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577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摘要】 陆丙甫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在语言学研究方面贡献卓越,对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归纳了陆丙甫语言学研究中词汇、句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其在中国语言学语法及其词汇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其汉语语音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论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归纳总结陆丙甫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述。 【关键词】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语法;词汇;语音 一、前言 陆丙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其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涉及面比较广,主要包括语言学的语音、词

2、汇、句法、语法以及语言教学等方面。陆丙甫在语言研究方面的贡献比较卓越,对我国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欲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陆丙甫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 二、陆丙甫语言学研究分析 通过分析陆丙甫在语言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可知其主要成就主要涉及语言学的语音、词汇、句法、语法以及语言教学等五个方面。对于2每个方面,本研究将分别评述。 (一)语音方面 陆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汉语语音描述,汉语语音与心理节奏,现在诗歌声律中的声调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丰富了汉语语音理论,特别是汉语语音描述与诗歌声调理论。但陆的研究只是从微观层面研究汉语语音,却未将汉语语音与国际语音进行对比与分析,未能

3、从宏观上把握汉语语音。具体评述如下: 陆(1982)以为,语音描述应该因目的而有所不同,要区分研究性的和教学性的。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应该把跟教学无关的一些传统的研究性描写加以简化和修改,使学生更容易直接把握需要掌握的关键所在。另外,陆从语音标准与心理节奏,汉音节化倾向的心理基础,近义词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汉语拼音的阅读心理。但陆的研究并没有涉及汉人理解汉语的心理过程,这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深入。 陆在汉语诗歌的声调方面也有涉及。经过研究,陆(1982)以为,新诗宜用去声、非去声的对立来取代平仄的对立。 (二)词汇方面 词汇方面陆丙甫涉及的的面要广一些,主要集中在词本身、动词、名词、短语以及个

4、别词的功能地位以及兼类问题。其中陆对名词动词的兼类问题研究比较透彻,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宽泛却不精。下面将具体评述。 有关词的地位和判别,陆主要从“短语本位”的角度进行研究。陆(1992)以为短语本位虽比词本位有很大改进,但是短语本位的一个缺3点是短语里还有短语,较大的短语有较小的短语构成,那么构成句子的是哪一层短语呢?短语本位在这一点上并不明确。最后,陆(1992)明确了短语的起点是词,词不仅应在语法分析中留有一席之地,而且应该是关键的一席之地。 陆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及物动词的分类。在陆(2009)看来,一般被看作典型”准谓宾动词”的”进行”类动词,实际上是”假谓宾动词” ,充当其

5、宾语的,除了”名动词”外,还可以是”仪式、手术”等名词;并且名动词在”进行”后所落实的是名词性。由此为起点,可以建立一个”谓宾”指称化”名物化程度的连续统。 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的工作中,最难处理和最常遇到的就是动、名兼类的问题。陆提出了两条明确利落的标准:(一)进行+( ) 。 (二)名词+( )构成偏正结构。两个标准中只要符合一个就可看作兼有名词性,绝大部分名动词能同时满足两个标准。 陆还从数目短语角度来研究词汇。陆(2002)认为,有关汉语的主语不能是不定指的规则,在陈述事实的句子中,主语至少是特指的。陆(2002)还指出对于一个在不同位置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成分,我们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6、一是仅仅把这种区别归结为外部结构环境的不同,二是还要进一步把这种不同落实为这个成分本身的内部结构的不同。而陆(1988)认为使用“已经”句和使用“曾经”句所依据的“语境”和“预设”是不同的。 陆另外一个研究词汇的角度是汉英“事件名词” 。陆(2012)指出表示复杂社会事件名词在两种语言中基本相似,它们构成了事件名词的核4心成分。而非核心的其他类型的事件名词在两种语言中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陆并没有对产生很大区别的原因做出详尽的分析。 陆还对助词“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陆(2003)看来, “的”的基本功能是语义平面的描写性,其区别和支指称功能是语境中描写性派生出来的语用功能。

7、陆对“的”的分布做了详尽的分析。 (三)句法方面 在句法方面,陆主要研究了蕴含关系、汉语句型系统、优势顺序的普遍性、语序优势的认知以及主干成分分析法等方面。陆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讨比较深刻,但是涉及的面不是太广。 陆(2010)对当代语言类型学中关于蕴涵关系的”四缺一”真值表进行探讨,指出它所反映的分布格局可以有两种解释模式:基于可能性等级的解释和基于两因素互动的解释。根据“四级量表”导出的优势,虽然本身不是解释,却为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启示。 句型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陆(1993)就如何把句式动态变换研究的成果溶合进句型描写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理想的句型系统应该既不太深,又不太浅,而以适

8、中为好。因此,整理句型时,首先要考虑内层成分。 陆(2010)分析了制约人类语言语序的“整体部分”优势顺序,以及由此引申的“整体受影响”的成分更易前置和“多量少量”优势语序的种种表现。陆以为“整体部分”优势顺序对于人类语言结构的深远影响和普遍意义是当代语言学的重要语序共性之一。这条语序共性极大5的提高了语言“共性度”指数。 陆(2005)认为语序优势主要跟语言单位的可别度(identifiability)有关:其他一切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越是符合可别度等级排列的语序越是占有优势。 (四)语法方面 陆丙甫在语法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语法的含义探讨与分析根本探讨

