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0454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摘要:我国水利从古至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发展不断重视,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我国水利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国家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在2030 将会达到高收入国家,致使国家对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水利发展转型入手,解读了水利绿色现代化内涵,并进一步定位未来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解读了 2020- 2050 年间“三步走”的战略布局与规划。 下载 关键词:水利发展 绿色现代化 战略布局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91;TV5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含有的水资源较为丰富,而水利在其中起到了

2、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将水利纳入公共事物中,古人曾说过:“治国者先治水”。水利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公共性和战略性较大的产业,其发展对我国能否步入全面小康和实现国家现代化事业有着重大影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水利的发展战略不能忽略,必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并按照实际情况和相应的条件做出变化。目前传统的水利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也无法应对水资源问题做出调整。因此,实现绿色现代化和战略性的水利十分重要。 1 水利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1 水利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国就存在水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变,在现代工业中水问题依旧存在,水问题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加之我国经济发展属于高速

3、发展时期,水问题也随之变得愈发严重,已经从简单的水问题演变为综合型的问题,从局部问题扩大到流域问题。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以下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洪涝灾害频繁,年均分配不平衡,水资源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匀,与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使用率低。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管理,水环境受到人为的污染,导致水的生态环境遭到迫害,这样恶性循环,直接加重了解决水问题的难度。伴随着全球气温上升,自然环境恶化,我国水环境问题逐渐严峻,这给水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水旱灾害发生频率提高,粮食-能源-生态用水环节问题严重,导致区

4、域性水危机发生,间接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造成影响,所以,眼下解决未来水利的发展尤为重要。 1.2 水利转型势在必行 我国水利事业从古发展至今,在近代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传统的水利治水模式以及现代水利管理体制等都无法应对眼下的水问题。其原因有:一是水利在政府、社会、市场三者间没有明确关系。二是我国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未做出较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实施的政策和制度的契合度较低。三是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存在分割现象。四是水利的自身问题,水利技术发展较慢,基础不够牢固,没有公共共享资源和公众参与的完善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迫使水利的发展生产必须做出改变,舍弃传统水利治水模式,重新按照时代的发

5、展需求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起新的现代水利发展模式。 2 水利绿色现代化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明发生变化,水利事业有了全新的任务,不再是客观的事物,水利是我们这个时代富有很大价值的事业。在现代人们开始认识水利,并发现水利从古至今的变化,水利曾维持的利益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水利现在所维系的利益关系是双层面的,同时也会相互促进。水利发展在二十一世纪遇到自然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水利,关注水利的经济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并对水利的地位价值和作用进行估算。 目前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规律人们提倡绿色水利,但要想实现绿色水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

6、类需要依靠自然而生活,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从自然属性的角度看,人是?儆谧匀坏模?从社会的角度看,人与自然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水利,就需要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第二是明确人与自然的生存规则。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去发展,在建设生态工程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取得发展的同时给予自然可持续性的生存。绿色水利现代化要以此为基础,这也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现代化事业相联系。 3 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战略 3.1 发展总体思路 发展绿色水利首先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德国古典学家康德第一次意识到思想和行动统一的原则,被后人称为康德哲学或行动哲学。其中涵盖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实践观理论。黑

7、格尔在行动哲学中对矛盾的理解是事物自身的属性,行动哲学来源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面,并在理性和感性间产生分裂。而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矛盾的统一,人是属于实践型的动物,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想法,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发展绿色水利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让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准绳,创建人类思行结合的阵地,逐渐平衡人类感性与理性间的冲突,为未来构建出真善美于一体的绿色生活。 3.2 构建发展评价系统 按照绿色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结合现代化绿色的经济-社会-自然水生态三方面的特征和目标和水利的历史经验,最终形成中国绿色水利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现代化绿色水利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的内

8、容有经济系统效益指标、社会系统福利指标以及自然水生态系统财富指标,其中经济是指在经济系统中衡量绿色增长的累计总值;社会是指在社会系统中衡量绿色福利累计程度的总值;自然水生态是指在绿色水生态系统中衡量绿色财富积累程度的总值,这样具有三方面评估指标的评估系统可以较全面、客观、综合地反映出其中的具体目的。 3.3 发展战略与规划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发展需要通过基本国情以及国内供水量不断地进行调整,目前经济、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经济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水生态很难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势去发展,存在着滞后性,用水安全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

9、需要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战略。水利绿色现代化以三个方面的内容支撑着国家的发展。首先,水利绿色现代化保障着国家平稳安全的发展,国家通过全体社会成员建设完整的水利设施,推出属于自己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并严格遵守,保障了全体公民的饮水饮食安全,也保障了国家的平稳发展。其次,水利绿色现代化支撑着国家的总布局总战略。通过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水利绿色现代化对于我国来说尤为关键,主要体现在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的利用率,以及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上,经过对这些水利的改革和建设大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以及奠定了现在产业良好发展的基础。经过对我国领土内各部分水

10、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促进了更好更快地建设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最后,水利绿色现代化促进了中国绿色现代化。随着经济,人口增长带来的水资源压力,我国需要利用水利绿色现代化尽早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保障中国绿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3.4 发展预测与构想 我国水利绿色现代化的进程需要一套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规划,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水利绿色现代化实际指标值和本国发展的规划值作为参考值,做出水利绿色现代化的预测指标,综合评价中?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平均各级指标的权益。 通过对水利现状的剖析和实际发展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水利绿色现代化分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 2020 年以前完成水利绿色现代化

11、覆盖率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工作,完成水利绿色现代化初步走战略的重大突破。第二步是,利用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程度需要达到百分之九十。最后一步是在 2050 年全面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通过这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了未来绿色水利的合理运行,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解决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借助这次发展机遇,利用绿色水利来进行维护水生态的平衡,一定要将水利绿色现代化进行到底。水利绿色现代化主要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而进行的,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共同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水利绿色现代化的观念是以自然和人为主体的,人只是一个实际行动的实践体,而不是唯一的主体,自

12、然环境和人应该共同生存,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水利脱离了自然,奉行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理念,破坏了最根本的主体环境,这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非理性观念。 面对现实情况,如果人类不能将大自然作为人类生活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将很难在水利方面实现绿色现代化,也无法构建和谐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水利的意义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因此,水利要将发展的眼光放到整体和谐稳定当中去,要注重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不一致问题,最终构建起和谐的水利绿色现代化体制。 总之,现在水利事业发展理念是以绿色为核心,以满足不断更新的需求,并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当代的需求。中国绿色水利的进步和探索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发展绿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职责。现在我国绿色水利发展的速度与日俱增,且远远超越了预期水平,预计在 2030 年以前就会成为高收入国家之一,这显然得知我国对绿色水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适当考虑利用“三步走”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李臣明,曾焱,王慧斌等.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三五”建设构想与关键技术J.水利信息化 ,2015(1):86. 范明元,李福林,李晓等.山东省现代水利发展框架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3(5): 58- 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