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研究摘要:2011 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超过 300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最具发展前景、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但武汉高新产业规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中下游,研发投入少,产值偏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够,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不多,成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依靠科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人才管理创新和区位物流环境创新,提升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推动整体武汉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武汉;高新技术;创新;竞争力;科技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60.02 2012 年 7 月
2、25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 ,指出中部地区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扶持武汉市金融改革与创新;在长江流域实行大通关模式;加强科技体制创新,彻底改变原有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家政策再次聚焦“中部崛起” ,为新一轮的武汉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契机。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武汉市最具发展前景、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2业,为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 1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现状 自 2009 年 12 月 8 日,武汉光谷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到 2012 年,武汉
3、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加快了创新条件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有力的支持产业联盟和孵化器的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 (1)创新平台建设循序推进。 2011 年,武汉高新产业新建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光电国家实验室;新建有机光子学、先进非线性太赫兹、纳米能源技术与器件等3 个研究平台;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投入营运,集聚了包括 7 名两院院士在内的 38 个研究团队;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奠基。 (2)产业联盟和孵化器快速发展。 至 2011 年底,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组建了 11 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紧筹
4、备射频识别、三网融合、智能电网等产业联盟。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和武汉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创新中心奠基开工。全区孵化面积达到 125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1300 个。 (3)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第一个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应运而生一批科技成果。2011 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申报专利 4034 项,比上年3增长 26.1%;主导修订国际标准 1 项,主导制订国家标准 5 项,行业标准4 项;8 个产品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2011 年,武汉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分别为 3448 亿元和 1074 亿元,占武汉 GPD 的 15.
5、9%。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形成了武汉市三大主导高新产业,高新企业达 595 家,占全省 55%,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相当活力与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相比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武汉高新产业规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中下游,高新产值偏低,研发投入不够,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数量不多,成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不足 新世纪以来,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距离武汉市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尚存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新技术产值较少。 2011 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 3448 亿元,占武汉市 GPD 的15.9%。2011 年湖
6、北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7527.94 亿元,武汉市只占到 45.8%,与武汉市在湖北省“一城独大”的格局不相称;2011 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10 万亿元,武汉市只占到 3.4%,总量偏小。对比同层级的城市,大连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011 年突破 5000 亿元,青岛早在 2009 年就突破了 4000 亿元,南京在 2011 年突破 4000 亿元,沈阳也在 2010 年突破 3000 亿元,而 2011 年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也超过武汉市,达到 3485 亿元。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沿海城市相比,20114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值 11875.6 亿元,2011 年广州的产值
7、15806.84 亿元,占 GDP 的比重是 33.7%,差距更大。 (2)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偏低。 2009 年,武汉市的研发经费支出为 118.3 亿元。2011 年武汉市高新技术研发经费支出 165 亿元,占 GDP 的 2.44%。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城市同期相比,2009 年,北京的研发经费支出 600 亿元,上海 400 亿元,深圳接近 300 亿元。2011 年,武汉的研发经费支出总额在全国 19 个城市中位居第 9,虽然与 GDP 的位次相当,但与武汉市综合科教实力明显不符。(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武汉市的综合科教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 78 所高校排名全国第三,100 多万
8、在校大学生排名全国第一,3 个国家级的开发区,100 多所科研机构,18 个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2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011 年,专利申请量达 21879 件,专利授权量达 11588 件。但科技成果市场化能力明显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在一些发达国家,建在企业的研发机构超过 90%,武汉高新技术企业只有 17%设有研发机构,而深圳有90%。武汉市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所有权分别有 90%和 60%以上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掌握,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率只有 35%,且 80%流向外地。将这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实际转化为生产力受到旧体制和市场的束缚。此外,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实验经费支
9、出仅占销售收入的 1.8%,远低于国际公认标准 5%10%,显示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对研发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资金投入不够。 3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 5(1)科技制度创新。 借国家“中部崛起”的第二次利好政策的东风,在武汉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步阶段,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最大限度的发挥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以排解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并积极主动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创新性、有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显著外部性,以市场为导向,快速推进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制度创新。 深化高新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产权明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激励作用,促进生产效
