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现建筑的设计与环境之间合理配置的途径探析【摘要】建筑构成环境,建筑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协调是革新建筑设计观念并使之走向 21 世纪的首要环节。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生活状态应该来源于能够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但是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设计者,我们应该在建筑与环境这对矛盾中寻找平衡点,追求环境与建筑的统一,以达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介绍了 【关键词】建筑设计 环境协调 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1、建筑与自然环境概述 环境的范畴很广泛, 包括政治、经济、文
2、化、生态等方面,也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有机地构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原有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植被及一切生物所构成的地域空间。人为环境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而形成的人为地域空间, 如城市、乡村、建筑、道路、桥梁等。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都是物质存在物, 是可认知和体验到的室外空间。环境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的, 和其它艺术一样, 它也有独立的组织结构, 并利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通过形状、大小、2方位、质地、肌理、色彩等视觉元素向人们表述某种情感, 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和民俗特征,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和艺术的
3、综合。通过整体空间形象向人们传达某种信息, 实现空间的行为目的。自然环境中的阳光、空气、鲜花、绿草等与建筑结合才使得建筑更有灵气。建筑是空间构筑物的艺术, 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形式也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征, 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建筑艺术美的最根本精神功能在于陶冶人的心灵, 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当然, 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 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 2、建筑设计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当中,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自己本身生存的环境质量、生存居所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状态和理想的生活方式都应该来源于可以给人精神享受和安
4、慰的外部环境,而建筑的存在,就是让人身心都能放松的一个载体。建筑是人们运用建筑材料在自然空间里分割出来、独立存在的一个人造空间。建筑的最早存在形式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个简单的窝棚,只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只要能够躲避风雨,防止动物等攻击就好。但是,在物质文明极度丰富的今天,人们所要求的建筑除了具有基本的生活居住功能之外,更需要在精神方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如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建筑的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加入更多的人文因素。无论是建筑的整体规划还是单个空间的局部设计,都应该在和谐、恰当的设计中进行,在整体上有统一,在局部上有特色。这是现代的建筑设计在当代这个社会的要求,3也是具有艺术气息的建筑应该
5、有的功能。 二、实现建筑设计和环境之间的合理配置的措施对策 1、 面对当下的社会发展环境要尽量的加快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步伐,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设计的核心,特别是在城市的发展中更要很好的遵循这一原则,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要对绿色建筑的技术质量和开发建设地块加以界定,从而做到有效的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 2、要注重市场的作用,在当下市场形势下要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推广和普及,在市场的引导下,能够使绿色建筑设计更好的深入人心,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从而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政府能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普及和推广具有很大
6、的推动作用,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绿色建筑设计就是最好的范例。 3、 注重建筑与环境影响 设计者在对建筑物主要内容的安排有个大概的布局设想以后,首先要考虑和处理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其中包括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物对城市交通或城市其他功能的关系等,建筑的体型体量、形象、材料、色彩等都应同周围环境协调。建筑设计构思要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融合起来。一方面要分析环境对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分析设想中的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因地4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的宽窄曲折
7、,把自然景色组织到建筑物的视野中。尤其是民用房屋建筑,人类居住的小环境由于受到大自然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宇宙运动、地形地貌、水文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在建筑物空间内形成一种气场。这种场的好坏直接作用于生活在小环境内的人们身上。根据人体信息学说理论,人体能够接收对其有影响的各种信息。其信息质量的好坏,人体接收后就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我们应当尽量利用好的信息场避其坏的信息场,使居住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生活、健康等都起到好的作用。 4、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在人类出现以前,生态系统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寻求平衡。而人类出现后,由于人和环境
8、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影响其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5、构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具有选5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
9、废物排放减量无害、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六大特点。它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还是“人- 建筑- 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实施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 四、结论 我国地域广博,不同地域之间,因为气候、土壤、水质、生态之间的互异生活形态,以及成就的文化内容都大不相同,各地物质表现形态必然是强烈地映射出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影 响。若想将建
10、筑与地域环境很好的结合共生,如果强将环境系统设计的设计方法直接移入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中,无疑是张冠李戴,破坏了地域特质以及人文景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时代在不断前进,新的科学技术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必然冲击着各地域的传统,这是历史的必然。正视时代与地域的存在,以开放的精神去分析、研究地域传统精神,是我们重要的研究内容,心中有中国历史文化、有地域历史文化、有开放精神,就一定能勾画出中国不同地域的可持续性建筑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62005(9). 2 张广东.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生态建设、绿色建设C/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 ,2004. 3 于春普.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政策与措施C/生态城市发展方略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文集,2004. 4 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C/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四次工作会议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