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0424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诸多严峻的挑战,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各地区的安全生产事故层出不穷,包括危险化学品、重点工业、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公共场所、城市公共设施、特种设备、公共消防等重点领域,除由个人的综合素质较低造成的偶发事件,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及政府部门监管方面的问题也同样令人深思,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依然是首要目标。虽然我国已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并成立监管部门,但相比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制仍有诸多不足,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及以往安全事故案例,推进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改

2、革发展。 下载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管理体制 监管 一、安全生产的概念及意义 (一)安全生产 1.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一词来源于 1952 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从此该词被广泛使用。安全生产,泛指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其本质是保证国家的财产及人民的生命安全,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各种事故,消除影响人民安全、健康、舒适的各种因素。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的过程基于符合安全制度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以减少人身伤害、设备故障的可能性,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同时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2.安全生产的含义。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卫生、劳动卫生

3、安全、劳动保护是常用概念,四者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安全生产侧重于人和物的安全,其余三者侧重于人身安全。而职业、劳动卫生安全主要指劳动生产中的卫生健康,劳动保护则更强调保护劳动者的人身权利。(1)安全生产。主要指人和物的安全,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中。(2)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安全卫生。侧重强调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健康问题,防止劳动者的职业性危害。前者来源于 1970 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后者源于 1994 年我国劳动法。(3)劳动保护概念源于苏联,侧重于对劳动者人身权利的保护,包括未成年人、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等。 3.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1)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行为主

4、体,其主题理念和内部管理体制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如果企业一味重视盈利而忽视安全生产建设,就容易导致生产事故,唯有认识到安全生产重要性,从思想源头上把关,将安全与生产相统一,安全生产事故才能得到明显降低或消除。(2)员工的安全意识。生产技能、知识水平、工作作风、身体素质等往往体现了一个员工的综合素质,而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可有效减少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3)企业生产设备的维护。生产设备是企业车间生产工作运行的基础,设备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生产安全,如企业为降低成本疏忽设备维护,造成生产设备陈旧落后、损坏严重

5、、报废延迟等问题,就会埋下事故隐患;配备性能良好、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有助于减少由生产设备导致的技术事故。(4)监管部门管制力度。企业除了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来防范安全事故外,政府监管部门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全生产状态,如存在监管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完备、监管人员培训不到位等情况,就无法有力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5)健全的法律法规。国家对违反安全标准导致事故的企业通过法律法规进行制裁,能最大限度限制企业因追求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安全生产。 (二)安全生产的意义 1.安全与生产相辅相成。首先安全与生产存在着矛

6、盾性。一是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顺利生产相矛盾,比如企业在处理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时,或多或少地增加了日常开支并影响了生产进度,与企业高效节约的理念相矛盾;二是安全管理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工作重心上有矛盾,由于所处的岗位和工作性质不同,对于安全和生产的理解、侧重也有不同。其次安全和生产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能分割,唯有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中,劳动者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力,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整体进步,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和设备技术,不断构建制度化的安全生产体系。 2.安全生产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企业生产除了依靠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员工的创造

7、性劳动力,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决定因素,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是保护生产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事故的发生不但造成了成本损失、设备损坏、影响生产进度,最主要的是影响了员工的心理,造成意志消沉、积极性下降,给企业造成诸多连带影响。3.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推动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发明和应用,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危害。新型生产材料带来的污染和职业危害威胁到企业职工的健康和安全,甚至波及企业周边的居民和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二、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 1.重大火灾隐患严重。我国特大火灾

8、比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如天津港 8?12 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反映出我国安全生产存在发展理念不牢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不到位、监督监管发挥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工况企业事故频发。据统计,2016 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 6 万起、死亡 4.1 万人,同比分别下降 5.8%和 4.1%。?l 生较大事故 750 起、死亡2877 人,分别下降 7.3%和 9.1%。发生重特大事故 32 起、死亡 571 人,同比分别下降 15.8%和 25.7%。煤矿、烟花爆竹、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等行业领域实现事故数和死亡

9、人数“双下降”,全年共发生煤矿事故 249 起、死亡 538 人,减少 103 起、60 人,同比分别下降 29.3%、10%。百万吨死亡率0.156%,同比下降 3.7%。这与全国实行关闭退出煤矿举措有关。 3.职业危害严重。全国有 50 多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人数达 3000 万以上,部分工种存在发病年龄轻、病情重、工龄短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十分罕见的职业危害。 (二)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要精力放在了效益和发展上,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降低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事故风险强行生产。部分企

10、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事故防范和应急技能不足,追求片面利润,从而忽视了劳动安全对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2.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很多企业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基本雇佣农民工、临时工或下岗工人员从事生产线工作,该类人群缺乏行业知识的系统性培训,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薄,甚至没有安全意识,存在人为事故的隐患。 3.安全风险转移问题。许多工业发达城市存在将对人体和环境有害产业转移到城镇或农村,把人工成本高、职业危害突出的产业向外转移,形成风险转嫁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安全生产体制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 1.设立权威高效的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监察体制改革,改变监管工

11、作中权威性差、多重执法等问题,设立权威高效的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建立垂直监察的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2.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一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欠账较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情况,加大对安全的资金投入,同时国家也应加大对安全监管和安全科研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3.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倡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严格按照违法必究的原则,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使企业建立起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健全安全生产体系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2、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审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重大事故制定法律法规;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体制系统;完善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操作性。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满足安全生产管理及经济发展等方面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开放建设数据中心,建立安全生产行业性基础数据库,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形成多元化信息采编队伍。 3.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重视对企业安全教育的政策指导,加强对企业安全教育的培训,营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氛围,同时企业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加强内部宣传教育力度,在管理、教育及考核方面形成具体的制度,以宣传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为己

13、任。 (三)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1.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伤保险机制。完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真正建立强制性的、覆盖全社会的、赔偿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工伤保险机制,解决我国工伤保险覆盖面窄、赔付额度低、保险费率差异小等问题。 2.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相关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3.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救援水平,打造专业化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演习,提高突发重大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 (作者单位为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范维唐.中国安全生产形式、差距和对策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李?斌,邓永军.企业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2003(3). 李全生.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思考J.煤矿安全,2003,34(8). 姚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制度J.劳动保护,2003(7). 杨钦祥,陈国良.浅谈安全生产管理和机构设置的几点看法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