10、率的提高;加强监管,改革高新企业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发展。构筑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大胆进行研发机构所有制结构改革,加速科研机构市场化步伐,加强与高校的专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可持续化发展。通过建立一整套激励技术革新的企业制度,充分利用优质的金融产品如贴息担保;加强与政府的双向往来,获得政府采购订单;并努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真正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市场地位,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微观科技制度,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新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
11、展的基础保证。在电子信息化时代,不断更新技术,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企业制度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6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的管理制度体系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骨骼,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在先进的管理制度条件下,是发展与推动高新技术创新的稳定剂;不断进步的高新技术力又反过来促进管理制度的发挥与革新。所以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必须同时注重。如果只注重技术创新,会出现“瓶颈效应” ;如果只注重制度创新,会终成“无根之源”。科技制度创新与高新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持续不断地推动科技制度创新和技术创
12、新是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有不断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之势。近两年策划和实施不少于 50 项、总投资不低于 500 亿元的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在数字装备、电动汽车、光纤传感、网络接入等领域,建设一批新的国家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申报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继续加快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 (3)金融体制创新。 巨额的资金投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障,对高新技术产业资金的注入正形成对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进一步提升武汉高新技术
13、产业竞争力,必须突破巨额资金投入形成的“瓶颈”制约。 为了突破资金“瓶颈” ,扶持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政府的投入,拓宽对科技投资的来源面,开辟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融资环境,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投资体系。实施积极的科技产7业化的金融政策,充分吸呐社会闲散资金,利用证券市场的快速筹资功能,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市场、建立多重科技投资基金,有效整合政府投入、证券集资、风险投资、信贷发放和海外融资,实现资本要素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需要得到化解融资风险。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运行情况良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风险融资机制,在我国也正在逐
14、步形成、完善类似的风险融资体系,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分为五个层面:第一,政府组织。如美国的中小企业委员会。成立于 2006 年 12 月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挥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第二,政策性贷款机构。如英国的凤凰基金、韩国为扶持中小企业建立的产业银行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按照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意图从事投融资活动,对特定的贷款项目或企业予以政策性的支持,比如通过发放利率优惠的贷款,期限较长的贷款等方式支持被扶持对象。第三,政策性担保机构。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等。各地都相继成立了信用担保机构。2
15、010 年 3 月,武汉市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挂牌,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以催生中小企业、孵化科技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工业中小企业为目标,凸显了产业政策导向,发挥政策优势,倾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作用。第四,风险投资公司。有政府、合作和独立私人风险投资公司之分。联想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浙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较有影响。第五,二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等。2009 年 10 月,中国创业板市场开板,面向各新兴的高科技、高成长的中8小企业,为中小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融资。 (4)人才管理模式创新。 要彻底改变研发与生产“两张皮”的状况,充分将科技资源用于生产,使生产力得到最大解放,必须建立市
16、场化的多维激励机制。提高科技型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鼓励科技创新,将科技贡献与企业收益紧密挂钩,推动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真正实现创新成果与科技转化的收益,允许个人以科技持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重视建立科技人才的成长计划,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并大胆放手去实践,做到事业留人。 强化“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念。通过技术入股、聘请、兼职、创业支持等多种方式吸引与鼓励科技人才来武汉落户。有效落实培育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融合的优惠政策,培养能造就市场的科技专家和具有科技背景的企业家,使具有创新才能和高科技
17、水平的人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积极吸引与造就一批包括海外华人资源和本地人力资源在内的会管理、懂科技的高水平、创新型复合人才。 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有效吸纳、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保证高新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在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结语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时代,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首位城市,武汉要抓住机遇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推动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9展,核心是要建立一套科技体制创新机制;发展武汉高新技术离不开风险资本管理,完善风险资本管理体系是必经之路;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人才管理模式是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8、尽管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小且分散,研产衔接差,只要大力优化投资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技术交易制度的完善,构建多层次区域性金融市场,不断聚集巨量风险资本,加速推动武汉高新技术的规模化与差异化经营,使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 据悉,武汉市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 年) 的报告已出台。根据规划,到 2016 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力争超过 1.3 万亿元,打造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等 4 个千亿产业,形成 40 个国内一流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集群,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000 家。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市将通过组织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三大行动,并推进千亿产业支撑、百亿企业打造、市场主体培育等三大工程。还将举全市之力支持东湖示范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打造成吸引全球创新资源的特色产业聚集区。 参考文献 1武汉市科学技术局.2011 武汉科技统计年鉴R.武汉:武汉市科学技术局,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 2011R.北京:10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