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473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公平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阶层差距等方面。我们需要从教育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重视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加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重视教育政策执行的信息反馈和信息追踪,构建教育政策评估的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中分析教育公平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公平问题贯穿到教育的

2、整个过程,也是社会公平的根本,而基础教育是否公平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能否良性运转,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导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因此,国家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缩小基础教育不公平的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平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根本上保障人权。 一、基础教育不公平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 1. 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2导致城乡的基础教育出现很大差距。城市的教育投资与政策倾斜往往大大优于农村,从而形成了城市教育的水平

3、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发展缓慢的情况,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器材,而且师资力量不够。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导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要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学生的现状。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孩子入学率和辍学率普遍高于城市,连最基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2. 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而经济是影响基础教育公平的根本因素,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东部部分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农民工进城子女的教

4、育问题是近年来教育公平的焦点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的基础建设与实现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却没有得到保障。由于户籍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孩子在城市中上学不能享受相同的待遇许多随迁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都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到包括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文化排斥在内的社会排斥。 4. 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无论是在教育投资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强化了阶层及城乡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距,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重点学校享受着特殊的政策,在生源选择、资源配置、

5、师资力3量等方面都具有优先权,这样学校之间就失去了公平性,重点学校能凭借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物资条件与优质生源;教师也失去了公平性,重点学校的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益方面都比普通学校的要高,这样就使得优秀的教师都流入重点学校中;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公平现象,重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这样就对普通学校的学生很不公平,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重点学校制度与其他一些因素一起还造成了我 国当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气,使一些普通学校处境尴尬。择校热还导致权钱交易的不正之风,腐败之风日盛,这严重污染着社会风气,日益侵蚀着社会健康的肌肤。 二、如何促进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 1.创新制度,完善教育体制,从制

6、度和体制上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健全的教育法律和制度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政府应该切实担负起健全教育公平制度的责任,为教育公平保驾护航。构建教育公平机制需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协调,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适合、有效力、稳定、可操作的法制保障,需要教育经费向重点难点倾斜,需要完善招生就业制度,规范收费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合理有效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是一个多层面的制度综合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问责机制、教育资源使用的监督机制和对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 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办学基准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均衡配置。平等保障、

7、差别对待、利益协调、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原则是教4育公平制度构建的灵魂和根本指南。2.增加政府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教育尤其基础教育是公共事业,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但当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总体而言,各级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是限制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 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 GDP4%的目标。 3.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和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校间的公平性。建立完善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引导教师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一些薄弱学校流动,促使教师资

8、源能够合理配置。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必须取缔一些重点学校的特殊权利,政府应一视同仁,取缔对重点学校重点拨款、配备师资和招生优先等优惠政策,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校,进一步淡化或消除基础教育学校的等级分类标准,对一些薄弱地区的学校进行重点支持,解决其办学条件,促使其尽快达到标准,缩小与其它学校之间的差距,每个学校都拥有大体平等的师资力量和物资条件,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4.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教育均衡包括地区均衡、城乡均衡和群体间均衡,也包括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制度供给均衡和教育权力均衡。国家必须根据当今

9、基础教育的现状,更新理念和制度,转移政策工作重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调节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政府基于正义与公平的原则,从补偿教育的角度,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西部贫5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倾斜,对于不同需求的个人和群体投入不同的教育资源。比如将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重点放在山区、牧区和偏远地区。同时还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责任,合理配置各学校的教师流动、经费投入等,多关注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教育问题,减轻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财政压力,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提供各种补助,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性,从而充分体现出政府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三、结语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更加趋向于公平,但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政策制定的不完善等原因,基础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顺利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担负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形象,制定各种政策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关注,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陶加煜,徐晓玲.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J.教育园地,2013.2 2 龙安邦,范蔚.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特点N.现代教育管理,201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