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本地学生生活环境的化学教学研究摘要: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 服务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化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 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化学,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 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并解决当今一系列社会问题。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兴趣; 课外探究;社会责任感;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 可以帮助学生理
2、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能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1 。可见,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把生活和化学加以联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有研究发现,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知识的联系有近 95的学生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只占252 ,说明我们必须加强这类知识的教学。那么,怎样把化学知识的教学与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呢? 1.从一次性餐具出发进行课堂
3、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 ,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是“可信”和“亲切”的,只有这样的情景,学生才能充分信任并有热情, 而初中化学内容的展开恰好是从生活中常见而又重要的事物开始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探究,不但教师教得轻松,而且会使学生因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能得到有效的激发。我校师生一共 2000 多,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在学校吃饭,垃圾中一次性饭盒、方便面盒很多。虽然学校在这方面三令五申,禁止使用,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还是的偷偷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学生提出了问题: 问题情境 1:你
4、用过一次性筷子、饭盒、方便面盒吗?多媒体上打出形形色色的一次性饭盒、方便面盒。 生(几乎全班):用过。 问:那你知道不知道国家是禁止使用一次性饭盒,不提倡使用方便面桶吗? 生(几乎全班):知道。 问: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用? 生:方便。 生:省事。 生:节约时间,免得洗饭盒。 3生:忘记带饭盒。 问:那你知道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做的,对人体有害吗?请大家讨论一下 经过小组的激烈讨论后,各小组积极进行汇报: 组 1:是泡沫做的。对人体有害。还制造了“白色污染” 。 组 2:塑料做的,对人体有害。我们家附近有垃圾堆放站,有很多一次性饭盒,路过时味道好臭,有时候一些小孩子调皮,用火去点,那味道好刺鼻。 组
5、 3:乙烯做的,我们看到报纸,电视上经常播放,它具有难分解,有毒,被埋在土壤里一百年不会降解,对人体有害。 组 4: 聚苯乙烯做的,用热水一泡、微波炉一转甚至食品的温度稍高些,有害物质就会溶解在食物中,长期摄入会导致消化不良、胆结石以及肝系统病变等。 组 5:是用纤维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属于天然材料,很容易被降解的,对自然界的危害几乎等于零。 问题情境 2:你怎么做才可以解决“白色污染”?多媒体上出现垃圾场堆放的形形色色的一次性餐具,燃烧后产生的浓烟,周围的植被被破坏,生活在这附近的人们的病痛。让学生发表感想。 生:我以后再也不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了,我还要告诉身边的人不要用。 生:我以后买东西
6、用环保袋,吃饭用饭盒。 生:以后要用就用纤维材料制成的,并且要垃圾分类。 4生: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以后要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响应政府提出的“垃圾分类放置” 。 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使同学们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课上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解决环境等社会重大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是研究身边的物质, 自然接受起来也由难变易, 由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有趣了。 2.布置课外探究,通过关注和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我结合身边事
7、例,布置课外探究,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去学习。 我所教的学校地处农村,这里群山环抱。石灰石是该山区的主要矿产,烧制生石灰曾经是该镇的支柱产业,该校许多学生的家长从事过烧制生石灰的工作。石灰石、生石灰等知识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我校学生在石灰石及其加工方面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决定围绕“石灰石”做文章,开发和利用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安排: 第一、石灰石工业与环境保护(包括石灰窑周边环境调查,分析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了解环境污染对当地人民生活、出行、植被、农作物以及水质的影响等) 。 第二、参观石灰窑,感受生石灰的生产过程,对本地石灰石资源的保护与
8、利用开展调查,以多种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5第三、石灰石的开发利用与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利用已学知识及家庭器材展开对石灰石主要成分的探究。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也非常高。他们发现石灰石是本地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对路基下陷,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出行、植被、农作物以及水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也是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知道了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及用途,提出了怎样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石灰石,让其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3.从第二节大课间入手,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最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方面,有 60.8的学生选择了食品,有
9、26.8的学生选择了日常生活用品,说明学生最关心的化学与生活问题大多集中在食品、日常用品、环境污染、材料与能源等方面,为我们今后对中学化学新教材的更新提供了参考2 。结合学生的第二节大课间,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跑步出汗后口渴,你喝什么?里面的成分你了解吗?组 1:纯净水。 组 2:矿泉水。 组 3:汽水,里面有碳酸,添加剂很多。 组 4: 酸奶,里面有很多乳酸菌,对人体有益。 组 5:脉动,里面有氯化钠。 组 6: 学校的白开水。 6组 7:我看了报纸说是生理盐水能补充人体缺失的水分,所以就自制盐水,经济又解渴。 经过这一番讨论交流后,学生们基本上自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的同学甚至结合生理
10、盐水提到了很多盐水的用途。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生会很熟悉这些身边的化学物质, 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自己也达到了提升。 当前的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增强学习的应用性、创新性和探究性,中考命题时也把习题知识性转变为知识的应用性。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顺应了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理论应有的价值,使化学科学更有生命力。 因此,我结合真实生活背景的中学化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也形成了新的认识。 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对相关真实生活背景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由于真实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前概念;在教学中选择学生
11、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前概念的真实生活背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运用这些问题情境活化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经过生生、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与对话引起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转化和发展;在这些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下体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4.结语 总之,研究表明,结合真实生活背景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和学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真实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课内课外就提出的真实生7活问题情境进行积极地探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曾懋华,原惠娟化学教育2012,33 (1):54-56. 3张永 实验教学研究 2010,31 (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