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改革与经济长期增长关系研究与启示内容摘要: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德国和希腊社会保障改革与经济长期增长的相互关系。德国和希腊的实践表明,有效的社会保障改革可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平抑经济危机影响,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乃至倒退。在总结两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议完善。 关键词:社会保障 经济增长 比较 启示 经济长期增长中社会保障作用的理论探讨 (一)政治经济学角度的理论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反过来社会保障对经济长期增长也具有重大影响,其本质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社会保障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况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改善社会福利,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配置相应的经济资源,并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目标,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将阻碍经济长期增长,损害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二)西方经济学角度的理论分析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减少不确定性降低生2产和劳动力市场调整进程中的交易成本,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劳动报酬的相关风险,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条件。同时,缺乏再分配体制的完全竞争市场体系无法保证收入和消费在理性经济人之间的公平分配,通过社会保障再分配机制可以熨平
3、市场机制在公平方面的短板。社会保障如果过度,市场经济效率就会受到因承受过多社会风险的损害。另外,从哈罗德-多马模型来看,积累是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而社会保障可以影响到资本积累,并改变劳动者收入配置、影响社会消费和储蓄,从而对经济长期增长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社会保障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机理 一是通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促进经济社会调整和结构变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市场机制发挥功能的良好环境,特别在社会危机期间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二是通过社会保障收支规模变化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三是通过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发挥宏观调
4、控功能。四是从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并起到平抑经济增长周期的作用,形成经济长期增长的良性循环。 德国与希腊经济增长表现的比较分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 图 1 显示,新世纪以来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经历了两个周期,并分别在 2003 年和 2009 年达到最低谷,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0.2%和-5.1%,虽然增长率不高但总体上优于欧元区指标,昔日因为经济增长缓慢而被称为欧洲“病人”的德国反而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支柱和3引擎;同时期的希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 2007 年之前均保持在 4%左右这一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上,2008 年国际金融危
5、机爆发后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并从 2009 年起进入负增长区间并深陷其中。希腊国内生产总值在2009 年之前均超过德国,但 2009 年之后这一形势发生逆转,不但远远低于世界整体增长水平,还大幅度低于欧元区增长水平。从波动幅度的比较情况来看,德国除 2009 年之外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率,其稳定性总体上高于欧元区;希腊则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从 2004 年开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 2010 年开始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且差距较大。 (二)失业率的比较 由表 1 可知,德国失业率整体波动不大,除在 2003-2005 年经历经济衰退时高于 10%以外,其余各年度失业率均在 10%以下,在国际金融危机和
6、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德国失业率不升反降,2011 年甚至达到5.9%的最低水平。希腊大部分年度失业率在 10%以上,特别 2009 年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失业率更是直线飙升,2012 年达到 22.6%的高水平,2013 年 8 月更高达 27.6%,是欧元区平均失业率的两倍多。比较德国与希腊数据,德国除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略高于希腊外,大部分年份的就业数据均大大优于希腊。 (三)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基本情况 2009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希腊进行了大规模援助,迄今希腊已经获得了大约 2150 亿欧元的信贷援助,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应于 2014 年底结束,这是欧盟
7、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史上对一个国家成本最高的财务援助。为了满足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4组织的经济援助条件,希腊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紧缩计划,但激进的紧缩政策和经济改革使希腊走到社会瓦解的边缘,希腊在接受救助的同时还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主权债务违约,最后不得不通过债务重组抹去 1000 亿欧元以上的政府债务。2013 年 7 月统计的希腊政府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接近 180%,经过两轮救助后的希腊财政仍然需要救助贷款才可能勉强维持。前两轮希腊救助计划实行效果欠佳,需要新的经济援助已在国际社会的意料之中。 德国、希腊社会保障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 (一)社会保障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应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必须随着一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而改革和调整,以消除弊端及其对经济的负面作用,才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是否正相关,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与适度,而改革是使社会保障制度趋向合理的惟一途径和发展方向。其中最关键的是“适度”问题,衡量是否符合恰当的“度”的标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福利在实践上是为了更有效调节、调控经济,而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实现社会福利经济。社会保障改革的合理性,不仅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转,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长期发展。 (二)德国社会保障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 随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
9、经济的迅速发展,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涉及到各个阶层,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成为一个广保障、高福5利的国家。2003 年初施罗德政府开始酝酿“2010 年议程”的改革计划,并于 2004 年全面启动该项计划,大幅度地改革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削减社会福利保障,包括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政策进行改革,构建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在医疗领域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增强公民个人医疗的自我责任感意识,规定只有领过失业保险津贴者方能领取失业救济金。二是改革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包括调整解雇保护政策,设立个人服务代办处和职业介绍中心,鼓励
10、自主创业,允许从事“微型”工作、重点关注长期失业者等。此后的默克尔政府基本延续了上述政策,并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根据形势需要适时推出“短时工作制” ,不仅保障了私人消费能力,而且在经济好转、订单重新出现时企业能有足够的高技能工人。 德国上述被称为“经济节制主义”的社会保障改革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个人责任,在分配制度上通过政府的干预克服收入和分配上的不公平,改善了劳动力市场,促进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德国安定的经济建设环境,重新激活了德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不管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还是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德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层面受的消极影响比其他福利国家要小得多。不可否认,
11、德国在经济发展表现逆势而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动推进和全方位实施的社会保障改革。 (三)希腊社会保障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 希腊实行的全面福利制度对于维持社会和平和政局相对稳定,为经济长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经济增长放慢和公共税收减少,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遇到困难;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结构发生了6明显变化,尤其是养老保险的现收现付筹资模式出现了问题;较高的福利保障影响到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客观上形成“养懒罚勤”的逆向激励效果,主动失业群体也日益庞大,社会保障的高福利性对希腊经济长期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但由于社会保障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且希腊没有相对有效的民主制度集中控制社会进程,
12、因此希腊政府推行社会保障改革举步维艰。为了维持超越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高福利制度,希腊不得不负债运转,最终导致积重难返,长期积聚的高赤字、高债务风险迅速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希腊自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不断地发生以反对削减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改革为诉求的全国性大罢工。希腊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可以概括为:社会保障隐形债务逐步显性化拖垮经济发展,理应作为“危机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社会保障改革反而成为触发经济社会危机的导火线。 两国实践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从德国、希腊社会保障与经济长期发展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增长潜力是否强劲,不仅要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央和地方财
13、政收支状况等经济发展指标情况,还要分析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社会福利开支及增长趋势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社会保障体系大体均衡或总体上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有可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否则发展就缺乏后劲或者说是不可持续的,过度的社会保障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建立与一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够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7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正处于建立完善期,将社会保障框架建立与改革完善一并进行,其目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因此,要发挥社会保障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积极作用。社会保障与个体消费及总体消
14、费、短期经济增长率及长期经济增长率密切相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这一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 ,从而有效疏通社会保障刺激消费、内需的机制。要加强对提高居民预期未来收入、当期实际收入以及居民消费倾向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投入,有重点地选择提高预期未来收入保障措施,提高居民总体消费的民生保障支出。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廉租房、教育、人力资源配置、扶贫开发等的投入,发挥社会保障的消费乘数效应。 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社会承受力较差、企业竞争力较弱,社会保障水平不能过高,要在重视社会保障对经济长期增
15、长积极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社会保障的刚性和不可逆性决定社会保障要慎重,特别要处理好福利水平与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现阶段我国更适合走循序渐进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路,即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和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灵活调整福利支出,积极稳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在兼顾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81.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孙守纪.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的社保改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3.丁纯,李君扬.未雨绸缪的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