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辩证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629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辩证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辩证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辩证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辩证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辩证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辩证法摘要:本文在地质灾害的研究中引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辩证规律, 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方法论问题;讨论了减灾防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地质灾害,自然辩证法,哲学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e happening, developing, evolution rule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analyzed. Diale

2、ctical relation of disastrous loss decreasing and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view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或事件。地质灾害是人类的重大灾害之一,也是全社会减灾防灾工作的重

3、要组成部分,随着地质灾害危害性的日益显现,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呼2声。 2 辩证法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2.1 对立统一观点 地球充满着矛盾,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无休止的矛盾运动之中。地球表面自然界中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以上诸多因素此起彼伏的矛盾运动,从而构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和演变这一矛盾运动过程,可以是自然地质作用,亦可以是人为作用,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但结果都是导致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及生存环境改变。

4、人既是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又是承灾体。发生在深山中的地质灾害事件,没有对人类生存造成损害,只能称其为自然地质现象,而不能归属于地质灾害。但是,不管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是否受人为作用的影响,只要是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地质事件,均构成地质灾害。另一方面,人类适宜的工程活动,可以起到改造自然、改善环境,终止或延缓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量变质变观点 自然界中量变(渐变)与质变(激变)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两千年前人们已认识到激变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渐变长期积累而后大爆发的。地质灾害的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根本规律,它普遍适用于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全

5、过程,这一根本规律也奠定了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基础。地质灾害就其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的快慢划分为突发型地质灾害和缓变型地质灾害。突发型地质3灾害具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成灾快、危害大的特征,如:地震、火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突然爆发,属质变或称激变,但其也存在着漫长的能量蓄积过程,即量变或渐变的过程,例如,滑坡在爆发前一般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后壁破裂、蠕滑、临滑和滑动阶段,也有表现为时动时停的断续滑动,也正是因为有了几个阶段的量变和各阶段量变所对应的外部迹象,人们才能对滑坡的发生做出预测预报。缓变型地质灾害以累积性缓慢变异、逐渐加重灾度、逐步扩张、外延和迁移为特征,如土地沙化、土壤盐碱

6、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煤田自燃等,地质灾害的缓慢变异就是量变过程,尽管其间矛盾统一体中的各种矛盾没有激化,但却处于不断运动和激化过程中,一旦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这就意味着由量变积累到发生质变。对于缓变型地质灾害在其发生量变的过程中,如果其造成的后果尚没有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这一现象就称其为某某环境地质问题,而不能称其为某某地质灾害。 2.3 否定之否定观点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出来,也在一定条件下否定自己,它是一个被否定了的否定的系列,它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另一方面又是对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选择和肯定。以泥石流为例,泥石流

7、爆发后沟谷中的松散堆积物被带出,在一段时期内将不会爆发泥石流,即稳定期,这是对新的条件的选择和肯定,随着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甚至产生滑塌,沟谷中的松散堆积物不断积聚,一旦遇到强暴雨,将可能再次产生泥石流,完成第二个否定,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否定之否定的系列,表现为地质灾害的多发性与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原理4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地质灾害,分清并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利害关系,这对我们制定减灾防灾策略大有裨益。如有些滑坡的发生,其规模虽大,但危害并不大,反而由于滑坡的发生,有的形成堰塞湖,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有的形成聚湫,构成天然淤地坝,有的稳定的滑坡体,形成了较平坦的城镇建设用地,有的破碎的崩滑体成了天

8、然建材场。 2.4 系统关联观点 地质灾害一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彼此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地质灾害系统或灾害链,形成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地质灾害一般具有以下特性:易发性和多发性,即地质灾害具有原地频繁重复发生的特性;活动周期性,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皆具活动周期性;群发性,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同步性;灾害类型的转化性,如滑坡、崩塌灾害的堆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可能生成或转化为泥石流;滑坡、崩塌、泥石流又可转化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灾害又可转化为河、湖、海淤积灾害,构成地质灾害链;诱发和伴生特性,如地震灾害可以诱发为滑坡、崩塌、泥石

9、流等灾害,同时伴生地裂缝、砂土液化等灾害。地质灾害特性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中,必须运用系统理论原理,全方位、深层次、分阶段进行细致的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中,既要考虑避让措施、生物措施、排水措施和工程措施,还要加强行政与法律措施。在工程措施中,既要考虑地质灾害治理的安全性,又要权衡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或治理费用)的合理性;既要考虑地质灾害治理的实效性,又不可忽视外表的美观性及其与生态环境、周围建筑的协调性。 53 减灾防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保护环境、减灾防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统计,在 20 世纪,我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5060 年代平均 400

10、500 亿元,7080 年代平均 500600 亿元,进入 90 年代已增到 1000 亿元以上,1996 年达到 2300 亿元左右,建国以来截至 1999.年因灾死亡人口约 5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 28000 多亿元(1990 年价)平均占 GNP 的 5.09%,财政收入的 27.02%7。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 8.0 级地震,截至 6 月 13 日统计,已造成 69163 人遇难,374142 人受伤,17445 人失踪, 无数人丧失了家园,8426 个水厂、47642 公里供水管道、47313 公里公路及无数房屋受损,形成 34 处堰塞湖,直接经济损失超

11、过千亿元人民币;而在世界范围内仅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如 2004 年印度洋海啸地震造成近 30 万人遇难,数百万灾民需要援助,受灾最严重的印尼亚齐省,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区被夷为平地,总计 11.688 万座房屋受损或是完全破坏。巨大的灾害损失不仅直接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冲击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方面为了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进行减灾防灾;另一方面为了增大减灾防灾的力度则有赖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辩证关系说明,减灾防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论 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地质灾害,可以使人类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思想支撑。一方面,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经济的发展6其它问题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发展又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防止环境的恶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不对后代构成危害。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地质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能力,树立持续发展意识、资源环境意识、人口意识、减灾防灾意识等可持续发展意识,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