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环境.空间.雕塑内容摘要:空间性是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人的空间经验被凝聚成不同的空间概念,进而形成一个时期的空间理论,并影响这个时期的造型艺术。20 世纪以前,西方雕塑艺术的空间主要表现为自足和封闭,是希腊雕塑体系的延续和变异。西方古典艺术理论认为,雕塑是存在于真实空间里的三维物质实体,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这种静态的空间理论在工业革命后有了很大改变,现代雕塑的开创史表现为对古典雕塑空间的不断突破,但在瓦解古典空间理论的基础以后,并没有建立起明确的现代空间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雕塑从一种矛盾状态转入新的发展时期,60 年代以来的艺术探索进一步把雕塑空间的实验推向新的境界。 关 键
2、词雕塑、空间、空间理论、雕塑空间 中图分类号: J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发现非语言文化中时间和空间都是独特的文化系统和传播媒体, “空间不仅在基本的意义上传达信息,而且全然是生活方方面面的组合剂。 ”1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埃认为:掌握空间是生物的第一种姿态,占有空间是存在的第一种证明。 雕塑就是这样一门空间艺术。雕塑艺术的创作依赖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它利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塑、铸、焊、锻、编织、组合等手段创作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空间艺术作品。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雕塑2通过空间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个人情感、宣传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也可以教化、熏陶大众的心灵。
3、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题材、语言和风格,雕塑也不例外。 西方古典艺术理论认为,雕塑是存在于真实空间里的三维物质实体,有重量、有体积、可视、可触摸,以立体造型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不长于叙事,只能以静态造型的空间形式表现运动,因此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这种静态的空间艺术理论是与工业革命以前迟缓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关联,这种状况在工业革命特别是二十世纪以后有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与科学和社会领域中的空间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雕塑空间:从经验、概念到理论 赫伯特?里德说:“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取的各种不同方法的历史。 ”但不管什么方式的观看都是
4、在空间里发生的。2 空间仿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空洞”的词。人们不断地重复使用它,似乎懂得它指的是什么,然而一旦深究起来,却发现这个不言自明的“空间”似乎不可言说,也无法说清。空间始于人类原始生存的直观体验和偶然遐想,它使不能理解它的人们体会到虚无的恐惧。虽然空间的概念晦暗不明,却并没有妨碍它被广泛地使用,因为空间是一切物质的存在架构和关联体系,我们只能在空间的框架里思考现实的世界。人类的理性帮助我们认识到空间的存在,任何物质都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事物的运动特征和场所特性,都是空间性的体现。 3空间也是人为了阐释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为人的存在提出意义或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人要在生理和技
5、术上适应现实世界,用各种语言同其他个体进行交流,就必须进一步掌握描述空间的抽象概念。人的行为显示出空间性的特点,是因为相对于其参照对象有内外、远近、分合等差别。空间性也是人的行为的普遍特征,人们因为生存需要掌握空间的各种关系,把它们统一在不同的空间概念之中,并进而形成一个时期的空间理论。 今天的空间是这样被定义的: “空间(space)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用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3 人对空间的意识包括空间经验和空间概念两个层面:空间经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它反映人类对现实世界具体空间关系的意识;而空间概念指的是用来概括空间经验的抽象概念,它因特定的地域
