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语文素养”的思考摘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深入研究讨论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语文素养” ,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对“语文素养”的解读更应该以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作为出发点,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 关键词;语文素养;弊端;形成和发展 Abstract: When educates the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deep study and discuss the “language literacy“ suggested by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which is a issue that can no
2、t be evaded.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literacy“ should be more correspond with the practice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thus form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Key words: language literacy; drawbacks; form and develop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仔细研读新课标 ,对里面“
3、语文素养”一词印象最深。结果就想把自己的些许心得体会写下来,本文就“语文素养”谈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知己知彼,先从各种资料中去寻找内容。 2要理解“语文素养”,首先要知道”素养”的涵义. 按一般辞典的解释, “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 ,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素养”一词现在被各学科普遍运用,如“人文素养”“文化素养” “科学素养” “健康素养” “技术素养” “语文素养” “数学素养” “艺术素养” “美术素养” “音乐素养”等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在“课程性质”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多次,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在研读新课标时,理解“语文素养”的含义和内容的也是必须的。 二、 “语文素养”解读容易出现的偏差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总有不同之处。我们不能盲目对某一理解叫好,因为任何一项标准都可
5、能有弊端,尤其是在解读的时候,有着不同文化知识修养不同经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容易出现偏差。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法规性文件,是语文教学实践必须遵循的准则。它的科学与否,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快速高效地熟练掌握母语,进而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能3否迅速提高。因而,我们更要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包括“语文素养” 。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宣称:“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比较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里的“语文能力” “语文素
6、质” ,就使人觉得不如“语文素养”一词的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语文素养”要表达的就是语文修养、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等概念的总和,它是一个比前述几个单一概念更妥帖更科学集合短语。也正因为这样,让人觉得“语文素养”的内容太广,外延太大,似乎有了“语文素养” , “别的课尽可以取消了,别的课尽可以休息了” 。 新课标把语文素养外延扩大,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就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这样的本身非常好,但却
7、使课程目标成了一种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无边无底、虚无缥缈的目标:既有道德品质、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又有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高;既要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又要吸收人类文化营养;既要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又要养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既要有独立阅读能力,包括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又要有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不限方向和范围的,也就是适用于任何方向和范围的。这样的课程目标太难实现,不切实际。 4课程目标的难以实现,就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空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应该把语文素养的培养化成每节课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然
8、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际,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 因而要更好的解决语文素养难以培养的现状,首先应该落实每一堂课,将课程目标缩小成每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加以实现。其次,在高考不能改变,还需要一定试题练习的大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素养”一词的使用带有“时尚共识” ,也不见得说用了这个词,就如何如何了不起,如何如何深刻精要。它的概括性强,内涵仍然模糊。大家讨论“语文素养” ,主要目的还是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 三、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形成” 与“发展” ,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发
9、展,而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从这两个词的使用,也让我们看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而且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只谈谈两点我觉得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情况。 第一、背诵能加强语文学习积累,培养良好语感。 学生的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有积累才能形成语感,有积累才能在大脑中存储更多的语言知识。虽然现在有的语文教师不认同课文诵读,学5生也反感考试考背诵的内容,但 “这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对此,我们不要害怕有人指手划脚,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要加强诵读,包括背诵。 背诵,注重的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
10、 背诵只是一个重要途径。在背诵过程中,能让学生经历审美体验,受到情感及文化的熏陶。因此,背诵,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那些书读得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道理就在这儿。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这样做。 现在学生时间与空间都被现代资讯,电视、电脑等媒体占据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提倡学生多读、多背,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要给时间学生多读,否则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而考背诵题目,也是为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基本点。因此,这一点的实现,教师要能做到抓落实,学生也要能够理解、配合,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第二、课外实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1、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必须注重课外实践。生活是个大课堂,课外实践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借助语文教科书涉及到的内容(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提示书目等)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例如八(下)第四单元中的“市场商品调查” ,短文首先介绍了作市场商品调查的目的,接着指导学生如何作调6查,最后要求写出调查报告送有关部门或公司企业。又列出三个方面的调查内容供选择。从中可以看出,这次调查活动要求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而调查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
12、社会经济活动。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这项活动后,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许多同学在他们的周记中都说这次活动使自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综合运用了语文知识,如读写知识、口语交际知识等,又通过活动,提高了自身各种语文能力和整体的语文素养。而在开展这项活动前,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鼓励、引导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特别是对那些语文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我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又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及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这次活动,可以说,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如讲明了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指导开展活动的方法,及时调空、评价等。同时,教师为这次活动的顺
13、利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等。 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最重要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八(上)第二单元中有个作文题是“我喜欢夏季” ,命题前有明确的启示性的话,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投向人们的活动,投向周围的生活。所以,教师在做写作辅导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景、物、人、事,这样,他们就自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写出的文章也一定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践证明,学生的协作能力,是7在写作
14、的实践中提高的,不可能是教师“讲”出来的,目前我们使用的这套教材也正体现了这种理念。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 (王元穰) 。但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应给学生施加良好的引导与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广泛阅读,在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是实践
15、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应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靠感悟、体验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也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尽力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如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主题班会;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旅游等。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生活带
16、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8第三、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语文教学素养 课程改革了,不只是课程改,学生改,同样教师也在改,现行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要具备的语文教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除了具备课程改革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外,语文老师更要有语言功底、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 对学生具备爱心,这不只是现在,而且是过去和将来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情感态度。而这一点在改革后,能更好的表现出来,新课程标准强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就是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上有所发展。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老师去为他们创设一种好的氛围,关键
17、是要创造一种利于创新的氛围和文化。对学生的思维成果,我们要给予理解、宽容,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对学生思维中的合理、积极成份,我们应持积极扶持的态度。 语文老师应该有生活的情趣。在自己的工作以外,老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当然,这种爱好和乐趣是有利于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别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将这种情趣传染给学生。 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因为凡是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资源的,都是学生获取语文素养的渠道。虽说资源可以共享,但我认为教师应该先把自己武装起来,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资源拥有者和传播者。 参考资料: 谈谈“语文素养” 雷实华中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9G623.2;G633.3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倪文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图分类号:G633.33 试说“语文素养”的培养 石景章 语文课程标准批判 谢水泉江西临川一中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