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211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面临着逐步增加的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模式亟待改变。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涵,历史发展过程,并以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着重阐述利率市场化带给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银行风险管控 1.引言 1986 年以来中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2004 年央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预示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渐加快。央行于 2007 年 1 月 1 日正式对外发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

2、r) ,先市场化产品定价与 Shibor 挂钩,再存贷款利率定价与Shibor 挂钩,为最终实现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奠定基础。Shibor的推出深化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还相对落后。关于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以介绍西方的理论为主,针对我国现实的并不多。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现实,以宁波银行为例,分析衡量其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为主,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其它商业银行具有借鉴意义。 2.利率市场化概况 2.1 利率市场化定义 2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

3、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1。 2.1.1 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就存款利率的确定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从贷款利率的确定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浮动。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因素确定。政府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额,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

4、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 2.1.2 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3口指导权。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

5、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2。 2.2 利率市场化现状 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利率风险的管理也是必然的趋势。国内的研究则主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实践中虽然已经有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独到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利率风险的管理还缺乏经验。 2.2.1 世界利率市场化 从 1997 年底开始,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资本要求将把银行业务的利率风险包括进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利率风险衡量管理的理论,实践上,从美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实践来看,各个银行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资产负债管理委

6、员会(ALCO)为核心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对利率风险的衡量从早期的缺口分析发展到今天以收入模拟分析为主,对利率风险敞口的管理也从早期的表内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广泛运用3。 2.2.2 中国利率市场化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但在管制的框架内,我国也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同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两份文件最先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4设想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1996 年 6 月,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

7、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幕。此后我国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陆续出台4。1997-2002 年之间,陆续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外币大额存款利率和外币贷款利率5。2004 年 10 月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 0.9 倍。2007 年 Shibor 的运行确定了市场基准利率的雏形。2012 年 6 月 8 日,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 1.1 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则于 7 月 5 日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0.7 倍,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崭新一步,向商业银行

8、等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和自主定价模式靠拢6。 3.文献综述 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以及新古典综合派利率决定理论的长期争论分别从不同侧面讨论了“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一根本问题。麦金农和肖以及新制度金融学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论证了利率市场化的客观要求7。 3.1 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的理论核心在于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实际利率并且利率具有自发调节经济失衡的作用。由此可见其实质是一种市场化的利率决定理论,是现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的雏形8。但这一观点在 20世纪 30 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凯恩5斯提出了他的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息是对人们放弃

9、流动性追求收益性的补偿,而利率则是衡量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的指标。有的学者认为凯恩斯强调利率是由货币需求决定的,而货币需求是受政府操纵的。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赤字或放开货币发行来扩大投资影响利率并把利率保持在低水平9。于是,世界各国纷纷以此为指导思想对经济和金融进行严格管制。但与此同时他将利率视为纯粹的货币现象这一点受到了诸多批评。在凯恩斯之后他的学生罗伯逊(D.H.Roberson)等人又提出了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其将利息视作是借贷资金的代价,因此利率应当由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求来决定。其实质也是强调利率是由整个社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也即利率由市场决定。但是他在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却

10、忽略了两个市场各自的均衡10。为弥补上述缺点,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希克斯和汉森的 IS-LM 模型分析是相对最为成功的一种。IS-LM 模型认为应当以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和货币供给为基础,借鉴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综合考察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考察收入和利率的相互决定关系。其强调利率由市场决定另外又要求控制利率上限便于央行进行控制11。上述传统的利率决定理论贯穿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最终认为利率由供求关系决定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 3.2 麦金农和肖的利率抑制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麦金农和肖是最早关注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在其 19

11、73年的著作中他们指出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典型的6特征,其中利率抑制是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金融抑制的环境里,一方面过低的存款利率抑制了人们的储蓄愿望造成资本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利率的限制,借款人可以按照很低甚至是负的利率得到贷款但这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为投资分配储蓄能力。麦金农和肖主张为了刺激金融增长应该实行利率自由化的金融改革措施。他们认为利率自由化提高了国内私人部门的储蓄的报酬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分散持有国内金融资产。储蓄率的提高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规模给更多的物质资本投资者提供了资金的支持12。 3.3 赫尔曼、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与利率控制 赫尔曼、斯蒂格利茨等人

12、于 1998 年提出了金融约束论。金融约束理论与金融自由化理论针锋相对主要从信息不对称、监管的角度强调政府适当控制利率上限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金融市场最有可能存在市场失败。一定程度的政策干预不仅使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经济绩效13。 4.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业务不断拓展,金融创新步伐日益加快,金融业务综合化水平逐步增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都成为加快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动力。它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率自主权的同时,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4.1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压力 4.1.1 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