6、、文化和历史时期而相互区别。3 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把哲学层面的空间研究延伸到艺术和设计领域,他认为人与空间关系的根源在于“存在” ,即人是作为物质和生命体而存在。空间概念只属于人,动物仅在“实用空间”里存在(这是由它们的本能决定的) ;而人对自身行为的空间定位必须通过学习,这是因为人对空间的概念认识并不能从空间的直接体验中产生出来。4 虽然西方哲学中很早就把“空间”作为思考对象,但我们今天科学和哲学术语中的“空间”很大程度上是近代物理学的产物。西方哲学中的空间理论主要经历了希腊古典哲学、近代科学革命和现代相对论等三4个阶段。古典阶段,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认识的空间是一切场所的总和,是具有方
7、向和质的特性的力动的场,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是把实用空间加以体系化的尝试。西方近代的空间理论起初是以欧几里德几何学描述物理空间的方式来思考的,到十七世纪导入了直角坐标系后才得以形成。十九世界末二十世纪初,非欧几何学的诞生和相对论的出现使人类的空间思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用四维的空间-时间体系来研究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此外,还有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介入,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符号论、系统论等新兴和交叉领域,影响并充实了相对论空间观在人文艺术领域的影响。5 二、自足与封闭:西方古典雕塑艺术的空间 西方古典艺术从古希腊历经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
8、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艺术风格,确立起西方经典的艺术空间理论。它的特点是:按几何学和透视学方式描述三维形体;具有实在的体积和质量,是封闭、静态的实体;模仿客体的自然结构和特征;以金属、石、木等硬质材料为载体;表现理想化的社会观念;按理性规则组成有机的整体。这是与西方文化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制约下的艺术功能相对应的。 这种空间理论的核心是“有形空间所围绕的体量” ,这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雕塑家苦心经营的创作对象。在实践方面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使古典艺术在西方保持了长期的连续性,但也造成对艺术思维和创新的诸多限制。这种以学院派艺术为代表的空间理论发展得非常完备,具有5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导致了文艺复兴以
9、后至 19 世纪的数百年间,雕塑艺术陷入僵化和没落的局面。面对工业文明所激起的浪漫思想和创新热情,学院派仍执著于古典的理想和规范,如同僵死的枷锁,制约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无法调和的冲突,促使新兴力量尝试突破古典空间的藩篱,各种艺术实验汇集成现代艺术的洪流,最终改变了古典艺术的基本面貌。古典雕塑的空间主要表现为自足和封闭,它被这样描述: “雕塑以各种可塑(如粘土)或可雕可刻(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6 自远古以来,人的形象就是雕塑艺术的最常用题材,雕塑被理解为用各种材料制作,并由空间围绕的封闭形体。这种雕塑的空间形式被理解为形体块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连现代主义雕
10、塑大师马约尔也认为,雕塑的基本问题是整体容积,是有形空间所围绕的体量。 20 世纪以前的欧洲雕塑基本上是希腊雕塑体系的延续和变异,无论是米开朗琪罗、还是罗丹都没有超出这个空间范畴。这种与现实相象、仿佛真实可信的空间形式,实际上只是一个封闭的自足空间,与它发生联系的仅仅是周围有限的空间领域,它与周围环境实质上是隔绝的。如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以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式为基础,用精确的造型手段真实地再现理想的人物形象(神、英雄、伟人等) 。雕塑被安置在高耸的基座上,人与雕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充实的雕塑空间,它造成的视觉感受迎合了人们膜拜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堂里圣经故事的立体图解,雕塑还是
11、依附于建筑空间的艺术构件。雕塑6与建筑的支撑和围护结构共同构筑起封闭的空间,这种“内向空间”在精神实质上与中国的石窟、寺庙等宗教空间具有完全一致的功能崇拜。 三、突破与创新:从古典空间到现代空间 在打破古典空间的静态和封闭的过程中,罗丹被认为是古典雕塑的终结者,又是现代雕塑的开创者,是艺术的古典空间通往现代空间的桥梁。 二十世纪初以来,现代雕塑的开创历史表现为对古典雕塑空间理论的不断突破。但在瓦解古典空间理论的基础以后,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现代空间概念,这使“空间”概念变得捉摸不清。但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局面,使“雕塑”赢得了比绘画更自由的发展空间,雕塑领域成为新思想的竞技场,这就是为何各种激
