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抽题题库.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9951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抽题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抽题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抽题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抽题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抽题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 40 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着特点在于它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

2、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6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2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3、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 “两点论” 和“ 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 不及” ,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

4、在不停的显着变动状态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3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

5、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18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D普遍和

6、特殊的关系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决定论22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A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分法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C进步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4D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24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25人类社会的

7、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2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28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29资本周转的时间是

8、指( )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30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5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31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 ) 。A固定资本B流动资碎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3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的依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3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

9、本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3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3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实现科技的飞跃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37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

10、提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63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3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40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

1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A控制论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量体裁衣B对症下药C因材施教D因地制宜4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5感

12、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7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6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A劳动创造了人脑B劳动创造了人手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D 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D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

13、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9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A明确指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B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D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永恒不变的社会10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B出发点不同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D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三、简答题: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3简述社会

14、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4简述“两大发现”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四、论述题: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82试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综合试题(十)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10 BADDD DDCAA 11-20 DADAB ADCBB2130 CADBCCBABD 31-40 DCBDC DDDBA二、多选题1-5 BCD ABCD AB CD ABC6-10ACD A C D ABD BC BCD三、简答题: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一) 量变和质变相互区别(1)量变。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

15、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这就是量变。(20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二) 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

16、的量变开辟道路。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互相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真理中也包含相对真理,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组成部分,无数相对真理汇成绝对真理的长河。其次,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真理是个过程,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绝对真理的一点贡献,正是在认识的发展中,在真理过程的不断推移中,真理由相对不断向绝对转化。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表明此二者不可分。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经获得的认识知识当作

17、万古不变的永恒教条,这是完全错误的。相对主义则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借口真理是变化的有条件的,抹煞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模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界限和否认二者相互转化的客观条件性,这也是完全错误的。3简述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能够实行按需分配的高度。(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3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每个人提9供给社会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也只能以劳动为依据。4简述“两大发现”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1)物唯史观的作用:第一 ,找到了社会发展终极原因,揭示了历史发

18、展根本规律,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第二 ,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2)剩余价值学说的作用:第一,揭示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础;第二,揭示了剩余价值和积累 ,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第三,揭示了无产阶级一无所有的经济地位。四、论述题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方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2)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

19、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总是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基本适合-不适合- 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规律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我国的生产力是相对落后的多层次的,我国的生

20、产关系应当适合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多层次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经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它,充分发挥其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试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总是要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更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1)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无论哪

21、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退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着部分调整,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情况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所缓和,从而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2)一种新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社会制度比旧社会制度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迄今为止,脱胎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而且建立时10间还很短暂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劳动生产率上很难和具有数百年经济发展历史已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这种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状况必然出现不平衡,特别是革命主观条件更是各国不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使得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逐渐趋于低潮。正是革命条件成熟的不平衡革命运动形势的高低潮相互交借,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