9、、汉语语法标点、时间表达的语法差异、汉语疑问词的前移语用限制、语法描写的逻辑形式、组块与语言结构、数量性限制等等。 陆就什么是语法主要参考并翻译了美国语言学家 Dan Isaac Slobin 的观点。在语法分析的根本基础的问题上陆(2006)指出语法研究应该以形式意义间的一致性这一最简单状态为起点,然后寻找偏离这种一致状态的原因。 有关语法标点方面。陆(2007)从单引号、双引号的功能转换、专名号的扩大使用,波浪线与竖线的运用,省略号的简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陆(2007)还指出汉字文本要与时俱进。陆的分析对于文本的改进具有使用价值。 陆(2007)认为这条共性成立的可能性很大。这条共性意味着

10、时间状语具有比宾语更大的前置倾向。 陆(2003)分析徐烈炯、刘丹青(1998:97 一 101)提出的疑问性话题,指出导致疑问词前移的主要因素,跟汉语中许多成分的前移的原因一样,也是较大的可别性(identifiability) ,而不是焦点性。这跟英语中的疑问词的焦点性前移不同。 6陆(2010)在语法描写方面探讨并展示了语法描写的逻辑形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在逻辑命题内部建立相关性来解释对象并建立或者验证理论。 陆还从语用和语义角度来研究语法形式的实质。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推倒过程,陆丙甫指出语义语用语法三个平面中,语义是最基本的,它主要反映结构内的语义关系;语用则主要反应结构内成分跟

11、结构外因素的联系;而语法是兼顾语义和语用的编码形式,是最复杂的。 陆根据短时记忆的限度为/七左右以及短时记忆对“四”的敏感这两个心理学基本现象,对一些语言结构现象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解释。初步分析表明,一个句子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平均每时每刻要记住 4 个以上的离散板块,句子就会显得累赘。组块计算为语言单位结构难度的计量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基本起点。 陆(2003)关心的另一个语法方面的问题是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分词连写实际上是标点符号功能的深化和延伸,它可以增加书面汉语的语法信息。分词连写在提高阅读效率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根据汉语的特点,汉语的分词连写可以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形式。 陆(2012

12、)以为,句法分析的初始起点应该是最简单和最普遍的句法现象。解码(听话和阅读)时的“同步组块“因短时记忆限制所表现出的数量限制符合这一条件,可以作为句法分析的初始出发点。这一数量限制已经语法化为人类语法机制的一部分。 (五)语言教学方面 陆关注的最后一个方面是汉语教学方面,主要涉及对外汉语教学、7国内汉语教学。本文将一一评述。 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是陆关注的一个方面。陆(2004) ,主张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普通话的变体,善于利用其中的资源,从而对某些在交际中实际上不重要的技能要求适当放宽标准。这样就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性内容的教学上,从而达到基础教育开拓文化视野的主要目标。 陆(2005)

13、从兴趣阅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语言是工具,使用语言是最好的学习,国际接轨应该以翻译引进为主方面对语言教学进行了讨论。陆(2005)以为,尽早进入兴趣阅读阶段,坚持兴趣阅读,至关重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掌握一门外语并不难。当然这只是对阅读而言,至于口语听力,那不是知识问题,那是需要熟练的技巧,大量阅读是免不了的。 三、总结部分 通过分析陆丙甫在语言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可知其主要成就主要涉及语言学的语音、词汇、句法、语法以及语言教学等五个方面。陆在语音方面的研究丰富了汉语语音理论,特别是汉语语音描述与诗歌声调理论。但陆的研究只是从微观层面研究汉语语音,却未将汉语语音与国际语音进行对比与分析,未能从宏观

14、上把握汉语语音。词汇方面陆丙甫涉及的的面要广一些,其中陆对名词动词的兼类问题研究比较透彻,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宽泛却不精。在句法方面,陆的研究探讨比较深刻,但是涉及的面不是太广。陆丙甫在语法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8参考文献: 1陆丙甫,王小盾.现代诗歌中的声调问题J.天津师大学报,1982(6):8587 2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03(1):1430 3陆丙甫.“已经”同”曾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5254 4陆丙甫.”OV 蕴含 TV”的功能解释J.汉语学报,2007(2):5766 5陆丙甫.从”短语本位”看”词”的地位和判

15、别J.汉语学习,1992(6):17 6陆丙甫.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J.汉语学习,2004(8):5055 7陆丙甫.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两则J.对外汉语研究,2000(1):2436 8陆丙甫.关于建立深一层的汉语句型的刍议J.语言研究,1993(1):720 9陆丙甫.汉英主要”时间名词”语义特征J.当代语言学,2012(1):111 10陆丙甫.汉语疑问词前移的语用限制从”疑问焦点”谈起J.语言科学,2003(11):311 11陆丙甫.基于汉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J.外国语,92009(11):1826 12陆丙甫.论”整体部分、少量多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J.外国语,2010(7)

16、:215 13陆丙甫.论形式与功能统一是语法分析的根本基础兼谈转换语法的一些发展J.外国语,2006(3):3651 14陆丙甫.论蕴含关系的两种解释模式J.中国语文,2010(4):331342 15陆丙甫.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标点改进尝试J.北华大学学报,2007(10):4951 16陆丙甫.数目短语J.中国语文,2002:326337. 17陆丙甫.语法描写的逻辑形式J.语言科学,2010(1):3445 18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1):115 19陆丙甫.语言教学门内谈J.北华大学学报,2005(6):710. 20陆丙甫.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J.南昌大学学报,2003(7):118124 21陆丙甫.作为语法分析起点之一的数量限制原则J.汉语学习,2012(4):313 作者简介: 单全领(1987.04-) ,男,汉族,山东东明人,硕士在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