12、进的前卫艺术运动往往喜欢以“xx 雕塑”自称的原因。 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罗丹和一批现代艺术开拓者的出现,雕塑再次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类型。特别是二十世纪,一大批富有探索精神的雕塑家,对雕塑的题材、手法、材料、语言特别是空间意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现代雕塑在针对古典雕塑不同方向的突破中,确立了自己的创造和演绎方式。 罗丹作为集古典艺术之大成的雕塑家,又首先突破了古典艺术程式。他把创作立场从外部理想转向雕塑的内部空间,向其倾注鲜活的生命情感。罗丹对个体价值的崇尚,对艺术家个性的强调,引起了后辈雕塑家7的普遍共鸣。就形式语言而言,罗丹之后的雕塑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大走向:一、是沿
13、罗丹路线继续前进,坚持雕塑的体量感和写实语言;始终视体量和具象为雕塑表现形式的基本要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时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借鉴多方面的艺术传统,突出各具特色的现代风格;二、是与罗丹的路线相背离,竭力追求“纯粹形式”或“纯粹观念”的方向,他们从高更的平面性和原始精神、马蒂斯的阿拉伯风、杜米埃的漫画式雕塑、莫迪里阿尼的线条化倾向汲取动力,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对古典空间的突破。 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对现代雕塑空间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费尔南德?奥利维尔头像上,毕加索把立体主义原则应用在了雕塑中;苦艾酒杯则运用了现成品和集合手法,为后来的波普艺术和集合艺术的指明了方向。受其影响,阿基本科尝
14、试探索“负空间”和新材料,布朗库西极力追求形的独立价值和还原性。未来主义的灵魂人物波丘尼,以连续空间的独特形式把古典的封闭性空间转变为仿佛流动的空间幻影,连续摄影的重叠影像被实体化了。 塔特林、加波、佩夫斯纳为首的俄国构成主义彻底抛弃了古典空间的体量,用三维的抽象构成材料和框架去包围、限定空间,并进一步引入机械动力和光、电元件,创造了最早的活动雕塑。1917 年,达达主义的先锋杜桑借泉一只成品小便池试图彻底颠覆传统美学标准和艺术规范,他的影响从二战后一直延续到今天。超现实主义用怪异、非理性和偶然效果表现潜意识中的形象:阿尔普发展出有机的抽象形体,冈萨雷斯则直接焊接金属雕塑,摩尔发展出骨形结构和
15、负空间连续形体,8贾科梅蒂则把人体空间挤压到极限,如同幽灵一般。 他们从各个角度突破传统观念和空间的限制,为现代雕塑提供了震撼人心的空间范例。这种探索两次被世界大战所中断,经过痛苦反思的人们在经历短暂彷徨以后,再次以全新的面貌开展空间的“探索” 。 四、从实体到虚无:二战后的西方雕塑空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雕塑在一种矛盾状态中转入新的发展时期阿纳森称之为“国际主义” ,这种现代试验性艺术,从一开始就是打破国界的。7 艺术家一方面普遍存在着疏离社会、厌恶工业文明的心理和情绪,一方面却大量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材料、新工艺。考尔德将活动雕塑推向室外,改变了大众对雕塑的传统观念。戴维?史密斯、卡
16、罗等人以焊接、打磨、喷漆等方法,将雕塑的空间简化到最低限度,用几何体构造出宏伟和非人格化的钢铁结构。波普艺术一反抽象表现主义脱离现实的倾向,提倡艺术回归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现成物的集合、复制或放大,强调艺术价值的本质在于平凡的生活。 60 年代,大地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和观念艺术把艺术的空间实验推向了极致,他们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指认或理论家的阐释,任何事物和行为都可以成为艺术,艺术不需要借助实体,艺术可以存在于艺术的行为和信息的传递、记录和表达中。艺术最终走向彻底的极端化、非物质化乃至非艺术化。雕塑的空间探索在持续的突破中进入后现代的多元化空间时代,在科学、艺术与现实生活中相互激荡的是“激
17、情燃烧的岁月” 。 9总之,从西方古典雕塑的静态空间到现代雕塑的空间突破,进而发展到二战后的多元化发展和非物质、反艺术倾向,雕塑空间的创新呈现出无法遏制的生命力。它似乎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空间奇迹和艺术体验,这是由雕塑艺术无可替代的空间性和体验性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 viii 页 2(英)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年,第 5 页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 778 页 4 吴国盛: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 1-3 页 5(挪威)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第 1-17 页 6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 年版缩印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年,第 5697 页 7(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凋塑?建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第 50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