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与流动性风险关系研究摘 要: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2008 年金融海啸给长期忽视流动性风险的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世界各大经济体开始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并从内部控制质量上找原因,试图从根本上防范流动性风险并加强管理。因此,对二者的关系从理论上梳理后,试着从数量上对二者关系作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内部控制质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16-04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现代金融业的主体与现代经济社会的主要运转枢纽,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中国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
2、重的地位。作为货币供应者和需求者的中介,商业银行的职能就在于将缺乏流行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的债务,这种流动性的转换过程也给商业银行带来问题。 然而,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根据美国货币监理署、美联储、巴塞尔委员会对一系列银行失败案例的调查实证研究以及中国对金融犯罪的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是导致银行失败的重因。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不健全,从事违规交易导致资产损失又无力弥补,从而削减或失去清偿能力,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而只2有将内部控制活动中流动性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有效地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才能在风险和动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与流动性风险
3、之间的关系 首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中包含着流动性风险的管理。2009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颁布流动性风险的计量标准和检测的国际框架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已上升到与资本管理同等的地位。 其次,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障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完善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保障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正常运作同时,内部控制强调风险评估因素,这也是针对风险指标的管理,与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工作密切相关。 再次,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促进流行性风险信息交流的畅通。完善的内控控制可以及时、全面及完整地提供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多方位地预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可靠的内部控制不仅
4、能在控制环境上给流动性风险提供优质的“风险管理土壤” ,而且内部控制带有内部稽核的功能,商业银行能在控制其他风险的基础上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流动性风险的评价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 1.评价指标的选取 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即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评价指标的设立及确定应符合系统性、重要性、可测性及适用性等原则,并参照 COSO 内部控制框架,本文选取的3指标如下: 控制环境(A1) 。二级指标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考核和激励机制。主要评价的要点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机构和规则程序是否完善,有没有设立
5、外部监事;组织结构分工是否明确,授权体系是否统一,关键职务职责分离,企业文化能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念,员工行为能保持高度一致,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对员工有激励作用。风险评估(A2) 。二级指标包括:职责分工、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判断。主要评价的要点有相关管理部门分工是否详细,能否提高评估效率,能够将风险与目标规划联系在一起,能够以模型等数量化的方法测量,从而及时、全面地识别风险影响因素然后作出评价,并制定控制风险的具体解决措施。 控制活动(A3) 。二级指标包括:信贷管理、职务不相容设计、计算机水平与管理、高层授权程序。信贷管理要谨慎,岗位设计上要分离而且制度要明确,同时要关注借款人信息和信贷程
6、序,必须得到合理授权且贷后进行跟踪管理;保管、记录、核对、执行与审核职务必须要分离;计算机信息系统监督要设有专人负责,保证安全且经常维护,同时联网建立控制制度;高层授权程序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高层管理人员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 信息与交流(A4) 。二级指标包括信息质量、沟通机制、信息来源渠道、信息安全性。信息质量要求信息必须是可靠、及时、持续更新的,以保持高度畅通性信息且具有易理解性,可以被需求者较快使用;沟通4机制有专人负责,从而保障信息的传输畅通及信息的完整性;信息来源渠道具有可靠性、适当性、层次性且多途径,重要信息应该是安全的、严格保密并备份。 监督(A5) 。二级指标包括独立性、监督活
7、动、改进措施、情况报告。独立性要求稽核部门要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且保持审计独立性,对各个部门能够证实所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到内控制度的有效监督,定期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健全性,对查出的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且得到有效执行。 2.评价方法的选取 由于影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各因素相差不大,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很小,许多因素的评价只能停留在定性判定的水平。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是适合的。由于模糊评价法是一种定性与结合的评价方法,客观性较强、易操作且科学全面,本文在模糊评价法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指标及评价设定评分等级,以此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
8、风险评价 1.评价指标选取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银行在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之间的权衡结果,结合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1)资本充足状况。资本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体现,资本越充足表明流动性越高。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两次协议,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 1.5%,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56%;(2)资产安全程度。当一个银行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少,应收款项都能及时收回,那么银行的资产越安全,流动资金越充足,流动性也越强;(3)商业银行盈利情况。银行每一元资产或资本产生的利润更高,意味着该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就越好,这会增强存款人的信心,降低挤兑事件发生
9、的概率;(4)流动性状况。直接从财务报表中的流动性比率或者存贷款比例来观察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能更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本文在此基础上,拟选取的指标有: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反映资本充足状况,用不良贷款率反映资产安全程度,用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用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率和净拆借资金比率反映流动性状况。 2.流动性风险评分模型 本文拟采取静态指标法评价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对流动性风险以百分制的形式做出综合评价,构建评分评价模型如下: Y=(Xiai) 其中 Xi(i=1-8)分别代表各项指标,ai(i=1-8)分别为各指标多占权重。 根据 2004 年银监会颁
10、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通知的规定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权重的设置,各指标的权重如下: 对各指标的评分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通知中规定的评分标准上做处理,如资本充足率满分为 30 分:10%以上30 分、8%10%2530 分、6%8%1425 分、2%6%014 分、2%以下0 分,以此类推,得出总得分 Y 的值域为0,21.9。 6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与流动性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的构建 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流动性风险做出的评价结果做回归处理,以流动性风险得分为因变量 y,内部控制得分为自变量 x,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y=a+bx (二)实证数据
11、来源与分析 本文选取 2010 年中国 16 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据 2011 年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上市银行的总资产达到了 63.82 万亿元,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 86.08%,尤其是国有四大银行合计总资产占上市银行总资产的 70.61%;16 家上市银行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的增长速度分别是 18.08%、17.34%、31.63%、18.67%和 17.26%,16 家银行各项指标占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的比重来看基本在 84%90%,这充分表明用该 16 家上市银行代表整个商业银行业来做内部控制质量和流动
12、性风险的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三)内部控制质量与流动性风险关系实证分析设计 1.16 家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质量状况 (1)一级指标权重 1)构造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由专家对一级指标两两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分数为 19,分数越高,意味着前一个指标相对后一个指标更为重要。 72)确定权数及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每行个元素的乘积Mi,M1=60,M2=6,M3=1.5,M4=0.17,M5=0.01。 其次,由向量 Wi=(Mi) ,n=5,求得W1=2.2679,W2=1.4310,W3=1.0844,W4=0.7016,W5=0.3981,然后对向量 Wi 作归一化处理求得最终的一级指
13、标权重向量Wi=(0.3855,0.2432,0.1843, 0.1193,0.0677) 。 最后,计算特征根并做一致性检验。max=(AWi)/(nWi),其中 A 为判断矩阵,求得 max=5.3747,查表得 RI(5)=1.12,CI=(max-N)/(N-1)=0.0937,CR=CI/RI=0.8366F0.05(1,14)=4.6,t 值=2.605t0.05/2(14)=2.145,所以模型通过检验,表明模型在总体上基本显著,但是显著性水平及拟合度水平不高。 结论 由上可知,文章分为用模糊评价法和静态指标法分别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质量及流动性风险评分,通过对两组样本数据进行线
14、性回归分9析后推测总体之间的关系度,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流动性风险水平存在着线性关系,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的商业银行,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基本符合文章假设。 参考文献: 1 谢荣,钟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阮晓明,李晓丹.试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J.云南电大学报,2012, (6):57-59. 3 张宏彦.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国际借鉴J.北方经济,2007, (7). 4 陈自力,李遵卫.离差最大化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6):151-154. 5 王留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综合模型构建J.财会通讯,2010, (5):111-113. 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