13、化增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7利率风险。利率的频繁波动充分暴露出银行的利率风险,其中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内含选择权风险。美国发生的储蓄贷款协会危机即是一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从 1965 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管制的逐渐放松,利率波动频繁,市场利率水平迅速升高,导致许多相关金融机构账面利润下降,甚至破产。据统计,在1980 年到 1991 年期间,25%的储蓄贷款机构破产倒闭,发生所谓的储贷协会危机14。 4.1.2 传统业务冲击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产生冲击,影响商业银行的获利空间。利率市场化对于资本市场的利好作用自然会冲击商业

14、银行的传统业务,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比重会增加。此外,利率市场化也会提高银行之间传统业务的竞争,导致盈利下降。如果不加限制,银行存款利率会在竞争中上升,贷款利率下降。这两个相反的竞争效果会降低银行利差收入,降低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 4.2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4.2.1 银行金融服务质量提升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增加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利率放开后,直观的感觉就是社会的金融风险提高了,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都会感受到财富的价值如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外汇等会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人们需要更精细地计算利率变动对各种财富价值以及对财富组

15、合价值的影响,积极寻找可以避险保值的财富组合方式。因此,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将进一步丰富,8由于利率市场化大幅提高了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对于专家理财的需求,商业银行的各种相关服务也会大量增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应能够判断企业的风险状况,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通过风险溢价覆盖风险,既满足风险偏高的弱势群体的贷款需求,又实现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营。 4.2.2 银行业务创新和发展 利率市场化会促进整个银行业的业务创新和发展。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会不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降低成本,因为一家经营良好的银行,完全可以用相对的低利率放贷,高利率吸引存款,通过灵活的产品定价,使自身更

16、有竞争力。而企业可根据各家银行不同的利率水平,选择自己最满意的银行,达到银企双赢。同时还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 5.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现状与措施 现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系统不完善,亟待建立纵深的风险监控管理体系。虽然部分银行已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但目前资产负债管理部职能与国外比差异较大,专业分析水平不够。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以利率风险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高效的现代利率管理体制。 5.1 中小商业银行管控模式现状以宁波银行为例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4 月 10 日,是一家具有独立

17、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 年 5 月,宁波银行引进境外新加坡华侨银行。2007 年 7 月 19 日,宁波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9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2007 年 5 月 18 日,上海分行正式开业。至此宁波银行顺利实现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和跨区域经营三大发展战略。2010 年来,宁波银行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公司银行、零售公司、个人银行、信用卡、金融市场五大利润中心,实现利润来源多元化。到 2013 年 3 月末,全行总资产 4216.19 亿元,各项存款 2442.67 亿元,各项贷款 1543.62 亿元;资本充足率 13.30%,

18、核心资本充足率 10.07%;不良贷款率 0.83%,拨备覆盖率 256.07%。1-3月实现净利润 12.70 亿元,每股净资产 8.11 元15。 人民银行于 2012 年 6、7 月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 1.1 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0.7倍。宁波银行持续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利率定价管理,稳定净利差和净息差水平。根据 2012 年宁波银行年报显示,2012 年宁波银行净利差为 3.23%,比上年提高 11 个基点;净息差为 3.48,比上年提高 25 个基点。 (来源宁波银行 2012 年报 ) 首先,宁波银行

19、建立专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高级管理层在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其次,在运行阶段,继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明确信贷政策导向,合理分配信贷资源;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加强贷后管理,及时预防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加强资金限额错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流动性风险;运用新系统、新工具,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在推进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同时,推广操作风险三大工具应用,10简化业务流程,深化落实十八字操作风险检查,确保操作风险零案件、少损失。 关于资金的价格问题,宁波银行采用资金的市场利率作为内部资金定价的基准利率,即直接利用资金

20、的市场利率作为内部资金定价的基准利率,各业务部门在经营资产或负债业务时,就会以内部资金价格为依据,在充分考虑筹资成本和资产收益的情况下,既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贷款价格,又能实现经营目标。 5.2 措施 5.2.1 资金定价机制深化改革 建立起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资金定价机制,提高商业银行收益测算和控制的能力。要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高效率、低风险,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就必须建立运作有效的资金定价机制,即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促进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比如说,引入以 MR(即风险价值)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即在银行内部建立资金中心,制定资金价格,分析资金来源的利率水平与期限,确定贷款利率和转移资金利率。通过不同的利率水平反映政策导向,降低总体风险水平。将银行多余的资金运用在资本市场中,获取短期收益,弥补资金来源与运用中的期限缺口。通过金融市场调整负债结构,增加主动型负债比重,使资金中心成为利率调节的阀门,控制综合成本,转嫁银行内部不能消化的现实及潜在风险16。在利率逐步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对于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下转第 176 页) (上接第 173 页)大,因而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要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顾分行间、资金来源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