理,尤其重视社会质量的提升生活质量内涵丰富,所涉及的因素多,城市生活质量需要从多维角度来审视和评价。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城市规划需要综合权衡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找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动态联系,以便找出提升生活质量的对策。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基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社会包容、社会参与等社会质量的维度和因素已经成为限制人们生活质量的“木桶短板”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提倡城市包容和公平,贯彻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维护社会网络的延续,增加社会参与力度。 3、重视关注不同群体 规划应满足人的需要,突
8、出人的地位,实现人的尊严是人性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城市规划倡导的关注群体需求差异,就不仅面对多数群体,同时也鼓励、询问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关怀贫困人口、少数族裔、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需要。重视群体的主观个性和差异性,也是生活质量导向的城市规划的特点。 四、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的建议 1、建立城市生活质量综合指标,将其作为衡量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城市生活质量指标是对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考查,它能反映出城市建设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要重视生活质量客观指标的作用,通过对诸如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人均文娱设施数量、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建筑噪声达标
9、率、污染综合处理率、5资源重复利用率等指标的收集与评测,可以从客观方面反映出城市建设是否为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制定,通过定期对城市居民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了解他们对生活、出行、文娱、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主观方面反映出居民对于城市建设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认可程度。 2、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建设, 通过建设工程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要进一步增强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供应,完善廉租房制度,启动进城务工人员安置房建设,以改善市民居住质量。积极发展公共交通设施,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建立全市快速交通网络,加快火车站、空港等交通枢纽建设,强化全国交通枢纽
10、功能,重点发展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设施,打造绿色交通系统,以改善居民出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娱服务功能,通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休闲设施建设丰富市民精神生活,以改善居民闲暇质量。要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以改善城市生态质量。 总结 生活质量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即明确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设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城市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参考文献 1 王丹,王士君。 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6读J. 国际城市规划. 2007(02) 2 赵爱斌,林云。 浅谈“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设计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04) 3 金延鑫。 居住区景观设计解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7(32) 4 闫磊,黄燕。 刍议城市规划应具有的六种理念J. 科技信息. 2010(01) 5 王亚春。 邓小平的科学城市规划发展观 J. 北京规划建设. 2004(05) 6 尹玉娟,刘东达。 加强公益事业建设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