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环节项目丛书》的讨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052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四环节项目丛书》的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四环节项目丛书》的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四环节项目丛书》的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四环节项目丛书》的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四环节项目丛书》的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于四环节项目丛书的讨论关于项目书的思考 项目书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其价值取向如何呢? 项目书的出现和存在的原因,从表面看是为了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把“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甚至“不教也学” (叶圣陶老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 )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人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深化的结果,是对教育终极价值的不懈追求。 项目书的出现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渊源。 先学后教的思想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而是自古有之;也不只在我国,而是整个人类对学习过程一个共同的认识。公元前 500 年的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先讲出来,而

2、是让学生自己先学习、先思考,当学生达到“愤、悱”状态(想不透、说不出来)的时候,老师才通过点拨帮助学生想透、说出来,从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项目书的出现还有其深厚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一说起“先学后教” ,有的老师总认为远在天涯,不易操作;实则近在咫尺,俯拾即是。如果你仔细审视自己的行为,总能发现它的影子,不过是有意与无意、零碎与系统、常态或偶然之区别罢了。 在通常情况下,在上课之前,老师总会让学生先“预习” ,在课上也2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老师再讲。而且,这种思想不只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就是在应试思想主导下的课堂,也会“偶尔露峥嵘” 。因此,先学后

3、教并非天外来客,就产生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项目书的出现更有现实的需求。 没有项目书的“先学”是零散的、随意的、笼统的因而是模糊的、难以评价的。项目书是老师在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习凭借,是老师利用教材为学生搭建的走向能力建构的一座桥梁。项目书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是先学后教、启发式、助产术的教育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创新。 项目书编写中容易存在哪些误区和问题? 一,避免改头换面的“练习册” 。项目书中如果是大量的训练题,占绝大比例,让人拿到手中有“练习册”的感觉。殊不知,我们的项目书不应该是单纯的习题训练,应该加入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兴趣,并能够通过

4、项目设置的启发和项目完成的参与和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从中获取新知识。因此教师在练习题的选择上,一定要取其精华, “少而精”指向性强,这样才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想,提高效率。 二、分工明确但合作点太少。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分组讨论,甲组负责的题,甲组同学认真研究了,有了体验;而乙、丙、丁组并未研讨。为什么甲组展示的时候其它组的同学没有兴趣听?就是因为没有聚焦同样的问题,没有共鸣,因而没有共同语言。如果兴味盎然,3那就不正常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即使老师强迫学生“ 感兴趣” ,学生也不可能听懂。因为建构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是要有体验。每个小组都是体验自己分包的题目,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是不可能

5、听得懂的。这种做法要实现高效课堂,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由此可知,新课程中的学习理念是需要因地制宜实施操作的,不是机械套用的。就说这种分工合作的方法吧,有些是可以分工合作的,有些则是不行的。涉及到体验、需要思维参与的学习,谁也代替不了谁,分工容易,合作却难,过程热热闹闹,结果收获寥寥。 三、项目目标的设置引导性不够强。我们在使用项目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项目目标中的一些设置是无效的。让学生依据项目书进行自学的时候,学生就从书上找到相应的内容填到项目书上,用“文字搬家”的方式完成项目书。上课的时候,老师一问,还是面面相觑。特别是一些需思考、理解性的知识,更没有用处,白费时间。 这主要出现在题型选

6、择上。填空式自学题更适合记忆内容的学习,如字音、字形等;如果是思考性问题,必须是一个思考的结论填空。涉及到思考的内容,如果不是结论性词语就不应该再用填空的形式出现,而应该用主观表述题出现了。 项目书包括哪几部分,重点关注什么? 我们编写的项目书也是与我们的“四环节”教育模式相吻合,分为项目设置、目标完成、交流展示、评价激励四个环节。 其中项目设置具有导向性,控制性,激励性、可评价性。它使课堂所有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使整个课堂活动围绕项目目标进行,4不出现与目标无关行为;具体而可操作的项目目标,几乎就是触手可及的成果,对人有一定的诱惑力,可以激发学生动力,延缓注意力懈怠期的到来。重要的是,

7、目标具有指标性质,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评价依据。 项目完成中的问题是根据项目目标转化的。因此,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学生走向目标的路径,是学生思考的起点,是达成项目目标的切入点。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情境。好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特别是将问题引向生活的时候,更是如此。 有人可能会认为,问题应该由学生提出,由教师预设问题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想自由。这种说法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也有局限性。一是学生暂时还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二是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应该具有引导作用。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可能打折。 交流展示环节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真正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宽松课

8、堂氛围,真正把舞台给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信得表达意见和想法。同时“我的收获”的设置,更是给了学生一个“取长补短”的提醒,让不同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收获并及时记录。 评价激励的检测题具有反馈功能。经过学生自学和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交流展示环节之后,学生的知识掌握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那么,学生到底掌握的怎么样,老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习效果不好的同学而言,通过评价激励环节,就可以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的漏洞,进5而进行即时纠正补充,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的依据,也是下一个学习周期目标确立的基础。 四个项目中,重点关注的是项目设置。项目设置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好的问题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不好问题可能学生会视而不见,甚至会打击学生积极性。 曾经在一节语文课后找到一位课上心不在焉的学生谈心,她很坦诚的告诉我:“老师,今天课上的问题太难了,虽然你给了足够长的时间来讨论,可是组内的人都不会。毫无头绪,组长也很无奈,讨论半天,只有唉声叹气,想和其他组商量吧,人家不是正热火朝天的讨论就是和你一样同病相怜,以至于后来我们索性也不再绞尽脑汁了,就只好等着老师公布正确答案了。 ” 这是因为项目设置太难而导致的结果。 看来项目设置的质量高低真的是关系到每个项目教学的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