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促进文化大发展需处理好几种关系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 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而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必须要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政府与市场、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这几种关系。 关键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政府与市场城市文化农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主要支撑。 促进文化的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更好地促进文
2、化的发展和,必须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实行公有制体制和计划经济,我国文化生产和服务均为事业单位。这一时期,只有文化事业,没有文2化产业之说。我们强调的是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略文化的其他功能。但是改革开发以后,我国经济逐步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同时计划经济也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其他功能如审美功能、娱乐功能等越来越凸现出来,这些功能是可以通过产业化经营得以广泛传播的。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3、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第一次明确写人了中央文件。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明确地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了区分。 文化事业是指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同化优秀域外文化,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纯化和优化社会风气、生产秩序、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并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而文化产业则主要是指按照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采取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与
4、文化消费活动。这些要素决定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精神特征、文化产业的经济性质与物质特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由于其独有的文化秉赋而具有某些意识形态特征。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投入,追求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文化产业,则主要是一种旨在赢利的经济活动,追求价值与利润,并同时获得社会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3分化是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为,第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不能截然分开,在许多情况下互相交叉与渗透;第二,文化的精神内容与物质内容互为载体,其物质内容只有具有了精神内容时才有
5、价值,而其精神内容则又只有借重于物质内容才能得以存续和传播;第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事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其性质与任务决定的。同样,文化产业也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置于优先位置。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原则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一致的,担负着共同的责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
6、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可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并不矛盾。文化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资源的市场功能和经济效益。而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发挥党和政府在文化工作方面的主导作用,讲求文化发展的最大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文化在塑造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和文化水准等方面的作用。文化事业导向和滋养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源泉和根基,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拓4展和补充。总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在发展中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互不能缺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应该双翼齐飞
7、、协调发展,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径。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现,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 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到位,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但是,政府和市场在促进
8、文化发展中都会出现失灵现象,市场在发挥调节作用过程中不是万能的,在有些方面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同样,让政府在促进文化发展中包办一切也不行,也会出现政府失灵现象。要克服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实现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就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有效作为的边界,明确政府与市场各自在促进文化发展中的职责与功能。第一,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上应以政府为主体。文化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该政府承担的,要坚决办好、管住,不能推卸责任、推向市场。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5支撑,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城乡基层延伸
9、,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第二,在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要在文化产业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做强我国的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破除行政垄断, 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实行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文化领域,着力解决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的问题。第三,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发挥政府引导、培育的作用。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历史上长期是一个空白。因此,不仅文化产业在中国是新兴产业,文化市场也还在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政府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培育。 三、处理好
10、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品质,是城市的灵魂;农村文化则反映了农民的文明程度、精神世界以及人格特征。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发展一直以来都落后与城市的发展,而这其中文化的落后尤为突出,现在我们要推进文化建设,就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发展城市文化,也要发展农村文化,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发展农村文化,使农村文化赶上城市文化发展的步伐,最终实现城乡文化的统筹发展。 6要实现城乡文化的统筹发展,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即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普遍提供,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服务。 提供公共
11、文化服务,是政府面向公众的一种文化回报;获取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公众普遍享有的基本文化权利。 要公平分配,均衡布局,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要使公共文化资源更多地流向基层、流向农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使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第二,要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防止两种偏差:一是城市文化将农村文化“殖民化” ;二是因农村文化的“固守”性而导致“文化贫困”现象。前者采取的是“妄自尊大”态度,认为城市文化优越于农村文化,农村文化一无是处。后者采取的则是“妄自菲薄”态度,由于各种
12、原因,农民进城后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群体,出现所谓的“城中村” ;这不仅无益于他们有效地接受城市文化,反而容易使其自身的“劣势”固守下去,并且在心理上产生对城市文化的抵触。因而,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接受文化的多样性和寻求两类文化的共同性,只有“兼容并蓄” 、 “取长补短” ,才能促使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的文化组合才是更高层次的道德、宗教、知识、艺术、哲学、技术、物质等等的混合体,也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前沿,72011, (10) 2 王军魁.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边界. 重庆社会科学,2011, (12) 3 吴锡标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探索与争鸣,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